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一些漫不经心的文字也能清晰传达人物个性,堪称神乎其技,令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堪称是神乎其技,令人叹为观止。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三言两语就能把一个人写活,而且,一个完全没有出场,甚至没有被正面谈论过的角色,通过一些好像是漫不经心的文字,也能够清晰地传达关于人物个性的丰富信息,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譬如史湘云的二婶婶。
小说第三十一回,写端午节过后,湘云又到贾府来了。这天中午,王夫人、宝钗、黛玉还有其他姐妹正在贾母房内坐着,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
一会儿果然见到湘云带着众多丫鬟媳妇走进院来。宝钗、黛玉等人连忙走下台阶和湘云相见,姐妹们一番亲密。过后湘云又进入房里,向长辈请安问好。
这时候,小说中有几句很闲淡的对话。先是贾母说:“天热,把外头的衣服脱脱罢。”湘云听了连忙起身宽衣。然后王夫人就笑着道:“也没见穿上这些作什么?”湘云也是笑着说了一句:“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
这几句对话很琐碎,粗粗一看,好像没什么意思。但是你联系前后情节仔细想一想,这里面其实有许多文章。
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她是跟随二叔二婶生活的。史家,也就是贾母的娘家,是《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一,史湘云的二叔是一位侯爵,她也算是生长于公侯之门、贵族之家了。
可是她的实际处境到底怎么样呢?这次湘云来了以后,袭人让她帮忙给宝玉做一双鞋,因为她针线活做得好。而后袭人和宝钗谈起这件事,两人当时正走在路上,宝钗听见这话,就向两边回头看了看,见无人来往,就笑着说:“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
为什么宝钗说话先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呢?宝钗很仔细。她跟湘云关系亲密,知道湘云在二婶家的境况,但是她明白湘云绝不想让别人也知道。
宝钗说到的第一点,是“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这话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湘云在家里完全没有发言权。她是外人,什么事都轮不到她插嘴。
第二点是湘云在家里要干很多活。宝钗说“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做针线活的仆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湘云说“家里累的很”,有时“做活做到三更天”。
传统的“妇德”中,有一条“女工”,要求女子有劳作的技能和习惯,简单说就是能做针线活。所以像王熙凤、薛宝钗都学过绣花。但在富贵人家,这是为了防止女子因偷懒而堕落,其目的完全是道德意义而非经济意义的。而史湘云的情况不同,二婶让她干针线活,是“嫌费用大”,为了省钱。史小姐被当作仆人使了。
读《红楼梦》需要仔细。有人读书不仔细,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她二婶家败落了。这完全看错了。前文明确说了,湘云到贾府来,带着“众多丫鬟媳妇”,完全是侯门的排场。他们家至于非得省下干针线活的人吗?能够省多少呢?
由此我们看到二婶吝悭的个性,其中还有一层特别的意思,那就是不甘心让侄女在家吃白饭。当然,你会说,二婶婶也跟湘云一起干活了。但这也是她勒逼湘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你不能让侄女一个人干吧。
宝钗说的第三点,是湘云在二婶家生活总体上的感受。宝钗说:“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说起来是二叔二婶家,可是每日每时,点点滴滴,总是让人意识到自己没爹没娘,无依无靠。
这些跟前面那一段说湘云进贾府时的文字有什么关系?
贾老太君是从史家嫁到贾府的,她是二叔二婶的姑妈。要知道,二婶是讲体面讲排场的,她要让贾府的人知道:姑娘在他们那儿过得很好。那怎么才能知道呢?你看姑娘带着“众多丫鬟媳妇”,而且穿得很讲究,那料子很贵重的!
小说里也没写湘云到底穿着什么,但意思是明白的。这个时候已经过了端午节,天气已经变热了,但湘云还得穿着厚重的衣服。打个比方,你为了证明你们家有钱,大热天了,还穿个貂皮大衣去拜客!这就显得很蠢、很尴尬!
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二婶是什么样的人:她不仅吝啬、心肠窄,还脑子不灵,自以为是。这种女人,但凡人生经历多一些,都见到过。所以我们读《红楼梦》的二婶婶,会感到似曾相识。
更有趣的是,再看开头那几句话,也是各人有各人的立场、各人有各人的性格。
贾母说:“天热,把外面衣服脱脱。”她是湘云的姑奶奶,话里透着老祖母的关心。
王夫人说:“也没见穿上这些作什么?”这是明显带有一种嘲弄的语气了。虽然未必是故意的,潜意识里就是:你们家摆谱充大头是吗?不怕人笑话?
不能就此断定王夫人不喜欢史湘云。但从《红楼梦》全书来看,王夫人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乏“共情”的能力。她无法体会他人的悲酸。而这句话也是见性格的。
湘云自己呢,就是老老实实一句话:“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她不在乎。你让她傻乎乎干蠢事,既然没办法,那就由它去,你要挖苦她,也由它去,辛酸悲苦要是都往心里搁,搁满了还用活吗?
这就是伟大的文学写人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