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秋登万山怀张五》——为《分类唐诗三百首》纠错(6)

大林品诗词 2024-03-31 00:01:50

按:2020年9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教授编注的《分类唐诗三百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对《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文作了50多处校正。李定广教授是名家,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名社。抱着学习的态度,笔者对修改之处也作了一些考查,竟发现李教授的校正大都失考,或存在其他问题。为正视听,亦为求真,笔者拟写作一个系列短文(预计30篇左右),以就教于李定广教授,也献给七十华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正在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

孟浩然《秋登万山怀张五》

——为《分类唐诗三百首》纠错系列(6)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孟浩然的五言古诗《秋登万山寄张五》。李定广《分类唐诗三百首》第271页注曰:“万山,在今湖北襄阳城西。蘅塘退士原编作‘兰山’,误,山东和四川都有兰山,但孟浩然没有去过。今据《孟浩然集》改正。”

仅山东和四川有兰山吗?笔者确信,绝对不止。“兰山”是个很俗的名字,而唐朝疆域又非常辽阔,肯定有很多山以此为名。另外,关于孟浩然的行迹,史上记载很少,说他没有去过“兰山”,实在过于武断。

“今据《孟浩然集》改正”。那么,《孟浩然集》中的诗题是什么呢?笔者检索到了《孟浩然集》的7种古籍版本,其中四部丛刊明刻本、明末刊本、日本志长轩刻本、四库本为“万山”,而宋刻本、明万历抄本、日本江户写本为“兰山”。傅东华选注《孟浩然集》注曰:“宋元刻本作兰山”。也就是说,早期的版本为“兰山”。可以推断,《孟浩然集》的原本应该是“兰山”。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中为“万山”。李昉《文苑英华》为“万山,集作兰”。这说明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兰山”与“万山”之争。杨士弘《唐音》注曰:“兰山,未详其处。又:叙州僰溪县有兰山。”《唐诗三百首》亦有注:“兰山,《名山记》:石门山在庆符县治南,下瞰石门江,林薄间多兰草,一名兰山。”傅东华选注《孟浩然集》按曰:“兰山,在今山东临沂县南,不得谓为北山。”不过,《全唐诗》有注:“北,一作此。”陈贻焮选注《孟浩然诗选》有注:“兰山,在今山东临沂县南;一说即今四川庆符县的石门山。作者从未隐居此地,疑‘兰’为‘万’字之误。”这可能就是李定广的依据。

在笔者检索到的十几种古籍版本中,除《唐诗三百首》和《孟浩然集》外,《唐音》《唐诗品汇》《石仓历代诗选》《全唐诗》《全唐诗录》《御定渊鉴类函》《御选唐诗》《唐贤三昧集》为“兰”,《文苑英华》《唐百家诗选》《声调谱》为“万”。选择“兰”的,占绝对多数。

笔者以为,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有误的情况下,应当尊重原作,不应擅作修改。李定广教授既要援引《孟浩然集》,也应该搞清此集的版本源流。其称《孟浩然集》为“万山”,显然失考。

本诗还有很多异文。比如诗题中的“张五”有作“张立”,“北山”有作“此山”,“试登高”有作“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有作“心飞逐鸟灭”,“清秋”有作“清境”,“归村人”有作“村人归”,“沙行”有作“沙平”“平沙”,“渡头”有作“渡岭”,“洲如月”有作“舟如月”,等等。

《孟浩然集》宋刻本为“沙行”,但四部丛刊明刻本、明万历抄本、明本刊本、日本江户写本、日本志长轩刻本、四库本均为“平沙”。《唐音》《唐诗品汇》《御定渊鉴类函》《御选唐诗》等均为“平沙”。另外,《唐百家诗选》为“沙平”。《全唐诗》为“沙行,一作沙平,一作平沙。”仅《石仓历代诗选》《全唐诗录》《唐贤三昧集》为“沙行”。笔者以为,“沙行”说不通。“平沙”与诗题中的“秋”和诗文中的“月”匹配,所谓“平沙秋月”是也。

“洲”和“舟”,亦可商。《孟浩然集》的宋刻本、四部丛刊明刻本、明末刊本、日本江户写本、日本志长轩刻本、四库本均为“洲”,明万历抄本则为“舟”。《唐百家诗选》《唐诗品汇》《唐贤三昧集》《御选唐诗》《声调谱》等为“洲”。《唐音》《石仓历代诗选》《全唐诗》《全唐诗录》《御定渊鉴类函》等为“舟”。《文苑英华》为“舟,集作洲。”细品“江畔()如月”之句,笔者以为,“洲”不合适,因为沙洲应该是在江“中”,而不是在江“畔”;而“舟”停在江畔则很正常,且扁舟确与弯月相似。值得玩味的是,《全唐诗》标注了5处异文,比如“北,一作此”、“试,一作始”、“归村人,一作村人归”等,“舟”却未注异文——四库馆臣没有注意到历代版本中的“洲”,还是认定了“舟”字呢?

参考文献:

[01](唐)孟浩然撰:《孟浩然集》,宋刻本,卷1第13页。

[02](宋)须溪先生批点,(明)成彭、元鼎校正:《孟浩然集》,明万历抄本,卷上(无页码)。

[03](宋)须溪先生批点,(明)成彭、元鼎校正:《孟浩然集》,日本江户写本,卷上(无页码)。

[04](宋)须溪先生批点,(明)袁宏道参评:《孟襄阳集》,明末刊本,上卷第6页。

[05](唐)孟浩然撰:《孟浩然集》,四部丛刊明刻本,卷1第4页。

[06](清)永华阳训点:《孟浩然诗集》,日本元文戊午年(1737)京都志长轩刻本,卷1第7页。

[07](唐)孟浩然撰:《孟浩然集》,四库本,卷1第5-6页。

[08]傅东华选注:《孟浩然集》,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二年(1931)版,第13-14页。

[09]陈贻焮选注:《孟浩然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9-50页。

[10](宋)李昉等撰:《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影印明刻本,卷250第7页。

[11](宋)王安石辑:《唐百家诗选》,宋绍兴本,卷1第14页。

[12](宋)王安石辑:《唐百家诗选》,四库本,卷1第14页。

[13](元)杨士弘辑:《唐音》,四库本,卷2第46页。

[14](元)杨士弘编、(明)张震注:《唐音辑注》,朝鲜刊本(日本昌平坂学问所藏),正音1上第50页。

[15](明)高棅辑评:《唐诗品汇》,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汪宗尼刻本,卷9第4-5页。

[16](明)高棅辑评:《唐诗品汇》,明嘉靖己亥年(1539)刻本,卷9第4-5页。

[17](明)曹学佺辑:《石仓历代诗选》,明崇祯刻本,唐卷24第10-11页。

[18](明)曹学佺辑:《石仓历代诗选》,四库本,卷37第2页。

[19](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四库本,卷159第3页。

[20](清)徐倬辑:《全唐诗录》,四库本,卷11第3页。

[21](清)张英辑:《御定渊鉴类函》,清文渊阁四库写本,卷307第26页。

[22](清)康熙辑:《御选唐诗》,清文渊阁四库写本,卷5第16页。

[23](清)王士禛辑:《唐贤三昧集》,四库本,卷中第1页。

[24](清)赵执信撰:《声调谱》,四库本,卷2第2页。

0 阅读:0

大林品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