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鲳:学名银大眼鲳,常成群活动抵御天敌

派大星的海底世界 2024-08-19 21:01:53

黄鳍鲳乃是声名远扬的海洋经济鱼种,其学名唤作银大眼鲳,另有别称诸如银色单指鲳、银鳞鲳、龙黄鱼等等。就生物分类学而言,它隶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大眼鲳科、大眼鲳属,为小型海洋鱼类。此鱼原产于印度洋与西太平洋沿海区域,既可充作食用鱼,亦能当作观赏鱼。

形态特征

体型和形状:黄鳍鲳体型较扁,呈椭圆形或菱形,侧扁明显。鱼体较高,背部弧形。

鳍:最显著的特征是黄色的鳍。背鳍、臀鳍和尾鳍都是黄色的,尤其是尾鳍的颜色更为鲜艳,边缘通常较暗。背鳍起点较高,接近头部,具有较长的鳍条。胸鳍较小,尾鳍分叉深。

头部:头部相对较小,眼睛大,位于头的侧面。嘴部较小,略微向前突出。

体色:身体颜色通常为银灰色或蓝灰色,带有金属光泽,侧面较为光滑,无明显的斑点或条纹。鱼腹部颜色较浅。

鳞片:鳞片较小,覆盖全身,鱼体表面较为光滑。

分布范围

黄鳍鲳原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沿海区域,其分布范围东起琉球群岛,南至印度尼西亚,西达非洲东海岸,北抵南亚次大陆。其中,尤以马尔代夫、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最为常见。在国内,黄鳍鲳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黄鳍鲳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通常生活在浅海区域的沙质或泥质底部,也会在珊瑚礁周围活动。

群居习性:它们常成群活动,尤其是幼鱼时期,成群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天敌。

杂食性:黄鳍鲳的食物包括小鱼、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浮游生物等。它们是机会主义捕食者,会根据环境变化调整食谱。

捕食方式:通常通过快速游动来追捕猎物,也会在海底翻动沉积物寻找食物。

繁殖方式

黄鳍鲳的繁殖方式为**体外受精**,具体过程如下:

1. 繁殖季节:黄鳍鲳的繁殖季节通常是在水温较高的时期。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具体的繁殖时间因地而异,但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较为活跃。

2. 求偶行为:在繁殖季节,黄鳍鲳会表现出明显的求偶行为。雄鱼会展示色彩更为鲜艳的体色,并且在雌鱼周围游动以吸引其注意。

3. 产卵:当雌鱼和雄鱼准备好后,它们会靠近水面进行交配。雌鱼在水中释放大量卵子,而雄鱼同时释放精子。这些卵子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后的卵子通常是漂浮在水面或水柱中,随着水流漂移。

4. 卵的发育:受精卵通常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浮在水面上。卵子的孵化时间取决于水温,一般在数天内孵化出幼鱼。刚孵化的幼鱼非常小且脆弱,通常会在浅水区或者海藻、浮游植物较多的区域寻找避难所,以避免被捕食。

食用价值

1. 黄鳍鲳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2.它的脂肪含量适中,其中包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3.黄鳍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群、维生素D,以及矿物质如钙、磷、钾等,这些营养素对身体的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和代谢有积极作用。

4.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黄鳍鲳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和钙有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家庭烹饪

清蒸黄鳍鲳

1. 准备工作:将黄鳍鲳去鳞、去鳃、去内脏,清洗干净,表面划几道斜刀以便入味。

2. 腌制:将盐、胡椒粉、料酒均匀抹在鱼身上,腌制15分钟。

3. 铺姜葱:将姜丝和葱段铺在鱼的表面和鱼肚内。

4. 蒸鱼:将黄鳍鲳放入蒸锅,水开后大火蒸8-10分钟,视鱼的大小调整时间。

5. 调味:鱼蒸好后,将蒸出的汁水倒掉,撒上切好的蒜片和葱丝,再淋上热油,最后淋上酱油调味即可。

仅供参考,非成品展示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