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了满足私心,惯用的3个忽悠伎俩

冷爱 2024-05-31 11:40:19

最近看到一个心理学概念,叫人的主体性。主体性强的人,一切从“我”出发,外界的经验都是为“我”所用。

如果“我”对谁感到不适,那就远离,因为“我”的感受很重要。

社会的进步,其一是体现在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精神体验,而不再是只看到人的“工具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女性不太愿意被形容为“贤惠”,会更喜欢“独立”、“自主”的标签。

从古至今女性贤惠的背后,其实是叫“隐忍”。

女性依附于男人生活,相夫教子,以家庭为重,然后为此牺牲自己的幸福快乐、健康的身体、自我的价值空间。

这意味着女人的主体性是不被允许的,她们害怕一旦考虑自己的需要,就被认为自私自利。

久而久之,女人的“忍”也成为了一种被倡导的品质——温和似水,牺牲小我,照顾他人,顾全大局。

其实,我很佩服生活中懂得容忍的人。她们可能是情商高,可能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打算,所以暂时把眼前的委屈吞下。

确实,这对于亲密关系的经营来说,是很重要的。

因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不是完美贴合的拼图,只要走在一起,就一定会有磕碰,需要双方对关系投入精力和耐心。

如果相处中一点磕碰都不能忍,事事都要对方千依百顺,也不是不行,只是要问自己一句 “凭什么”。

除去清楚自己的需要、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以外,亲密关系中倒是有很多行为,都属于“不必忍”。例如没有边界感,随意评价对方。

有些人的主体性很弱,她们在自我关怀上,有一定程度的边界不清、自我内耗,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往往这样的女人,更容易被男人拿捏、被牵着鼻子走。

不是她们不懂识人,而是分不清什么是被外界强加的感受,什么才是自己的感受。从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顾全大局,什么时候应该捍卫自己。

下面我分享亲密关系里三种典型的行为,遇到这些行为,一定意味着“不能忍”,要积极表达不满。

01

试图踩你的边界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相亲,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定好了先吃饭再看电影。

饭点的时候男生迟到了二十分钟,导致两人可能赶不上电影开场。

女生建议改下一场,男生说不必,吃饭的时候快一些就好。

点菜的时候男生想买个便宜的团购,女生就委婉表达上面很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菜,男生就说他可以吃大部分,女生吃别的菜就好……

于是这场约会,女生的体验一般般——吃饭吃着自己不喜欢的菜,还要因为男生的迟到,匆匆忙忙赶电影。

结束后女生发消息,认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结果男生恼羞成怒,说团购不仅是为了帮女生省钱,而且是要测试一下她会不会善解人意、精打细算,结果这么娇气……

于是,女生决定不再来往。

在这个故事里,女生对男生的态度,首先就很体现她的强主体性——能清晰区分自己的感受和外界强加给她的东西。

面对男生的迟到不道歉、不爱吃的团购菜、匆忙赶电影,这些不好的体验,她能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认为都是小事情,忍忍就行。

对于被评价为娇气,她更是没有解释和自我怀疑,而是直接不来往了。

说明女生由始至终都在重视自己的感受,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就不给对方踩踏自己边界的机会。

这样又怎么是娇气呢?

想起了父母辈经常说,女孩子要矜持。其实矜持不是被动地等、靠、要,而是懂得为自己设防,捍卫边界。

比如第一次约会,男方就想抱抱亲亲。如果自己不拒绝,没准当天就能够进屋发生关系。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没什么,觉得是约会的正常进度。

但不妨想着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对方是有意试探自己的底线和边界呢?

如果不拒绝,那是不是未来就可以做更过分的事情?

就像第一次做家务,对方给了没洗的内裤和袜子,洗了就是爱他的表现。

那万一以后所有家务都要大包大揽呢?

两个人刚认识,第一次约会的时候,设防和不设防,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对方对你的初步印象和判断。

02

混淆概念,责任外包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做事情,如果想顺利达到目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给“目的”包上一个更好听的由头,从而把自己的真实需求藏在里面。

好比一个宝妈想看电影,她可能不会说“我想看”,而是“带宝宝去玩”。

这是合理的,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种相处之道,巧妙利用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

但如果通过混淆一些概念,把责任外包出去,就显得鸡贼了。

相比于花心的、玩弄感情的渣男,生活里更常见的,其实是混淆概念的男人。

毕竟恋爱和婚姻,有时候确实能带来一些便利。

就像前一阵子一个经典的事件:一个男人把孝顺父母的责任,通过一些花言巧语的美化,和女方捆绑在一起,从而“外包”给女方,自己还能坐享孝子的美名。

比如男人会说“父母养大我真的不容易,现在他们老了,有些家务活可能需要辛苦你多帮忙一些,尽尽孝心”。

对于这种情况,有些妻子会出现一种感受:

听起来很对,但老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觉得,如果一听到“孝心”这两个字就抵触,还发表意见的话,不就说明自己不愿意尽孝,显得自己小肚鸡肠?

有时候,听起来觉得对,是因为事情的逻辑自洽了,觉得不对劲是内心的感受在提醒。

如果是平时就能清晰表达自己感受的女生,可能头脑未必能够迅速抓到逻辑漏洞,但内心必然界限分明,能够分辨出这是被别人强加的事情。

那么对于孝心外包,可能会有所警觉:“这怎么成了我的事情了?”,而绝不会马上顺从和答应。

对于亲密关系,我一直都认为哪怕结婚了,两个人都应该亲密有间。

至少有一方的内心,是需要界限分明的。

边界模糊的共生关系,要不得。因为它不意味着亲密有爱,反而更容易导致内耗。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同时也意味着“我的事就是你的事”。

03

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前几天刷到一个案例:有个女人花两百多块买一个榴莲,被丈夫指责浪费钱。

女人就很委屈——用自己挣的钱,犒劳自己有什么问题?难道丈夫平时打麻将、抽烟花的钱就不叫浪费钱?

从这个例子里,我想延伸出来的是: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有的人会严于待人,宽于律己?

是因为这样的人,只愿意遵循由他来定的规则。

尤其在关系里,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就是对的;对别人有利,或者别人不向着他的事,就是错的。

这样的人如果建立亲密关系,大概率会想通过控制和打压另一半,来不断为自己谋方便和实际利益。

所以只是犒劳自己的花费,被对方说成浪费钱,内心不够坚定的女性,真的很容易会因此自我怀疑。

如果为了开心而犒劳自己,都叫做“浪费钱”、“不值得”,那什么事情才是值得呢?

即使在亲密关系里,道理也是一样的。不是说有了对象之后,就不应该取悦自己。

严于待人,宽于律己,换个说法就是“双标”。

如果对双标的人都能容忍,不去表达自己的不满,那就意味着把自己需求和感受的定义权,都交给了对方,因为一切都是对方说了算。

所以如果一段关系对自己并没有很大的滋养,那至少也不值得因为它,让自己越来越损耗。

关爱自己,从关注自己的感受开始。

作者 | 西良 90后双子座,用爱发电的写手。想法多,推理迷。热衷从文学作品及生活细节中,探索背后的情感动机与价值观。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