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谈判的过程十分艰难,当时延安提出,陕北8万红军改编为4个军12个师,以林彪、贺龙、刘伯承和徐向前为这四个军的军长。这一方案遭到蒋介石的拒绝,他只同意陕北红军编为两个师8个团,总兵力不得超过15000人。
蒋介石的这一方案和延安的设想相去甚远,谈判也陷入了僵局。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急于让八路军到前线抗日,这才在改编方案上作出了让步,同意陕北红军改编为三个师,每师辖两个旅,每个旅辖两个团,同时规定每个师的定员为15000人。由于编制有限,许多干部不得不降级使用。
当时谭政负责干部工作,1938年11月的一天,他找到曾经担任过四方面军军政委的李先念,对他说:“先念同志,组织上决定你到八路军129师当营长,你有什么意见吗?”李先念是湖北黄安人,很早就参加了革命,黄麻起义后不久他正式加入红军队伍,担任副班长。
当时红军的军需物资除了从敌人手中缴获之外,主要靠根据地内百姓的支持,这样一来,地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李先念有文化,办事能力也强,因此上级决定让他到地方上主政,为部队解决军需和兵员补充等问题。李先念回到地方后,各项工作都干得风生水起,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1931年,为了响应部队提出的扩红运动,他率300多名青壮年加入了四方面军,担任团政委。在黄安和苏家埠等战役战斗中,李先念敢打敢拼,表现十分出色。徐向前认为他是一颗好苗子,就开始大力培养他,教他指挥作战的方法和技巧。在徐向前的点拨下,李先念的指挥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仗也越打越好,一年后升任师政委。
1932年10月,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一带转移。李先念率部担任前卫,经过连番恶战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全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部队来到川陕苏区后,李先念率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累积战功升任红30军政委。之后不久,刘湘又调集重兵分成六路对四方面军进行围攻,李先念这次的表现更加出色,在黄猫垭地区消灭了敌军14000余人。
之后为了迎接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李先念率部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并在之后的战斗中攻占了懋功,顺利和中央红军会师,他也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握着李先念的手对他说:“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之后李先念详细向毛主席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四方面军的情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李先念跟随徐向前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
由于多种原因,西路军最终失利,徐向前和陈昌浩离开部队返回延安向上级汇报。余下的3000多人由李先念统一指挥,在敌人的围堵中如何突围成了摆在众人面前最大的难题。当时不少人主张重回大别山,李先念认为在敌人的严防下这条路走不通,他主张翻越祁连山前往新疆。
一些人认为这条道路太难走,不仅要翻越常年积雪的祁连山,还要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困难实在太大,因此没有跟李先念走。结果这3000人分成了三路,最终其他两路都遭到了惨重损失,只有李先念这一路冲出了马家军的重围,到达新疆时还有400多人。
徐向前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李先念同志受命于危难时刻,处变不惊,为党保存了一批战斗骨干,这是很了不起的。”后来李先念回到延安后,毛主席也称他为“不下马的将军”。在延安,李先念先后在抗大和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11月,李先从从马列学院毕业,他迫切希望到前线抗日。这一天,负责干部工作的谭政找到他,提出要他到129师当营长,问他有没有意见。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由于编制有限,许多干部都被降级使用。当时许世友由军长降为副旅长,他心中不快,迟迟不肯上任。
和许世友相比,李先念降级更多,由军政委直接降为了营长,换成一般人,恐怕很难接受。但李先念却没有一句怨言,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不久后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在他的亲自过问下,李先念这才没有去129师当营长,而是被派往新四军第4支队,给高敬亭当参谋长。
走到河南竹沟的时候,李先念被留在了豫鄂边,担任军事部部长。几个月后,他率领一支160多人的游击队来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将部队发展到了9000多人,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之后他先后担任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委和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期间他率部多次和日伪军作战,立下无数战功。
抗战胜利后,李先念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并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之后他还担任过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和中原军区副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先是在湖北任职,后来调到中央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李先念在拟授大将的名单中,但由于他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就主动要求不授自己军衔。虽然没能获得军衔,但他却是我军的36位军事家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