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光之笔,写就时光之美

春风拂柳,总有一首诗,落入你的新田,泛起觳纹轻波。
山花烂漫,总有一阕词,落人你的眼帘,荡起千般柔情。
沐浴一场春风,欣赏一树春花,原来,诗意缱绻的春天,是如此的美。
年年花相似,从立春,到雨水,到惊蛰,到春分,再到清明,恍惚之间,春已过半。你是否见证了春花的绽放,春光的旖旎,是否虚度了这一场盛世新春呢?
读一首诗,在温婉的时光里,感受诗一般的远方,感受春风十里柔情。

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东西。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译文】
伊人乘着油壁香车离去无缘再相逢,曾经的巫山云雨不在如今各自东西。
小院里梨花正盛开朦胧的月色溶溶,池塘畔柳絮飞舞一阵淡淡微风吹来。
连着几天寂寞无聊更加上病酒之后,一次次倍感萧索冷落又正值寒食节。
本想写封信寄去却无法送到她手中,山高路远绵绵思念情在哪里都一样。
【注释】
油壁香车:古代女子乘坐的车子,辛弃疾词中亦有“宝马香车”的说法。
峡云:巫山峡谷上的云彩。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动。
萧索:缺乏生机,孤寂无味。
禁烟:指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寒食。
鱼书:古代借指书信。古代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这首《寓意》别有一番韵味。诗人晏殊将春天的美景与浓浓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如一幅春天的有色画卷缓缓展开,让人沉醉其中。
先从诗题分析,《寓意》看似潦草随意,实则别有深意。诗中“寓意”的是什么呢?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东西。
开篇两句,便营造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氛围。油壁香车,象征着曾经的繁华、热闹与美好,但如今已不再逢,暗示着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峡云无迹任东西”则一语双关,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峡云指巫山云雨,是爱情的象征,但如今已经各自东西,如同流云一般飘散东西,让人不禁感叹爱情的脆弱与短暂。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接下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梨花院落中,月光如水般溶溶流淌;柳絮池塘边,微风轻轻吹拂。这样的景色,既是对前面失落感的反衬,也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寂寥、伤酒、萧索,这些词语都透露着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失落。而“禁烟中”则是古代寒食节的习俗,这一天不能生火,来年饮食也是凉的,给二三月间的清寒天更增添了独自一人的孤寂。
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最后,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鱼书,即书信,诗人想要寄出书信,却无由达,表达了无法传达心意的无奈和痛苦。而“水远山长处处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奈,恋人再也无法回来无论走到哪里,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距离感。
晏殊在另外一首著名的《蝶恋花》里写过: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寓意”着诗人对逝去恋情的深刻怀念与无尽思念。

最后再来看看作者宴殊。
宴殊被称为“太平宰相”,生活在北宋最繁荣的年代,自小被称为“神童”,14岁中进士,随后在真宗、仁宗两朝担任要职。他是一个贤能的好官,门下贤者众多,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皆出其门,可谓门庭若市。一位叫做韩维的诗人写过一首《晏相公湖上泛舟赋》:“小雪未成寒,平湖好放船。水光宜落日,人意喜晴天。云薄翠微外,禽归莽苍前。上公宽礼数,清醉亦陶然。”可看出晏殊在朝中人脉很广,且平易近人。
而他在文学上也成就颇高。他词风婉约,也大约与晏殊多情的性子有关,从他有七个儿子便知其风流多情。但他的诗词“富贵而不鄙俗、写艳情而不纤佻”,十分有品位。这首《寓意》便是很好的例子。
诗中不仅有对春天景色的描写,比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一句,用空灵的笔触写出了庭院里月光如水、梨花飘落,池塘边春风柔柔、柳絮翩飞的美景。同时“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一句也有对爱的不得之人的深深怀念与无奈。
这种无奈,是对世事变迁、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和追问。
故而将这首写于寒食节的诗篇称作是最美的寒食春景诗,一点也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