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打过仗的文官,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主席称其“千古一人”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5-02-10 03:06:57

前言

众所周知南宋虽说也延续了百余年的国祚,但南宋并不能算是一个大统一的国家,因为在它的周边有着野心勃勃的金国,对南宋也是觊觎已久。大宋在历史上本就是一个军事乏力的国家,因为它的重文轻武后期很少能够找到可堪大用的大将。

但在南宋期间依旧有一场影响重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正是这一战为大宋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国祚,此战的主将更是被毛主席称为是“千古第一人”,此人是谁?

一、当前局势

可以说大宋会落得之后的地步也和他们自己有着很大的干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所留下的“重文轻武”的国策。

因自己是通过兵变上位的,是以赵匡胤也害怕后世也会像他一样,毕竟“文人造反,三年不成”重用文臣可就安全很多了。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从北宋建立之初的隐患一直都存在,并且还成为了北宋灭亡的间接原因,众所周知在北宋建立的时候和辽国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张。

北宋当然是想要实现统一的,并且在辽国的手中还有燕云十六州,这也是让北宋耿耿于怀的,同时辽国也觊觎北宋,这两个国家之间也一直是小矛盾不断。常言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随着金朝的崛起,让大宋看到了希望。

海上之盟的建立让大宋以为自己能够占据主导地位,能够和金国一起灭了辽国,并且还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金国也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国家,当前的大宋虽说军事乏力,但是经济的发展是很好的,在世界上都能排的上。

说金国没有想法,谁都不会相信,但是北宋就是这样的天真,相信了金国,与虎谋皮的下场是什么呢?北宋的灭亡,让后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幸好宋徽宗还有活着的儿子,能够延续大宋,但南宋的局势也不可观。

二、不宣而战

随着年轻的君主完颜亮上位,整个中原的局势再一次发生了变故,说得是完颜亮喜爱中原的文化,实际上他是想要将南宋给灭了,这一次的完颜亮也是下了血本的,甚至从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为了这一次的南下,完颜亮整整准备了三年的时间,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后勤,乃至在内部的安定上完颜亮都已经进行了完善。完颜亮此时手中整整有六十万的大军,在这可能有人会疑惑,整整六十万大军,这么大的动静,为什么南宋没有丝毫的反应。

并且完颜亮手中所集结的仅仅是一线部队,在后面还有援军。其实早就有人去给赵构汇报过了,说金国在蠢蠢欲动,可能会出兵攻打大宋。遗憾的是赵构从未相信过,因为赵构有着自己的情报,根据他派遣去金国的人说,金国也是一片和平的景象。

和这些在朝的大臣们相比,赵构还是更相信自己的人,并且在赵构的心中也有一种逃避的心理,他也不想打仗,毕竟之前被追赶的日子他还没有忘记。这也是为什么他甘愿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原因,赵构也是那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皇帝。

这不很快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1161年金国不宣而战,势如破竹冲破了南宋军队一层又一层的防线,这边远在京城的赵构所得到的都是城池失守的消息,此时的他终于开始紧张起来了。

议事厅中赵构也坐不住了,最开始他以为大宋的军队是能够顽强支撑支撑的,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军队如此地不堪一击,这才一个月的时间,大宋就已经接连失去好几个重要的城市了,要是再守不住赵构都要危险了。

赵构难免会想起他父亲和哥哥的事情,他可不想落得那种下场,赵构当即就表示要“遣散百官,俘海避难”虽说赵构胆怯,但是在朝中还有刚强的武将的,在主战派的阻拦下,赵构终于点头答应要出兵抗衡。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此时的完颜亮的大军已经到达了采石矶,可以说这个地方是十分重要的。是连接南北的重要纽带,在历史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简单来说就是此地若再失守了,那南宋的京城也就守不住了。

此时完颜亮的手中整整有近五十万的大军,并且这三年的时间他也早就训练出了一支渡江的军队,这一支军队高达十五万大军,但此时大宋驻守的军队还不足两人。在绝对兵力的压制之下,也不怪完颜亮轻狂。

此时的朝廷也在为派谁去驻守而争论不休,就在此时有人推荐了虞允文,虞允文虽说是文臣,但是他本人文武双全,并且还是天子近臣,赵构对他也很信任。在听到这一推荐后赵构毫不犹豫的就派遣虞允文去往前线。

其实此时的南宋局势很不乐观,因为驻守在建康府的最高长官竟然将士兵都扔在原地自己逃跑了,本来就因为金军的节节胜利,将士们的军心都动摇了,当前连主将都跑了,让其他人怎么能打下去。

是以在虞允文抵达前线后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军心,虞允文是一位文臣,是以在鼓动军心上他也比武将更加擅长,经过他的一番讲话,细数了这些年来大宋所受到的欺压,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表示要和金军决一死战,势必要用自己的生命守住这最后的防线。

三、第一功臣

上文也说了虞允文虽说在朝中所从事的一直都是文职,但他实际上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在军事上他也很有见解,面对当前的敌众我寡的局势,他明白完全不能和金军产生正面对抗,两方的兵力差距那也不仅十倍,若是硬碰硬不是以卵击石吗?

于是虞允文决定来一场伏击战,为什么大宋能够抵挡多年其实也就是因为在水战上宋军是远超金军的,并且大宋也有杀手锏——海鳅船,相信看到它的名字就能够知道这一艘船的形态,它的长处就在速度上。

在正面战场上虞允文吩咐只用几艘普通的船,给金军营造出一种假象,实际上在两边虞允文早就埋伏好了杀手锏海鳅船,并且此时的大宋军队还有两个法宝,简单来说就是简易版的炸弹。

完颜亮为了能够取得胜利也是拼了,他竟然不顾安危亲临前线指挥战斗,金军的船只果真是像虞允文所想的一样上当了,就在此时虞允文命令海鳅船出击狠狠地撞击在金军的船上。

在大宋强大的水军面前,即使金军人数多也不能改变其失败的结果,这一次的胜利也很好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完颜亮这一次攻打南宋也可以说是倾家荡产了,他肯定是要取得成果的,这边在回去后的完颜亮很快就整顿军队,准备来第二次进攻。

第一次的胜利不仅是对宋军的影响很大对于金军的影响也是如此,这些金军在战场上也不由地胆怯起来,他们也不敢再和宋军对抗了。

第二次的进攻在宋军的秘密武器之下,完颜亮只能是宣布撤军,就在此时经过内部也迎来了变故,完颜亮久攻不下也让朝中很多人心中都有意见。

驻守在东京的完颜雍趁着完颜亮在外征战篡位登基了,这些将士也都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完颜亮睡梦中将他勒死。

结语

可以说金军在经历了这一次战败后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南下了,此战首功就是虞允文,也不怪毛主席表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