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玉石生意,最常听到的抱怨就是“和田玉为什么这么贵?好多产地都不是新疆的,卖的快比黄金还贵,也太夸张了吧!”,最奇特的是面对这样的疑问玉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料子太贵了”,似乎大家只看到和田玉的高昂价格,却忽略了背后支撑起这一价格的诸多因素。和田玉凭什么这么贵?和玉大叔想从多个角度和大家聊一聊。
市场需求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现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相比较古玩、书画等很难辨别的品种之外,追求独特性和稀缺性的收藏风潮中,和田玉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成为了众多收藏家的首选。对于许多玉友来说,拥有一件优质的和田玉不仅仅是彰显品位,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寄托。
稀缺资源:不可再生的和田玉和田玉作为一种漂亮的石头,和石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自然资源。玉石和石油的采集逻辑刚好是相反的,石油是找油特别难,但是开采起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田玉正好相反,优质的原料开采难度极高,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容易开采的矿脉几乎都已枯竭。《尸子散言》有云:“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返),百人往,十人至。”生动描绘形容了古代采玉的艰难与危险。
采玉难度大,成本高昂随着科技发展,采矿技术比古代先进了很多,以新疆为例,现实是优质的玉矿矿口往往分布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之上,交通极为不便,大规模机械开采几乎不可能。稍微大点的设备根本无法到达全靠人力采集。寒风极寒凛冽中,采玉人顶着极端天气条件作业,一年也就能开采3-6个月,工作辛苦的程度比挖煤还要高,这人力成本可想而知。
即便历经千辛万苦开采出来,看似一大堆还不轻,但能达到商用标准的玉料往往还没有十分之一。剩下的部分或有裂痕或有瑕疵,在开采过程中没有机械助力只能插雷管爆破,裂纹密布导致出产的玉料往往无法达到市场对玉质的高要求。除了打一些低端的珠子以外基本没什么用。这种低产出率直接导致了优质玉料的稀缺。可以说,和田玉的开采是一场风险与高成本的游戏。
和田玉的原石资源稀缺,市场上可供流通的籽料更是少之又少。许多商家手中的存货并不多,这就使得市场上的优质籽料原石成为抢手资源。玉商们为了维持生意的运转,往往不得不竞价购买原料,好料子一经发现,瞬间就会被抢购一空。结果恶性循环还没有停下,和田玉收藏热潮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民间藏家加入了竞争行列。那些真正有收藏价值的精品籽料,往往在市场上难得一见。玉石生意人和藏家共同竞争原料(最近几年买成品镯子直接变成抢镯板,藏家想留着未来定制圈口,殊不知这其实就是玉商的饭碗)市场中的稀缺性与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推高了其价格。
历史与文化赋予和田玉的无形价值和田玉的珍贵不仅体现在其物质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意义。在中国数千年的玉文化中,和田玉作为“国玉”,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钟爱的珍宝。它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传国玉玺等帝王重器,都是用和田玉雕刻而成的,这赋予了和田玉独特的皇家气息和文化价值。
时至今日和田玉仍然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因此和田玉的价格中,包含了其历史与文化的无形价值,这是其他玉石难以比拟的。
挑料与买料背后的艰辛很多人认为玉商的工作就是坐在店铺里,等着顾客上门,轻松地赚取丰厚利润。实际上,玉商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和艰难。和玉大叔身边有很多同行,囤的料子价值都上百万,但急需周转时连一万块现金都拿不出来。所有资金都压在货品上,这是很多玉商的真实写照。
玉器行业最考验人的就是资金链管理。和玉大叔见过太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线下玉器店。一块上等的和田玉原料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加工后可能要数月甚至多年才能变现。这期间的资金压力,外行人难以想象。
展望未来,即便现在价格已经如此之高,和田玉市场仍大有可为。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未来优质和田玉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