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畔,好美的地方啊,一直心疼着杜甫,今天终于释怀了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24 03:56:01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杜甫有过十年壮游时期;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35岁后,在长安苦寻仕进之途长达十年,最后理想还落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被安史叛军俘获,押至长安,后来潜逃到凤翔,被封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为房琯之事上书反而被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时期战事紧急,关中饥荒,他弃官逃难,一路漂泊。

杜甫带着全家来到成都,寄寓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寺。

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修建了草堂,草堂河畔风光秀美,在这里定居4年。

一座简陋的草堂命他安居乐怀,一派环境的优美使他心旷神怡,一年一年的树木花草在他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里,常看常新,妙趣横生。

一生颠沛流离的杜甫,人生路上荆棘丛生,充满了坎坷。他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身心衰竭的惋惜,对归家不得的遗憾,令我们对他充满了怜悯。

通过杜甫在浣花溪畔写下的这些美好诗篇,得知他也曾经舒心快乐过,对他的心痛,今天终于释怀了。

01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

成都浣花溪水蜿蜒流淌至西头,诗人择此幽静林塘筑草堂。出城远郊,喧嚣渐褪,只有一条澄澈江水涤荡着游子的愁肠。

蜻蜓成群,轻盈点水起落;鸂鶒成双,悠然逐波沉浮。这般生机勃勃的野趣,也算符合诗人心境。

可以短暂抛却漂泊辛酸,重获天地间纯粹无瑕的欢愉,可谓是如获珍宝。

东行万里不过一念之间,若得山阴小舟一叶,便纵情烟水,不问归途。

在成都,杜甫终于寻到一片可安放身心的净土。草堂虽简,却容得下漫天星月与满溪清欢。

那些蜻蜓与鸂鶒,不再是乱世浮萍的倒影,而是光阴静好的见证。

他感恩这方寸之地的馈赠,满足于粗茶淡饭中的诗意,仿佛江湖风波从未侵扰过此处的清寂。

02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堂成》

背倚城郭,白茅覆顶的草堂悄然立;临江小径蜿蜒,俯瞰郊野青翠如画。

桤木成林,风过时叶声簌簌似低吟;翠竹含烟,露滴梢头更添三分清冷。

飞乌暂栖,携雏鸟啁啾枝头;新燕频来,衔春泥筑巢梁间。

旁人笑将此宅比作扬雄旧居,诗人却懒得辩解,何必借古人标榜风骨?这茅檐下的晴雨冷暖,早胜过世间万千虚名。

成都的草堂,是杜甫半生颠沛后的温柔皈依之所。看燕语莺啼,听竹露滴答,他不再是长安城中那个忧愤的谏官,而是江村野老,与草木鸟兽共晨昏,甚是惬意。

所谓“懒惰无心作解嘲”,实是放下执念后的通透,盛世功名终成土,不如守一隅烟火,耕字种诗。

03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江村》

清江如带绕村流,长夏里的草堂事事皆幽。梁上燕自来自去,水中鸥相亲相依。

此时身边有老妻铺纸画棋盘,稚子在旁敲针作钓钩,一派清欢。

有故人供米,温饱足矣;有亲人在侧,平安无事,此身之外,夫复何求?

这是杜甫笔下最温暖的画面。战乱中失散的家人终于团聚,茅屋虽陋,却有笑语盈门。

燕鸥不懂离乱苦,依旧自在翩跹;妻儿不解家国恨,只道岁月静好。

他忽然感激那些微小的馈赠,一箪食,一局棋,一根钓钩,便让破碎的半生有了可栖息之地。

原来乱世的救赎,未必是山河重整,亦可以是家人团圆,无忧无虑的画棋盘,做钓钩。

04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狂夫》

万里桥西,草堂静卧;百花潭水,沧浪濯足。风拂翠竹,纤尘不染;雨润红荷,幽香暗浮。

故人音书渐绝,稚子面黄饥瘦。自知身将填沟壑,却偏要疏狂大笑,老来疯癫又如何?且对风雨,且对花。

在成都,杜甫的“狂”是劫后余生的释然。他不再为五斗米折腰,亦不屑向权贵乞怜。

百花潭的荷花、翠竹,成了他最后的傲骨。饥寒交迫时,他笑自己“老更狂”;世人冷眼时,他偏要赞“红蕖冉冉香”。

这份狂,是看透世事的悲凉,更是绝处逢生的赤诚,若注定要做乱世的注脚,便以诗为舟,载满一潭星月,狂歌到白头。

05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南邻》

锦里先生戴乌角巾,园中芋栗可抵饥贫。稚子见客欢欣雀跃,阶前鸟雀啄食不惊。

秋水浅濑容小舟,三两知己共黄昏。白沙翠竹映江村,柴门相对月色新。

南邻的隐士,是杜甫的镜像。他们同样在乱世中辟一方桃源,与鸟雀分食,同野渡共眠。

柴门月色,不照朱门恩怨,只染布衣霜鬓。

所谓“未全贫”,实是心富,收芋栗,迎宾客,枕秋水,望青山。

在这江村暮色里,没有王侯将相,只有两个老翁,对坐笑谈。盛世如露亦如电,不如一竿风月,半亩松烟。

06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

寒食时节的江村小径,风卷落花高低翩跹。汀洲薄雾轻袅,竹林间漏下细碎日光,恍若碎金铺地。

田夫相邀耕作,邻家孩童嬉闹声不绝。偏居一隅,相识皆是淳朴乡民,连鸡犬都自在流连,忘却归途。

在成都,寒食不再是长安城中的禁火冷食,而是一场与土地亲近的盛宴。

杜甫看着纷飞的花瓣,忽然觉得乱世烽烟远如隔世。

田垄间的吆喝、柴门外的笑谈,让他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温度。

那些曾被战火碾碎的希冀,竟在鸡犬相闻的烟火气中悄然重生。

07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宾至》

草堂僻静,少有车马踏破幽深。老病之身难行大礼,偏有故人远道而来,驻马江畔。

“岂敢以文章惊动四海?”诗人自嘲一笑,便捧出粗茶淡饭。

客坐终日,聊尽腐儒寒酸,却见友人兴致盎然,还要乘兴共赏药栏新绿。

在成都,杜甫学会了以赤诚待客。没有玉盘珍馐,只有瓦罐盛月、竹影佐酒。

他感激这些不嫌荒野的朋友,他们踏过烽烟而来,只为共守一方药栏春色。

乱世中最深的知交,不必用他惊动海内文章,只需一句“乘兴还来”,便抵得过半生飘零。

08

患气经时久,临江卜宅新。

喧卑方避俗,疏快颇宜人。

有客过茅宇,呼儿正葛巾。

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

——《有客》

久病初愈,临江新居方成。远离喧嚣方觉天地疏阔,连江风都带着疗愈的温柔。

忽闻客至,忙唤稚子正衣冠。菜畦里新发的嫩叶,摘下便是待客的珍馐。

在这方寸之地,待客之道如此简单:一壶井水煮沸,两把野菜清炒。

客人不嫌茅檐低小,诗人不惧礼数粗疏。摘菜时泥染葛巾,谈笑间露湿草履。

所谓“情亲”,不过是共分一把青蔬,同看半江霞色。那些朝堂上的冠冕堂皇,终不如篱落边的烟火家常。

0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好雨像似知农时,趁春夜悄然润泽万物,又翩然离去。

细密雨丝随风潜入,轻抚新芽破土,无声却有情。

野径没入浓云,只见江船渔火如豆。待到黎明时分,整个锦官城已是花红柳绿,春意盎然。

杜甫卧听檐漏,好像听见稻秧拔节的私语。

他不再忧心“朱门酒肉臭”,只因这场雨平等地滋养每一寸土地。

晨起推窗,见繁花垂露如泪,却非悲悯之泪,那是天地对黎庶最温柔的眷顾。

1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两只黄鹂啼翠柳,一行白鹭掠青天。窗棂框住西岭千秋雪,门前泊着东吴万里船。

在草堂,一扇窗便是一幅乾坤。黄鹂鸣啭是近处的生机,白鹭凌云是远方的自由;

积雪苍茫如凝固的时光,江船浩荡似流动的江湖。

杜甫终于懂得:不必踏遍山河,心静处自有千秋。

那扇柴门,关不住天地壮阔;这方草堂,盛得下万里风烟。

当战乱的尘埃落定,留在诗行中的,不再是离乱血泪,而是两只黄鹂的清啼,与一行白鹭在天空的熠熠生辉。

11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西郊》

偶尔踱步出碧鸡坊,向西郊草堂缓缓行去。市桥边的官柳纤柔垂丝,江畔野梅暗香浮动,春意悄然爬上枝头。

书架上典籍齐整,药囊渐空,病躯似与尘世疏离。

在这无人问津的草堂,反倒成全了这份疏懒:不必迎合,不必辩解,只与清风野梅共度长日。

在这里,杜甫可以“疏懒”一下。他不再是长安城中那个奔走呼号的谏臣,而是西郊野老,任由柳丝拂肩、梅香染袖。

市桥的喧嚣远了,江路的孤寂近了,他却在这份孤寂中品出真味,有些获得,不必依托于庙堂青史,只需一架书、一囊药,与一片无人惊扰的春色。

12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水槛遣心二首》

草堂轩楹开阔,极目无村野,唯见澄江浩渺几欲平岸,幽树暮色中繁花自开。

细雨斜织,鱼群跃水;微风轻送,燕子低徊。城中十万户的熙攘,不如此地三两茅舍的清静。

蜀地夜雨频频,晨起江槛已晴。林叶润泽如洗,枕席干燥生凉。老病缠身,何必再恋浮名?且斟一盏薄酒,慢饮余生。

在成都,杜甫学会了与疾病和解。他临江而坐,看鱼跃燕斜,恍悟“争”不如“静”。

夜雨打湿的不仅是林塘,还有他半生焦灼的心。城中万户的功名,终成云烟;江畔茅檐的粗茶,反酿出至味。

当他把酒浅酌时,杯中映出的不再是“致君尧舜”的执念,而是流水澹澹、云意迟迟,原来放下,和自己和解,才能让自己更舒适一些。

13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

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

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春城远望,筵席近鸟巢而设。白花探出檐外,青柳垂落槛前,一池春水倒映为政之道,厨烟袅袅却似远离庖厨之扰。

西川万千气象,唯有这江郊一角,最慰倦客之眼。

在这里,杜甫的“为政”与“观景”悄然交融。池水如镜,照见他的牧民之心;柳梢拂槛,又勾出诗人的闲情。

他不再苛求济世之功,转而在一朵白花、半池春水中寻得平衡。

江郊的烟火,比奏章更真实;鸟巢边的宴饮,比朝会更自在。

所谓“供客眼”,实是诗人对浮生的重新定义:庙堂高远,不如守此一寸天光,看花开花落即是大政。

14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亭》

坦腹倚江亭,春阳暖透衣衫。长吟野望时,但见水流不争,云卷意迟。

暮春寂寂,万物欣欣各谋其生。

忽忆江东战火未歇,回首蹙眉,暖阳里渗入一缕寒。

虽说,这里风平浪静,但是杜甫的闲适总带着一丝刺痛。

江亭的流水教他“心不竞”,天边的云絮让他“意俱迟”,可乱世的阴影始终如影随形。

他深知,眼前的花草愈静好,远方的血泪愈狰狞。

春将尽时,他咽下所有悲悯,唯留一颦眉,那是对江东苦战的无声呐喊,亦是对草堂安宁的加倍珍惜。

这份矛盾,成了他诗中最深的褶皱:既做不得彻底隐士,便以诗为桥,连缀起桃源与烽烟。

15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春色无赖,偏到江亭惹人愁。花开得莽撞,莺啼得殷勤,客居的寂寥被搅得七零八落。

手种桃李虽非名园,低矮土墙却似故里温情。

夜来东风恶作剧,吹折几枝新花,权当春风送来的戏谑诗笺。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茅斋低小,燕子偏来频顾。衔泥污了琴书,飞虫撞上书页,他佯怒拂袖,眼底却噙着笑。

二月尽,三月至,老来逢春如逢故人,且尽杯中酒,莫问身外事。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江畔燕子最是熟客,明知茅屋低矮,偏要穿堂入室。

泥点溅上诗卷,飞虫扑打面颊,他摇头叹气:“这般胡闹,倒像孩童嬉戏!”转身却为燕子留半扇窗棂,春日的热闹,总比冷清好。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月过,三月来,老去逢春能几回?莫思功名无穷事,且饮眼前有限杯。

江春将尽时,他拄杖徐行至芳洲,看柳絮癫狂随风去,桃花轻薄逐水流,笑叹:“春光如人,也有几分轻浮!”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得出村,呼儿日日掩柴门。林中苍苔覆径,浊酒独酌得清净;野外碧水映天,春风却吹得人昏沉。

他倚树瞌睡,梦里尽是长安牡丹,醒来揉眼,只见杨花铺地如雪。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杨花糁径如铺白毡,荷叶点溪似叠青钱。笋根雉雏藏得悄密,沙上凫雏傍母酣眠。

春深夏近,新醅的酒浆甜如蜜,他倚树独酌:“老天赠我千金,岂能负此韶光?”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采,江畔细麦绿纤纤。人生能度几春秋?莫待春去夏至,空对残酒叹流年。

他舀一瓢蜜酒,仰头饮尽,须臾欢畅,抵得过半世酸辛。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袅袅,恰似少女纤腰。谁料晨起狂风,偏折最长绿绦。

他拄杖而立,摇头苦笑:“柳枝如命,柔韧也好,摧折也罢,终要活出三分天真。”转身向田翁讨一壶春酿,醉倒花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绝句漫兴九首》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他独坐江石,任衣襟沾满飞花。

春将尽,人渐老,且拾落瓣入酒瓮,待寒冬围炉时,再温这一盏残春。

16

步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

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

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

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

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

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

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

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

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田翁的吆喝声混着酒气,撞开了草堂的木门。社日的鼓点还未敲响,他已捧着粗陶大瓶,非要与诗人“尝尽春酒”。

酒酣耳热时,他拍着胸脯夸赞新来的刺史,又指着儿子炫耀:“这小子是军中神射手!”可转头说起赋税,却咬牙跺脚:“宁可累死,也不弃田而逃!”

诗人被这朴实的豪气感染,连推辞的借口都成了笑话。

老妇抱出酒坛,小儿偷抓果栗,从日出到月升,草堂里笑声不断。

诗人醉眼朦胧间,恍惚见自己成了这村野的一员,没有“致君尧舜”的抱负,只有一碗浊酒、几亩薄田,与这群粗粝却鲜活的生命共老。

临别时,田翁拽着他的袖子嗔怪:“酒还没喝完,怎就要走?”月光下,那份滚烫的赤诚,让他想起年少时读过的《诗经》。

17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江上花开得恼人,愁绪无处说,只能发疯般乱走。找南邻酒友,却见他空床独饮已十日。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边乱花压枝,走路都怕绊倒,诗酒尚能解忧,白头人何须照料?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江畔竹静,三两户人家。红花白花争艳,春光多得无处安放。要谢这春色,唯有痛饮,酒入愁肠,反成了活命的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东望少城,花雾迷蒙。百花楼再美,不如唤佳人舞一曲。若有人开金盏载酒,他愿醉死在春风里。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春水暖,倚风小憩时,瞥见一簇野桃开得嚣张。深红浅红乱人心,他索性坐地大笑:“无主的花,反倒活得痛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蹊成海,千朵万朵压枝低。蝶舞莺啼闹作一团,他看得入神,连衣襟沾满落花也不觉。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不是爱花爱到不要命,只怕花谢人老万事空。繁花易落,嫩蕊且慢开。这一春的光阴,他想攥得更紧些。

江畔独步,春色如酒。老杜拄杖徐行,忽见沙洲芳草萋萋。柳絮癫狂随风去,桃花轻薄逐水流。他摇头苦笑:春光如人,也有几分轻浮!

18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

春风裹着泥土的腥甜,掠过新绿的柳梢,燕子衔着融化的春泥掠过屋檐,沙洲上的鸳鸯蜷在暖沙中酣睡。

江山静默如画,而画中每一笔都是生命的私语。诗人倚杖而立,看日光懒懒爬上草堂的篱笆,听远处溪水与落花的絮语。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乾坤含疮痍”的忧国客,只是一个被春风灌醉的老翁。

成都的岁月,是命运对他最慈悲的垂怜。

战乱的马蹄声被巴山蜀水阻隔,他在这里种药、钓鱼、与野老共饮。那些粗糙的陶碗盛着浑浊的村酿,却比朱门琼浆更暖人肺腑。

他感激这片土地,以草木的生机疗愈他半生的颠沛,以邻人的憨笑填补他心中的沟壑。

19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后游》

重返曾游的寺庙与石桥,草木仍如故人般静候。

野花未谢,烟光淡薄,沙岸上的日色迟迟不肯褪去。江山对他毫无保留,春柳无私地垂下绿荫,连漂泊的愁绪都被这温柔稀释。

他忽然明白,成都的山水为何让他流连,这里没有“国破山河在”的悲怆,只有一草一木的慈悲。

那些年,他常在花溪畔独坐,看白鹭掠过秧田,听浣女捣衣的槌声。邻家孩童会偷塞给他一把野莓,田父路过时总邀他去尝新酿。

乱世的尘埃被蜀地的烟雨洗净,他在这里写下最明快的诗句,仿佛要把前半生的苦楚,都兑成这一瓢春水,一饮而尽。

20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琴台》

琴台的暮云染着酒旗的影子,野花丛中依稀可见卓文君的罗裙翩跹。

诗人抱病独坐,遥想司马相如当年一曲《凤求凰》,引得才女夜奔。

而如今,风流早被蔓草掩埋,只剩市井酒肆的喧嚣。他端起粗碗,敬了敬虚空中的古人,也敬了敬自己残存的那点天真。

成都的市井,容得下他的落魄与疏狂。他曾在酒肆赊账痛饮,与樵夫争论诗律;也曾在琴台落日下,为一段古事潸然泪下。

这里无人笑他疯癫,反觉得这“白头腐儒”有趣得紧。或许正是这份包容,让他甘愿在蜀地终老,将满腹的沧桑,都酿成了草堂檐角的一滴春雨。

21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为农》

锦官城的烟尘之外,八九户人家临江而居。圆荷托嫩叶轻浮水面,细麦扬碎花簌簌飘落。

卜居此地,愿以农耕终老;远离庙堂,故国已成天涯远梦。愧对勾漏令的丹砂问道,他选择在稻香与荷风里,做最凡俗的布衣诗人。

成都的岁月,让杜甫尝到了“为农”的滋味。

荷塘麦田的琐碎,竟比朱门酒肉更熨帖人心。

他不再执念于“致君尧舜”的抱负,转而向土地与江水寻求答案。

那些浮萍般的轻花细叶,教会他另一种慈悲,人间疾苦,未必非要上书直谏,亦可在一畦春韭、半篱夕照中,写下无声的怜悯与深爱。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3

香巧浏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