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尾声的疫后恢复,尚未来临的第二拐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

总是饿的研究员 2024-08-17 02:49:19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陆银波(15210860866)

核心观点

对于7月的经济数据点评,我们阐述三个观点。1、内需来看,疫后恢复带来的聚集性消费的回升或进入尾声。此前,受服务消费回升以及其他因素影响,投资者关注的经济与调控者关注的经济有较大偏离,带来的是政策判断上易出现较大的偏离。此后,这一因素消弭后,对政策的触发点的关注可重新回到出口、耐用品消费、制造业投资等常规经济变量。四季度或是重要的政策博弈点(影响因素包括以旧换新政策进入效果检验期、出口基数走高、美国大选落地、企业利润受高基数影响可能读数转负等)。

2、物价来看,价的第二拐点尚未来临。依然需要关注居民、企业、政府的支出意愿是否在回升。从企业居民存款增速差(代表居民)、M1(代表企业)、城投、政策行、地方政府的扩表幅度与速度(代表政府)等数据来看,第二拐点尚未来临,PPI、名义GDP维持当下是U型底的判断。这意味着对于权益而言,高股息、高ROE的资产仍将有相对优势。

3、供需均衡的居民收入视角:当下是依托债务的行业产出增速(影响从业者收入)下行、依托财政支出的行业产出增速(影响从业者收入)下行。扩容(从业者人数增加、收入增加)的方向或包括新兴产业(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的信息业)以及公共服务。我们对其空间作简要的国际对比分析。即,供需新均衡的出现,若依托于居民,则需要看到居民收入端进入新均衡。

报告摘要

点评1:进入尾声的疫后恢复

疫情结束之后,受益的是聚集性消费(如餐饮、出行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如外来务工人员)。我们观察四个指标,结论是疫后的服务消费的修复或已进入尾声。1)2季度,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与GDP增速的差距已经回到疫情前正常区间。2)7月,农民工失业率是2023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回升。3)餐饮:7月餐饮增速3%,低于2019年同期增速。4)居民的中长距离出行:从铁路、民航客运量增速来看,均已低于2019年同期。

点评2:尚未来临的第二拐点

我们关注PPI、名义GDP的第二拐点(向上拐点)何时到来。对于名义GDP而言,从2023年三季度到2024年2季度,连续四个季度在4%附近。对于PPI而言,从2022年四季度到2024年2季度,连续7个季度同比转负。

从领先指标来看,第二拐点尚未来临。关注指标包括7月的M1、企业居民存款增速差、7月政府债发行量、7月的城投净融资量、7月的政策性负债端的增量、煤价、PMI等数据。

点评3:供需均衡的居民视角的分析

对于供需均衡这一话题,牵扯的变量较多,既包括产出端的产能变化,也包括需求端的消费、投资、出口等因素的变化。若聚焦居民这一变量,则可简化为关注居民收入端的变化。(产出由产能决定,居民影响不大。居民消费本质是收入的函数)。首先:供需均衡的压力的分析,来自两个群体的收入增速的下行,或者说两类行业的产出增速的下行。

1)依托债务增长的行业:分析建筑业、地产业、金融业。三者合计的增加值增速,今年1季度、2季度增速分别是1.77%,1.79%。与工增的差距达到4个点以上。2010-2019年,平均差距在0%左右。类似的数据是工增与贷款余额的增速差距。

2)依托财政支出的行业:我们分析“其他行业”(GDP行业分类中的最后一个行业)。“其他行业”的需求端特征是高度依赖政府消费(财政支出)。今年以来,工增增速持续大幅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速。2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其他行业”为3.1%,工增高于“其他行业”2.8个百分点。此前,2015-2019年,工增增速持续低于“其他行业”的增速。

其次,供需均衡的有利因素分析,即从业者人数、收入有望增加的行业。

1)新兴产业产出仍有壮大空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注两类行业。一类是工业中的新动能。7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较6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与日韩对比,1980年的日本、2010年的韩国,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的体量分别高达40.1%、50.9%。2023年中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6%,即或仍由较大空间。二是服务业中的信息业。7月,信息业生产指数为12.6%,保持较快增长。但若比较经济中的信息业占比,2023年中国为4.4%,美国为5.4%。仍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2)公共服务产出仍有扩容空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指出,“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可以从两个角度阐述这类行业的扩容空间:一是与美国对比,2023年中国居民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5.2%,美国居民消费结构中,66.7%为服务消费。二是与日本对比,日本1990-2003年(东京房价调整期),地产+金融+建筑的从业人员数量下行18.6%。同期,服务业(不含地产、金融、零售、交运)从业人员数量增长27.3%。

点评4:7月经济数据

值得关注的信息包括:1)就业:农民工失业率有所上行。2)社零:餐饮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是限额以上回落幅度较大。此外,非耐用品消费中,烟酒增速降至-0.1%,前值为5.2%。耐用品消费中,通讯器材增速较高。3)地产:狭义库存仍在扩大,新房、二手房房价同比降幅仍在扩大。土地成交依然低迷。4)工增:产销率依然偏低。运输设备、电力设备、电子设备、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增速偏高。5)投资:7月回落幅度较大,受天气、财政、地产三个因素的影响。增速较高的是采矿业、制造业、电热气水、建筑业、水利、铁路、航空、信息业等。

风险提示:房价下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进入尾声的疫后恢复,尚未来临的第二拐点

(一)进入尾声的疫后恢复疫情结束之后,受益的是聚集性消费(如餐饮、出行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如外来务工人员)。我们观察四个指标,结论是疫后的服务消费的修复或已进入尾声。1)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疫情期间,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低于GDP。疫情之后,2023年Q1-2024年Q1,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要明显大于GDP增速。到今年2季度,两者基本一致。2季度,GDP同比为4.7%,农民工视角下的GDP增速为5.0%,差距收窄至疫情前的区间内。

2)农民工的失业率。根据统计局数据,农民工失业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失业率)从2023年3月开始同比持续下行,7月,农民工失业率达到4.9%,同比有所回升。

3)居民中长距离的出行:主要是铁路与航空客运。两者最新的数据是6月,6月国内民航客运量同比5.4%,低于2019年同期(7.2%)。6月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速为10.2%,低于2019年同期(10.4%)。若观察反映交运整体景气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7月同比回落至5.3%,而2019年2季度、3季度交运行业GDP分别为6.6%、6.9%。

4)餐饮:从2023年2月开始,餐饮增速保持偏高水平。到7月,餐饮增速降至3%,低于2019年同期(9.4%)。

(二)尚未来临的第二拐点

我们关注PPI、名义GDP的第二拐点(向上拐点)何时到来。对于名义GDP而言,从2023年三季度到2024年2季度,连续四个季度在4%附近。对于PPI而言,从2022年四季度到2024年2季度,连续7个季度同比转负。两者或都已经进度U型走势,第二拐点的出现对于市场而言较为重要。从PPI的领先指标来看,我们认为或仍需等待。7月,M1降至-6.6%,表明企业层面现金流有一定的压力。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与居民存款增速之差降至-14.3%这一历史极低水平,表明居民的支出意愿依然偏弱。7月,政府债新增额为6881亿(社融口径),发行进度依然偏慢。城投平台(城投债)、政策行(PSL+政策性金融债)融资情况依然不佳。表明财政发力强度仍有待提高。

二、第二拐点的来临有赖供需实现新均衡

(一)居民视角看供需:产
0 阅读:0

总是饿的研究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