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省县中模式为什么加大竞争压力?

飞翔小钰 2025-01-20 22:52:50

县中模式让穷人有着相同的起点与机会,但却让现有的中产阶级有着更大的身份跌落风险。为什么县中模式会出现在教育强省?

中西部的人才往往更容易往发达省份聚集,在经济上更多资源往往也往省会以及一两个大城市聚焦,而普通地区老师水准很难达到较高的标准,有实力的高中屈指可数,非重点高中很难具备竞争力,更多的需要依靠学生的绝对天赋才能出现奇迹,但绝对天赋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分母存在,使得发达城市经济条件优秀的家庭,孩子不管上高中国还是大学都不存在太大的压力。

但一些教育大省同样也是经济大省,即使县城的师资力量也很强,家境也不会太差,完全支择起教育投入,在小学初中市区优势还很明显,但高中阶段县中不再是给市区高中做分母存在,而是有看很强的竞争力。

县中模式为什么会引发群体性焦虑?

不同城市之间,同一城市城乡之间,没有不参与竞争的群体,县中模式的冲击力特别大。本地圆住品还好,对于外省通过考大学落户的所谓新中产阶级,这种冲击更为明显,也对县中的竞争力颇有微词。即在他们的故乡,县城的孩子大多数是不参与竞争的,自己才能考个较好的大学,实现层次的跃升。

但在县中模式冲击下,自己孩子不再有绝对优势,即使内卷别人也能跟得上,单纯依雀思维能力又不具备绝对优势,不要说好大学,中考都有很大可能分流,这对于根基不稳的外来新中产而言,大概率又会回到起点。

这对他们而言不能接受,因此县中模式,小镇做题家成为明显不怀好意的贬义词。县中模式究竟是优是劣,是否值得提倡?

县中模式本质上是,你可以卷,而我也有资格,而不是让一部分放弃,其他人躺平上岸,这种大面积群体公平竞争环境,也会带来最优化的选材,为什么江浙一直以来教育水平都很高,就在于选材的范围更广。

落后地区可能70%的家庭,在孩子不具备绝对天赋情况下,受制于教育环境和经济条件,使得真正的选才只在30%的人群中进行,而江浙等地很可能接近100%比例的全员参与,竞争更激烈,竞争上岸的整体水平也相对更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