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术后,最怕的是复发和转移。
而关于如何防止复发和转移,网上诸多医生给出的答案,往往流于表面,比如远离烟草、定期检查、远离污染环境、保持良好心态等,这些建议听上去都没错,但不痛不痒,总归是没有说到根本上。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提及,复发转移的首要因素是什么?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手段来防止?
下面,我不揣浅陋,来给大家一一解读一下。
首先,复发转移的首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是:免疫力低下。
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天要消灭成千上万的肿瘤细胞。如果免疫功能低下,就会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存活下来。
这些留存下来的肿瘤细胞,沿着一定渠道,通过淋巴管、血液、腔道到达另一部位或多个部位,形成新的转移灶。
特别令人沮丧的是,新复发和转移肿瘤比原病灶发展得更快,更难以治疗,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
其次,什么时候是复发转移的高危期呢?
答案是三个阶段:
一是肿瘤原发灶做完根治手术,或姑息手术后的第一个月时间内。由于原发瘤体遭受毁灭性攻击,病人体内其他部位的残存癌细胞会出现暴发性增殖,以比平时快10倍的速度疯狂生长。
二是化疗间歇期。每次化疗之间,会出现一大段治疗空白,让患者休息,以恢复患者的体力。这时没有药物的持续治疗,导致肿瘤血管出现对抗性的加速增生。
三是放疗全过程。当放疗将原发瘤杀死的同时,潜伏在其他器官的微小转移灶由于失去了原发瘤对其的控制,会大量释放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快速形成与人体正常血管相连的肿瘤血管网。
最后,到了最关键的问题,在这三个复发转移的高危期,患者朋友该采取何种手段,来狙击肿瘤细胞的扩散呢?
答案是中医药的介入。
中医药在临床肿瘤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使用中药须始终贯彻整体观念,既坚持局部治疗,又重视整体上杀灭癌细胞,充分体现扶正培本、标本兼治的原则。笔者经多年实践发现,中医药不仅可以缓解癌痛、改善症状,运用得当,更可在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上发挥作用。
下面给大家看一个我6年前治疗的病案。
2017年5月,64的退休职工胡先生,在体检时发现右上肺肿物,几天后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背段肿物,大小约75mm×43mm,边缘呈分叶状,侵犯邻近斜裂胸膜;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
随后在外院行“右上肺叶楔形切除+右下肺楔形切除+胸膜黏连烙断术”,术后病理提示腺癌,行基因检测未见EGFR、ALK、ROS-1等突变。术后未行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
这个时候,大多数患者家属,都会选择让患者静养,避开一些禁忌,尽人事听天命了。
胡先生家人原本也是这个想法,后来在看一档讲中医与肿瘤关系的电视节目时,突然意识到,不能这样消极静养,而应主动寻求中医的介入协助。
于是,在“静养”了三个月之后,2017年9月,经人介绍,找到我来诊治。
来到我诊室的胡先生,神志尚清,精神却是一般,气促,咳嗽咯痰,痰色淡黄质稠,无痰中带血,无潮热盗汗,口干无口苦,胃纳稍差,眠差,二便调,舌紫,苔白厚腻,脉弦滑。
四诊合参后我辨证其为肺郁痰瘀证。治以宣肺理气,化瘀除痰。
处方:
太子参、西洋参、薄树芝、化橘红、法半夏、浙贝母、苦杏仁、百部、芥子、肿节风、山慈菇、红豆杉、猫爪草、壁虎、炒僵蚕、甘草片等。共14剂,水煎服,一日一剂。
半个月之后的二诊,胡先生气短、纳差较前明显好转,胸部疼痛,偶有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余未诉特殊不适,无口干口苦,胃纳一般,眠差,二便调,舌暗红,苔白腻,脉细。
因患者仍有咳嗽咳痰,在开方的时候,我特意加强行气化痰、活血化瘀,上方去太子参,加炒枳壳、醋莪术、陈皮各10g。共28剂,日一剂,水煎服。
后随证加减,患者又坚持中医药治疗了近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定期门诊随访,至今仍坚持中医药治疗,2023年9月于市中心医院复查胸部CT提示:未见肿瘤复发。
至此时,胡先生的总生存期已达6年余。
在肿瘤领域,有一个“5年生存期”的说法,专家们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在做过癌症手术之后,3年内可能会出现癌症复发或者转移现象的,几率是在80%,在3到5年之间,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就只有10%,等到五年之后癌症复发的可能性就更低。
照这样看,胡先生基本已进入了安全期了。
忽悠!
只要化疗,生的希望几乎为零!!
写的不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