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6岁女孩喝鲜奶事件,堪称新型家庭暴力,大人孩子都受伤

IF枕边育儿 2025-02-17 20:47:15

还记得这则新闻吗?

一位妈妈为女儿订了鲜奶,早上帮孩子撕牛奶盖子的时候,孩子生气的说要自己撕。就这么一件事儿,没想到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还火上了热搜。

这位妈妈表示,不知道女儿想自己撕,以后让她自己来。并且,把剩下的一点让孩子自己撕了,孩子很不开心。

妈妈非常生气的说,就这么一件小事,孩子就跟自己甩脸子!简直无理取闹!

她就去忙别的事情了,等回过头来看,发现孩子把牛奶撒了一半,妈妈直接把剩下的半瓶牛奶全喝了。

她还告诉孩子,我也喜欢喝鲜奶,姥姥也喜欢。但我们都没舍得喝,只买给你自己喝了,你这样不珍惜,以后我都自己喝掉。看到这里,你是什么感想?

回顾这则新闻,说真的,我认为这件事,其实揭开了一些家庭教育的遮羞布,可堪称新型家庭暴力,大人孩子都很受伤。

新型的家庭暴力

有网友说,6岁的小孩子懂什么呀?

可以好好说,既然给孩子买了鲜牛奶,还抱怨什么呢?没有人逼你这么做啊!

是的,当下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动不动就诉苦,让孩子换位思考,情感绑架,想控制孩子,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家庭暴力。

有的父母总是诉苦,让孩子也很无奈:

“我这么辛苦的工作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

“好吃好喝的都给你了,你还不知足吗?”

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什么都说是为了孩子好。他需要你这样的爱吗?

刘瑜在《愿你慢慢长大》中说: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有所寄托。

一位网友留言说,父母省吃俭用了大半辈子,给自己买了婚房、婚车,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亏欠爸爸妈妈的。

是的,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只是,可能这份爱,让孩子也有了沉重的负担。

比如,吃鱼只吃鱼头和鱼尾,总是吃剩菜剩饭,水果只买打折的。

好像这样,才能表现出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全心全意的。

庆幸的是,新一代年轻父母,并没有完全照搬上一辈的教育方式。大家都注重自己的感受,主打的就是一个“爱自己”。

95后年轻爸妈表示:“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毕竟,孩子年龄还小,以后有的是吃的,我不行,我吃一顿少一顿。”

这样差距,这觉悟,如果换做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是不是孩子不至于这么有负罪感了?她也不会被大家喷了?

情感表达并不复杂

心理学家指出,家庭教育中的情绪暴力,常常源于父母将自己的压力和期待,转嫁给孩子,而这种压力,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带来负担,甚至影响其情感发展和自我认知。

文章开头的那位妈妈,所说的话语,非常情绪化。

她认为自己为孩子买了很贵的鲜牛奶,期待娃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并且表现出应有的感激。但孩子连盖子都不用她打开,一下子就戳中了她的痛点。

之后,将这种愤怒,上升到了家庭经济压力上,还对孩子进行指责。

说真的,6岁的宝宝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会对母亲造成困扰,更无法理解家长的坏情绪。

有网友说,家长对孩子行为属于过度解读,娃的做法不一定完全源于奶瓶盖,而是她长期承受的压力,无法释放。我觉得也是。

情感表达,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是我们成年人,自己搞得复杂了。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有时候也是难以理解,我为什么会生气。

有次我给孩子买了个2000多块钱的无人机,俩孩子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还把一个翅膀弄坏了。

当时我特别生气,质问大宝:“我用了快一个月的工资,才给你买了这个无人机,你为什么不珍惜?”

大宝委屈的看着我,没说话,哇哇哭了起来。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们在餐桌上聊到这个话题,大宝才表达了自己看法。他觉得无人机说明书太简单了,根本不会操作,也不知道怎么玩,就想着,跟弟弟一起玩,扔来扔去了。

我也反思了,当时太着急,就只盯着物品价值,觉得孩子不珍惜,却不知道,其实背后有其他原因。

鲜牛奶事件中,妈妈提到了钱,被大家认为小题大做。其实,妈妈只是想让娃知道珍惜和感恩,表达方式不太合适。

那么,父母可以如何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可以试试下面的几种方式:

✔ 先问问孩子,为什么?

✔ 表达真实感受,不定义;

✔ 避免用否定、质问的语句;

✔ 问问孩子的看法。

情感表达是双向的,不是某一个人,单独的说,另一个人只能听,而是互相的表达和理解。

枕边育儿寄语:

物资给予固然重要,更多是给孩子关爱,陪伴和理解。还有亲子沟通,大人和孩子要有语言交流和情感的互动。您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9

IF枕边育儿

简介: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侧重产后护理、喂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