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史之乱对于大唐的影响是空前之大的,当然这一局面的发生,身为皇帝的唐玄宗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不仅是因为他执政后期的昏庸,还有一点就是他在面对当前局势判断的失误。
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此时大军已经开始向着京城进发了,众所周知在封建王朝中消息传递是很慢的,是以当唐玄宗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安禄山的大军都已经占领几个城池了。

遗憾的是身为皇帝的唐玄宗过度地乐观,认为叛军不足为惧,并未在第一时间就采取措施,这才导致了京城沦陷。
唐玄宗为什么这样的自信,就是因为他相信安禄山手中不会有这么多的兵力,即使是安禄山是三地的节度使,但在当地还是有着朝廷的大军的。

唐玄宗相信这些人是不会跟安禄山反叛的,遗憾的是不仅没有一人站出来反对安禄山,并且他们还跟随着安禄山一起反唐。
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难道不知道安禄山是在谋反吗?为何宁愿背负上叛军的名字也要跟随安禄山?

安禄山本就不是汉人,他的母亲是突厥族,他的父亲在正史中并未有准确的描写,推测是胡人,是以他本就会更加亲近胡人以及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身为一位胡人,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器重,安禄山的政治能力也是不用说的。

这一条路他也走得很艰难,从一个小混混到位高权重的节度使。他很善于和人打好关系,不然为什么远在辖区的安禄山都能知道是杨国忠在唐玄宗的面前说他的坏话,安禄山向来是很懂得投其所好的,和朝中很多官员都能说得上话。

这些人因为收了安禄山的好处,在回到京城后也不可避免地会帮助安禄山说好话,这也让安禄山更得看重。他手中的权势也越来越大,虽说后世在提到安禄山的时候给他按上的都是乱臣贼子的名号,不过却没有一人否认他的手段和个人魅力。

安禄山的用人之道也是值得后世学习的,并且其识人善用也是很值得感慨的。看看安禄山那几位忠心耿耿的下属就知道了。但凡是起事不可避免的就是军师了,当年刘邦的身边有张良,朱元璋的身边有刘伯温。

安禄山的身边的军师是严庄,严庄也是河北人,他来自沧州。安禄山对他很是赏识和器重,和当年刘邦对待张良也是相差不大。当然对于安禄山严庄也是给予了绝对的帮助的,整个反唐大计都是由他制定的。

可以说安禄山能够起事其中就离不开他的筹谋,并且严庄也是安禄山起兵坚定的支持者,毕竟对于严庄这样的人来说,所求的不过就是出人头地、声名显赫,要是安禄山能够成功,那他也就能够随着水涨船高了。

甚至为了帮助安禄山反唐,他连自己的家人都不顾了,他的家人都被当地的官员给杀了。其次要说的就是安禄山最好的合作伙伴史思明了,史思明也是安禄山的第一个支持者和亲信,最初他和安禄山一样都是在张守珪手下工作的。

史思明能够到之后的地位,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但这其中也和安禄山的提拔有着很大的干系,要不是有安禄山的赏识史思明也不可能这么快的就成为了安禄山麾下的第一大将。可以说最初安禄山对他是有知遇之恩的。

在安禄山麾下的两员大将李归仁和孙孝哲都是切实地受到了安禄山的恩惠,这也让他们两人誓死效忠安禄山,安禄山对于孙孝哲母子很是照顾,当然在军中孙孝哲的能力也是很突出的,可以说是安禄山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李归仁的一生更是感慨,他本是第一个无名小辈,但因为被安禄山所看重,得到了他的提拔。安禄山对他十分的信任,不仅将他收为了义子,并且还将亲卫都放在了李归仁的手中,对李归仁来说安禄山是改变他人生的贵人,他的忠诚向来是不用怀疑的。

这些人是切实地得到了安禄山的恩惠,所以即使是知道安禄山谋反也会义无反顾地跟随他,但其他的士兵呢,这些士兵在军中是地位最低的。虽说是地位低,但人数却是最多的,这些人为什么不反抗呢?

有句话叫“师出有名”安禄山在起兵的时候肯定也是要有一个能够引得一众百姓支持的旗号的,就像是之后朱棣的靖难一样,安禄山起兵的时候所打出的旗号是讨伐杨国忠。若是真的看个人能力杨国忠那是连安禄山都不如的。

这样的人不过就是依靠谄媚讨好坐上了丞相的宝座,身在其位不谋其职,让百姓们对他都很有意见。但百姓们也都是敢怒不敢言,是以安禄山打着这个旗号后,当即也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明眼人都能够看出这就是一个“噱头”但能知道这是一个借口的也都是军中的高层领导,底层的将领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也都是听命行事,毕竟军命不可违。即使是有几个明白人,看出了其中的不对之处,依靠他们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改变,并且还可能因为违背了军令被杀。

等到后来安禄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时候,这些将士们也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他们既然已经跟随安禄山走上这一条不归路,那就只能是一条路走到头,毕竟要是现在反水,他们肯定也是死路一条。

倒不如是跟随安禄山,万一安禄山能够成功,他们也能够加官进爵。众所周知安禄山最开始起兵的时候很顺利的,势如破竹,这样大好的局势也让将士们多了几分自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并且这些将士们大多都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人,他们的家人都在安禄山的手中,他们不得不为安禄山卖命,怎么也要保全自己的家人。
三、政策的漏洞在进入一个王朝中后期的时候,很多制度也都出现了不足之处,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大唐的府兵制就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将士在农忙的时候就耕种,等到庄稼种下去后他们就训练,当然府兵制也是在大唐达到登峰的。在达到巅峰后就会走下坡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不在唐玄宗时期就进行了改革,让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这一项政策所带来的变化也是很大的,首先就是大唐的军官任职出现了变故,在唐玄宗改革之前武将的任用都是在朝廷手中的,中底层的将士则是由兵部来任免,此时朝廷是能够完全控制地方军队的。

但唐玄宗改革后就不能达到这一点了,中低层将士的任免权都交到了当地的节度使的手中,此时节度使的权利之大不用说大家也能够给想象到。时间长了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局面,这些地方的士兵,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谁,他们只听节度使的命令。
毕竟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在节度使的手中,再加上募兵制都是在当地征兵的,上文也提到了这一点。

他们是由安禄山招募的,并且其家眷也都在安禄山的手中,甚至连俸禄都是安禄山给的,在这些士兵的心中,还会有对朝廷的忠诚吗?
既然都去军队了,这些人很多都是没有正经工作的,甚至还有很多流浪街头连吃饭都困难的人,是安禄山给了他们一口饭,给他们发工资。

所以说在这些人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忠和义,有的只是利益。尤其是这一路攻打长驱直入,即使是之前还有顾虑的人,看到这大好局面也会选择和安禄山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