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当时朝鲜人民军和苏军顾问都有军衔,志愿军却没有军衔,因此沟通和协调都不是很方便。再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授衔工作便被提上了日程。为了保障授衔工作的顺利进行,1952年春季的时候,由时任总政主任的罗荣桓牵头,对还在军中任职的将领进行了级别评定。
当时所有还在军中任职的干部一共被划分为9等21级,这就是后来大授衔的主要依据。那么为什么要定级呢?这是因为红军时期各部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比较大,不少地方部队的游击师实力只相当于主力红军一个营的规模,虽然职务上都是师长,但所率部队的实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就需要定级。
再比如李赤然,红军时期担任过红27军的政委,这一职务足以授上将。但红27军虽然是一个军的番号,实力却很有限,总兵力只有一两千人,还不及主力红军的一个师。因此尽管红军时期他的职务很高,但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52年定级的时候,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兵团及相当于兵团之二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个别不适应者应酌情降低。”
根据这条规定,那些担任过兵团副司令和副政委的将领,基本上都被定为了副兵团级。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曾担任过三野第10兵团副司令,是叶飞的主要搭档。按规定本应被定为副兵团级,但最终仅被定为副军级,这是为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发生在刘永生将军身上的故事。
刘永生是福建上杭人,由于家境贫困,没有机会读书。为了谋生,他很小的时候就给地主家当了放牛娃,每天早出晚归,住的是牛棚,吃的是残羹剩饭,辛苦一年,工钱只有两斗麦子。1927年秋天,张鼎丞来到闽西宣传革命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刘永生先是参加了农会,一年后又加入了红军游击队。
别看没有读过多少书,打起仗来他却是一把好手,由于肯动脑筋又善于总结,刘永生指挥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福建省军区成立后,他出任警卫营营长。不久后中央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刘永生和张鼎丞等人留在闽西坚持斗争。面对困境,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当了叛徒。
1935年3月下旬,谭震林和邓子恢等人率部分红军来到闽西和张鼎丞会合。两军会合后召开了联席会议,张鼎丞、谭震林和邓子恢等人全部出席。不料由于叛徒出卖,敌人派重兵包围了会场,危急时刻刘永生率部和敌人浴血搏杀,掩护谭震林等人突出了重围。脱险后张鼎丞当着众人的面说:“这次如果不是刘永生同志挺身而出,沉着应战,我们可能当俘虏啰!”
此后不久,闽西南军政委会员成立,张鼎丞任主席,刘永生与邓子恢、谭震林和方方等为委员。刘永生当时在闽西红军中的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之后他还担任了团长和游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刘永生所部也在改编之列。但上级考虑到闽西是革命老区,不能没有部队留守,就把他留了下来。
刘永生也因此错过了进入主力部队的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战功。抗战胜利后,刘永生又参加了解放战争,率部在闽粤赣一带多次和敌人斗争,先后解放城镇30多座,还缴获了许多轻重武器,因战功升任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1949年8月,叶飞率三野第10兵团进军福建,刘永生带领边纵给予了很大帮助,在福州战役和厦门战役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厦门解放后不久,刘永生进入三野第10兵团担任副司令,成为叶飞的主要搭档,在剿匪和稳定当地经济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1951年华东军区党代会召开,陈毅特意把刘永生叫到了主席台上并对到会的代表们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刘永生同志,闽粤赣边有名的游击大王、游击司令!”
刘永生夫妇
1952年定级的时候,按照刘永生的职务来说,他应该被定为副兵团级。但由于他长期在闽粤赣一带打游击,所带的兵力有限,战功也不是很突出。更重要的是,他担任三野第10兵团副司令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定级的时候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最终被定为副军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4年,刘永生将军病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