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我参军,遇到老战友,没想到他竟然在关键时刻救了我
1971年,我刚满18岁,懵懵懂懂就参了军。那天,我站在征兵处门口,心里七上八下的,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入伍通知书。老爹在我身后,一言不发地抽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我仿佛听到他粗重的呼吸声。
我叫李长安,家里排行老三,上头有两个姐姐。我们家住在陕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老爹是村里的木匠,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家里穷,我从小就帮着干活,田里地里的活儿样样都会。那会儿,我刚念完初中,本想继续上学,可家里实在供不起了。
"长安啊,你这一走,家里就少双筷子了。"娘红着眼圈,絮絮叨叨地塞给我一个包袱,里头装着她亲手缝的棉袄和几双粗布袜子。我知道,这是娘的一片心意,可我心里却五味杂陈。
我转身看了眼老爹,他依旧默不作声,只是眼神里透着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复杂。我知道,他是舍不得我的,可又不善于表达。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男儿有泪不轻弹"。
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新兵们,准备登车了!"我猛地一激灵,心想:这下可真要走了。
我深吸一口气,拎起行李就要往车上走。可老爹突然拽住了我的胳膊,声音有些哽咽:"长安,你要好好的。"我愣住了,这还是头一回听见老爹这么温柔地跟我说话。
"长安!"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我回头一看,是我的发小王建国。他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一个油纸包。
"这是我娘给你包的肉饼,说让你路上吃。"王建国递给我油纸包,眼里闪着泪光,"你可得好好的,等你回来,咱们还得一块儿喝酒呢!"
我接过肉饼,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这时,我才意识到,离别的滋味竟是如此苦涩。
登上车的那一刻,我回头望着越来越远的家乡,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让家里人骄傲。
车子颠簸了一整天,终于到了军营。我被分到了一个叫张国强的班长手下。张班长是个老兵油子,嘴上总挂着"新兵蛋子"这个词,可骨子里却是个热心肠。
"李长安,你小子看着挺机灵,以后可得好好干。"张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心里顿时多了几分踏实。
军营里的生活可不轻松。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学习、劳动,一天下来累得像条狗。可我咬紧牙关,心里想着家里人,再苦再累也不喊一声。
有天夜里,我偷偷爬起来写信。刚写了两行,就被张班长逮个正着。我以为要挨骂了,没想到他却递给我一支铅笔:"字写大点,让你爹娘看得清楚。"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从一个懵懂的小伙子,渐渐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军人。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命运给我准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那是1973年的夏天,我们连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支援地方建设。我们被派到了一个叫青山镇的地方,帮助当地修建水利工程。
刚到青山镇,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山是那么高,水是那么急,我们要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修建水坝,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就在这时,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陈远征。他是从北方调来的工程师,年纪不大,可眼神里透着一股子坚毅。
"小伙子,叫什么名字?"陈远征问我。
"报告,我叫李长安。"我立正答道。
"好名字,长安,安邦定国嘛。"陈远征笑着说,"咱们这次任务可不轻松,你有信心吗?"
我挺起胸膛:"保证完成任务!"
陈远征拍了拍我的肩膀:"好样的。不过,光有干劲还不够,还得有本事。来,我教你看图纸。"
就这样,我跟着陈远征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他不厌其烦地教我识图、算量、放线,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这些知识全都吸收进去。
工地上的日子很苦,可我却觉得每天都过得充实。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我感觉自己在飞速成长。
有一天,我正在工地上忙活,突然听到一阵惊呼。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块巨石从山坡上滚下来,直奔工地而来。
"快躲开!"我大喊一声,可还是有几个工友来不及反应。千钧一发之际,我冲了上去,拼命把他们推开。
就在石头即将砸到我的时候,一只有力的手把我拽到了一边。我回头一看,是陈远征。
"你小子,够勇敢的。"陈远征喘着粗气说,"不过下次可得小心点,你要是出了事,我可跟你爹娘交代不了。"
这件事之后,我和陈远征的关系更近了。他不仅教我技术,还常常跟我聊人生。我渐渐明白,当兵不只是为了穿上军装,更是为了守护国家和人民。
1975年,水利工程终于完工了。看着宏伟的水坝,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可是,我却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长安,你有没有想过转业?"陈远征问我,"你在工程上很有天赋,如果继续深造,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我愣住了。转业?这个想法我从来没有过。我看了看自己的军装,又想起了家里人的期待,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我接到家里的信,说老爹得了重病,急需一大笔医药费。
我心急如焚,可又无能为力。就在这时,陈远征找到了我。
"长安,我听说了你家里的事。"陈远征说,"我有个提议,你愿不愿意听听?"
原来,陈远征准备推荐我去一所工程学院深造。如果我同意,不仅能学到更多知识,还能拿到补助,解决家里的困难。
我心里很是感动,可又觉得愧对军装。陈远征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长安,无论你做什么,只要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就永远是个好兵。"
最后,在家人和领导的支持下,我做出了决定:转业去读书。
1976年秋天,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从一个憨厚的农村小伙,到威武的军人,再到如今的大学生,我的人生好像坐上了过山车。
大学里的学习很艰苦,可我却乐在其中。我把在部队养成的作风带到了学习中,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不仅顺利毕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1982年,我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工程师。
毕业那天,我给陈远征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他爽朗的笑声一如既往:"长安啊,恭喜你!记住,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像个军人一样活着。"
我郑重地答应了。这么多年过去,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军人。每当我站在高楼大厦前,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建筑拔地而起,我就会想起那个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自己。
2021年,我退休了。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当年参军的经历,如果没有遇到陈远征,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就在我以为生活会平静下来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和我开了个玩笑。
那天,我正在家附近的公园晨练,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周围的人惊慌失措。
我二话不说,冲了过去。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在危急时刻依然保持冷静。我先是检查了老人的呼吸和脉搏,然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让我来!"
我抬头一看,竟然是多年不见的陈远征!他已经头发花白,可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终于恢复了呼吸。等救护车来了之后,我们才有空叙旧。
"长安,你小子还是这么勇敢啊!"陈远征笑着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当年在工地上的事吗?"
我怎么会忘记呢?如果不是陈远征,我可能早就被那块巨石砸中了。没想到阴差阳错,我们又一次并肩战斗,救了一条生命。
陈远征告诉我,他退休后一直在做志愿者,教老年人急救知识。听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个想法。
"陈大哥,咱们要不要一起做点事?"我提议道,"把咱们的经验教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学会自救和互救。"
陈远征眼前一亮:"好主意!咱们当兵的人,退休了也得为国家做贡献。"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新的"战斗"。我们走进社区、学校,教人们急救知识,宣传安全意识。每当看到学员们认真学习的样子,我就会想起当年在部队的日子,心里满是自豪。
回首往事,我不禁感慨:人生真是充满了意外。1971年我参军,遇到老战友,没想到他竟然在关键时刻救了我。这份军旅情谊,伴随了我一生,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如今,我已经年过古稀,可每当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军装,我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热血沸腾。我常常想,也许这就是军人的宿命——永远站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永远准备为他们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