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刺客张小泉翻车,国货正在排队塌房

声道观察 2022-07-19 20:42:19

文\三娘在此

但凡是家里有个厨房的人,应该都听过张小泉的名字。

菜刀这一在中国人厨房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厨具,百年来诞生了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在刀剪界,有“南张北王”的说法,一个是杭州的张小泉,另一个是北京的王麻子。

不过,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张小泉,却在最近翻车了。

先是生产的刀具在拍蒜时断裂,张小泉的客服却回应说刀的设计导致菜刀不能拍蒜。

但到这一步,张小泉的争议更多还是集中在对于单一产品质量的讨论上。真正把张小泉推上热搜的,是张小泉总经理的发言。

根据媒体报道,张小泉总经理此前在一则视频中称,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我们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那是消费者教育。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法是错的!”此言一被扒出,全网哗然。

也不知道400年前的张小泉是不是会被气到活过来,反正作为全球公认的美食大国、却遭遇老字号掌门人用米其林来“教育”的消费者到这里才算是真正愤怒起来——

你可以看不起我穷,但不能看不起我做饭的能力。

虽然后续夏乾良澄清该视频为历史视频,只是被人为刻意截取才会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但显然为时已晚,一时间全网掀起一股抵制张小泉的风潮。

如果说被迫成为雪糕刺客的国货代言人钟薛高多少还有点“飞来横祸”既视感,那么对于自己陷入人民群众汪洋大海的张小泉来说,几乎就可以算的上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01

老字号迷途

根据官网介绍,张小泉品牌始创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消费者公认的中华老字号。

在大明崇祯年间,匠人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后来的百年时间里,“张小泉”剪刀在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还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

许多人应该都对这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有印象,如今毫无疑问的国货之光茅台,也在百年前获得过这个奖项。

“老字号”给张小泉带来的红利,既包括人们消费情感的亲近感和文化认同,也见证了它历经长久的历史积淀与市场淘洗。但至为关键的是。老字号意味着用户信赖感——“四百年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其内涵是“张小泉的产品十分贴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但拍蒜失败,彻底揭开了张小泉老字号背后的伤疤。

在国有企业时代,张小泉存在经营效率低下、亏损、产品老化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张小泉一家,所有老字号都在所难免。这也是后来一批中华老字号开始公司化运作、资本化改制等改革启动的源头。

2007年,民营资本富春控股入主张小泉集团(张小泉控股股东)后,通过引入均瑶集团等外部投资者、并购上海张小泉、张小泉文创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既解决了张小泉商标纠纷、同业竞争等历史遗留问题,也充实了公司的资本实力,让公司有更多资源用于开发新的产品线。

下一步怎么发展?学习全球刀具品牌的发展路径是最容易的,而这里面存在几个关键词:高端化价格、高强度刀身、高锐度刀锋。可并不是所有的老字号都能够成为茅台。

从张小泉的业绩也能够看出这一选择在初期确实获得了成功——2018年到2020年,张小泉超过300元的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从5.53%增长至6.71%,且产品毛利率始终稳定在40%以上。

这个价格,称一声“菜刀刺客”也不为过。但高毛利的代价是,过于强调产品锋利、轻便,其代价就是损失韧性,“拍一下蒜就断了”的结果也就成了必然。

回到中国那句老话——过刚易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2

国货的反噬

但显然作为老字号的张小泉,背叛的不仅仅是“过刚易折”的老话,还有对于国货的定位。

即便夏乾良对于米其林说法的辩解确有过度截取、过度解读之嫌疑,但看了完整视频的人相信都有感受,作为老字号的掌门人,夏乾良评判产品质量的好坏,还是源自于全球刀具的评判标准。这也是其会举米其林大厨的习惯作为标杆指南的原因。

这固然符合大趋势,老字号要实现国际化,必然要寻求最大程度的标准统一和对标。从这个角度来说,夏乾良的提法并没有错。

但如今夏乾良所掌舵的张小泉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以国货品牌为护城河的品牌,却背叛了其基础核心用户。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新消费国货品牌钟薛高在此前所陷入的困境是一样的:一个定位为国货而且是高端国货的品牌,能不能经得起国人的检验?

从老字号张小泉到新品牌钟薛高,在此前享受了多少“民族品牌”、“中国品牌”的红利,到了这一刻遇到的反噬就有多强烈。

你不能既想着要收割韭菜,又想着要定位高端化、公开PUA韭菜。这种国货的反噬,正在日益发生在前两年占据“国潮”高光的品牌身上。

极具中国元素的美妆产品,拥有繁复华丽的配色外观,定位为“东方美学彩妆”的花西子,曾经一度也是风头无两的存在。但随着彩妆赛道流量见顶,走过爆发期的花西子开始受困于过度营销的围城之中。在愈发清醒的消费者面前花西子也开始频繁暴露短板,产品质量不达标、过度依赖主播带货、缺乏自供应链条……当李佳琦都消失在直播间,花西子“国货之光”的称号还能担多久?

同样遭遇的还有李宁。

相信许多人对于当年HM和耐克等国际大牌陷入的新疆棉事件有印象。在那之后,以李宁为代表的国货品牌就收获了销量暴涨。

但质量问题的投诉也大量出现。在抖音、快手和小红书等平台,有关李宁球鞋掉渣,良品率不高以及中国李宁卫衣脱线、起球等争议屡见不鲜。有小红书用户表示:“原本想支持下国货,但李宁的品控真的不行,新鞋鞋面凹陷、还有黑胶。”

更大的争议来自于专业赛场。2021年9月,刚刚从东京奥运会凯旋的羽毛球女单冠军陈雨菲,在全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比赛第二局时,右脚大脚趾被穿着的李宁运动鞋划伤;赛后,陈雨菲回应伤情时表示:“第一局打的时候鞋前面不知道怎么开了,有个像钢丝还是线一样的东西把我的脚划开了。那个东西一直刮我的大拇指,所以换了一双之前的鞋穿着打,多少比之前的好一点。”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而显然自我定位为高端国货代表的这些老字号和新品牌们,并没有做好真正准备。

3 阅读:2643
评论列表
  • 2022-07-19 21:47

    还有梳子刺客,谭木匠,一把木头梳子敢卖黄金的价

    公子小白 回复:
    现在的商家都疯了,为了挣大钱,挣快钱,售价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差,记得二十年前可口可乐卖2.5元,二十年后同款可乐依然2.5元,我都纳闷,可乐怎么涨价?别人都在涨[笑着哭]
    用户35xxx92 回复: 公子小白
    你这比喻不合适了
  • 黄金 11
    2022-07-19 22:51

    老国企虽然亏损,但是产品质量都是杠杠的。现在的企业都赚钱了,但是产品质量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豆腐渣。说到底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 2022-07-19 23:08

    小母牛倒立,牛逼吹上天[呲牙笑]。

  • 2022-07-19 21:50

    忘了质量才是品牌最好的营销

  • 2022-07-19 23:17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野鸡奖也差不多,何况一个二等奖[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2-07-20 05:13

    只要引进资本,就等着注资炒作上市卖空倒闭的结局吧

  • 2022-07-20 23:35

    这些所谓老字号算是良心❤了。特意卖高价不坑穷人[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2-07-20 09:39

    分析到位,快消品够新潮来的快走的也快,挣快钱打时间差。国货之光是有历史的,也搭这些快车?

  • 2022-07-20 00:19

    中国人都不配用张小泉菜刀,米其林的才配

  • 2022-07-20 20:37

    老张家没后人了?让个外姓人管理?

  • 2022-07-20 06:20

    未发生此事件之前,我真不知道有张小泉这个品牌

  • 2022-07-20 08:05

    国外刀一样脆

  • 2022-07-20 07:42

    既不能拍蒜头,又不能砍鸡腿,这就是400年的品质?别继续给国货丢脸了[吃瓜]

  • 还真没有听过张小泉 还是最近知道的 十八子就知道[捂嘴巴][捂嘴巴]

  • 2022-07-20 09:47

    剪刀还是不错的。确实很好。刀我就没用过

  • 2022-07-20 23:38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为啥非要去迎合外国人的标准?咱们开始用菜刀的时候,怕是西方还在用石头吧。真是跪久了,扶都扶不起来

  • 2022-07-21 01:39

    刀就只知有广东阳江十八子,张小泉不是生产剪刀吗,什么时候有张小泉的菜刀[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2-07-21 16:16

    麻蛋,这个二鬼子一解释,感觉真没意思,以后肯定不会再买此品牌;

  • 2022-07-20 08:26

    只是消费者的理性让营销进入回归质量的阶段。在当初野蛮生长的年代,不少坚持质量的厂子都没活下来…一些国企你可以吐槽他保守效率低下,但是当时他们也最缺乏造假制劣的原动力

  • 2022-07-20 00:44

    除了18子其他都是第一次听说

  • 2022-07-21 10:30

    他那个经理是国外派来搞垮中国企业的吧?[笑着哭]

  • 2022-07-21 13:23

    没回家教你妈如何切菜

  • 2022-07-19 22:57

    不作不死

  • 2022-07-20 22:19

    啊对对对,中国人不配用张小泉菜刀。中国菜用你米其林轮胎教?

声道观察

简介:穿透市场迷雾,洞悉商业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