安倍晋三的身亡,让我想起了日本“下克上”的传统。纵观整个日本历史,“下克上”的事件不断重演,就连“九一八事变”也是“下克上”的结果。
“下克上”,从字面而言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成功攻克,日本发生了很多“下克上”的事情,距离最近的要属二战时期的“九一八事变“和之后的“226兵变”。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故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其实发起”九一八事变“的并不是日本军队的高层,而是关东军中三个小小的参谋。这三名参谋最高的军衔也不过是大佐,另外两人一个中佐,一个少佐。
这三人秘密策划了”九一八事变“,而就在事变前夕,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已经察觉到关东少壮军官想要主动挑衅中国军队,并引发冲突。
他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日本天皇,然而,天皇整治军纪的命令还未下达到关东军,”九一八事变“便发生了。
最后,日本关东军在明知实情的情况下,向日本国内指挥部谎称,”是中国军队主动进攻“,并且在第二日下令进攻沈阳近郊、辽宁、长春、凤凰城和鞍山。
事变消息很快传到了日本内阁,并引起了内阁的极大惶恐,当即下令关东军”不得将事件扩大“,可惜少壮派为主的关东军对此置若罔闻。直到日军本部派人到关东军内部严密监视,这才咬牙切齿的停止行动。
虽然后续行动被成功终止了,但是也引起了军队中少壮派的极大不满,他们认为应该继续进攻,能够复制”九一八事变“的战果。但是日本国内政党高层对前线军队不听从指挥的行为,深恶痛绝,不想这样发动侵华战争。
随着日军内部这两者矛盾的不断升级,终于在1936年2月26日,爆发了著名的”226兵变“。
当时日军内部存在着两大派别,分别是官衔较低的、少壮军官为主的皇道派和官职较高的年长军官组成的统制派。皇道派经历了”九一八事变“这件事后,认为权力应该交由天皇掌管,而不是分散在像东条英机这类首相、高官的手中。
在多年的内斗中,经验丰富的统制派总是能更胜一筹,那些皇道派虽然拿着天皇作为后盾,但始终被对方踩在脚下。
统制派对皇道派的过度打压引起了皇道派少壮军人的愤恨,于是在他们的策划下暗杀了统制派的首领永田铁山。
这次刺杀事件在当时的日本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不过皇道派非但没有影响到统制派,反而是让他们借机清理了一大批皇道派在军部的高层。甚至就连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也站在了统制派的一边。
在这种情况下,皇道派的年轻军官们不得不走而挺险,他们策划将统制派的高层全部杀光,并且计划胁持裕仁天皇,如果裕仁天皇不配合,便拥立裕仁的弟弟雍仁亲王为新天皇。
1936年2月26日凌晨5点,天空中飘落着近几年罕见的大雪。四名日军大尉率领手下1400余名叛军,打开武器库,开始分别进攻预先定好的6名高官府邸。这次行动有三人当场就被他们残忍杀害,其余三人因为各种原因侥幸逃过了一劫。
等到了天亮之后,自杀行动基本结束。这伙人便马上占领了各大报纸,并且刊登了自己的宣言书。不仅如此,他们还强制关停了各种休闲场所,停播了各种文化娱乐的节目,整个东京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
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原本支持他们的人,并没有做出实际的支持行动,甚至就连雍仁亲王也当场反悔,并且向裕仁宣布永远效忠。
裕仁天皇随后公开谴责了这些士兵,他们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天皇的蔑视,然后勒令陆军高官马上对其进行镇压。但是陆军高官并没有马上镇压,而是先对外发表了一则告示,让所有参加兵变的部队返回营地。
这些叛军们表示,如果不选出新的内阁大臣,就坚决不撤退。这时候,一旁的海军高层坐不住了,因为死的三名高官中,有两名属于海军,他们直接派遣两艘军舰开到附近的港湾,随时准备展开镇压行动。
最后陆军高官也不得不调集了24000余人的部队,想把这伙叛军彻底消灭。这伙叛军看到大势已去,纷纷脱离了叛军部队。为首的军官见已是穷途末路,也没有阻拦那些离开的手下。最后这些人全都被抓了起来,17人在审判之后被处以死刑,至此,”226兵变“彻底宣告失败。
让人感到十分讽刺的是,皇道派发动兵变想要达成的目的是权力独裁,这个目标竟然在兵变失败后成功地实现了,并且还实现的十分彻底。因为从那以后,日军彻底由统制派说了算。不过不管是皇道派还是统制派,都准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只是皇道派更加激进罢了。
从这两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下克上“的传统有多么彻底,只要稍有不顺心,就敢对上级发动刺杀行为。所以安倍晋三的遇刺,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