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一双无形大手“编织”的!弦论有多神奇?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2-19 19:53:47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世界的组成不再是微小的粒子,而是依靠一根根微不可见的弦,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他们才形成我们所见的宇宙?

在我们经受过的教育中,科学告诉我们,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叫夸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突然有一天科学家又告诉你,这个宇宙万物其实是由一根根的弦组成的,叫做宇宙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敢相信吗?这个所谓的弦又是个什么东西?

什么是宇宙弦?

现代物理学中,夸克是一种微小的粒子,它是量子场论中的基本激发态,它们之间有一种超级黏性叫做“强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就像胶水一样紧密地把它们粘在一起,变身成更大的粒子,比如质子和中子。这些粒子被称为强子,它们就这样搭建成了微观宇宙世界。

既然世界是由这些微小粒子构成的,那么宇宙弦又是哪来的呢?宇宙弦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汤姆·基布尔在1976年提出的,他受到了量子场论和宇宙学的启发。

宇宙弦成了当代物理学中一种引人入胜的理论。那么宇宙弦到底是什么?它们被设定成一维的线,比原子核还要小得多。这些微小的弦在空间中可以振动,就像音乐中的琴弦一样。而不同的振动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夸克等。

宇宙弦理论为解释一些物理学上的谜团提供了不一样的观点。比如,黑洞的本质和宇宙的起源等问题,宇宙弦理论都试图给出新的解释。而且它还试图统一两大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两者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矛盾。

但是,要观测宇宙弦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们太微小,而且没有电荷或色荷,因此不会与电磁力或强力相互作用。目前,物理学家主要通过寻找宇宙弦的引力效应来间接观测它们的存在。可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困难,因此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宇宙弦的存在。

虽然无法观测,但是并不意味着宇宙弦是吹牛吹出来的理论,弦理论中的超弦理论就宇宙弦存在的最好证明。

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是一种弦论的分支,它引入了一种称为超对称的对称性,这意味着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个对应的超对称伙伴,这些伙伴的性质和原来的粒子有些不同,比如自旋。超对称可以使得宇宙弦的理论更加完整和优美,也可以解释一些现象,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

超弦理论还预言了宇宙的维度不止我们熟悉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而是有十维或者十一维,其中多余的维度被卷曲成很小很小的形状,所以我们无法观测到。

1979年发现的了两颗看起来一样的星体,被科学家命名为双类星体QSO 0957+561 A和B,当年的研究还以为这两颗星体属于非常相似的不同星体。

而现在经过科学家确认,它们是由同一个类星体经过一个星系的重力透镜效应而产生的两个影像。它们的红移都是1.41,被认为距离地球87亿光年,而透镜星系的红移是0.355,距离地球37亿光年。

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双类星体QSO 0957+561 A和B可能是由于宇宙弦的存在而产生的。他们的理论是,宇宙弦是一种一维的拓扑缺陷,可能在宇宙早期的对称性破缺相变中形成。宇宙弦的密度极大,因此引力极强,可以弯曲时空,从而产生重力透镜效应。

又是重力透镜,又是拓扑缺陷的,大家都听懵了。别着急让我们慢慢说,因为宇宙弦是一种可以弯曲时空的物质,它可以对远处的光源产生重力透镜效应,使光源在天空中出现多个影像。

如果宇宙弦穿过了一个类星体的光线,就会使类星体在天空中出现两个影像,就像双类星体一样。这种情况下,双类星体的影像之间不会有时间延迟,而且影像的亮度比例不会随着时间变化,与普通的重力透镜不同,这就是弦论中的重力透镜。

拓扑缺陷就好比是物体上的一些特殊地方,它们有点像小瑕疵,让物体不那么规整。这些特殊地方不能被轻松地变成其他样子,需要一些力量才能改变。有的像点,有的像线,有的像面。

就好比在一块平整的饼干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小凹陷,它们不容易被捏平,需要用力才能改变它们的形状。这些小瑕疵就是拓扑缺陷。

宇宙弦和超弦理论是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它们有很多吸引人的想法和可能性,但是也有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实验的证据和数学的工具。它们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为统一的理论,也许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发现才能揭示宇宙的真相。

弦论的争执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有一场激烈的辩论,就是围绕着弦论而展开。这个理论的目标是解决量子物理和引力理论之间的矛盾,但截至目前,实验证据的缺失使得这场争论更加扑朔迷离,引起了科学家们不同的观点和激烈的讨论。

爱德华·威滕,提出了M理论,将五种超弦理论和十一维超引力理论统一起来。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理论的建设,还包括对弦论数学基础和应用的深刻思考,如全息原理、对偶性、拓扑弦论等。

而知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也对弦论和爱德华的M理论持开放和乐观的态度,认为这些理论或许是描述我们宇宙的完美工具。除了他们两,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布赖恩·格林他以《弦理论的优雅宇宙》、《隐藏的现实》等畅销书籍向大家解读了这个富有魅力的理论。

但是反对者也大有来头,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对弦论的态度却颇为批判,认为这是一场“白日梦”,缺乏实验依据。数学物理学家彼得·伍伊特,对弦论持否定观点。他指责弦论是一种“非科学”的理论,缺乏可证伪性和预测能力,并对弦论进行了严格批判。

提出了与弦论竞争的圈量子引力理论的李·斯莫林,也对弦论持怀疑态度,认为其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不能解释宇宙的多样性和历史。他的著作《问题的麻烦:物理学的危机》也是对弦论的深入思考。

在弦论这个领域,科学家们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如同巨大的弦上演着一场精彩的辩论。争论未解,实验数据未到,而科学的奇妙之旅仍在继续,或许有朝一日,人类会解锁弦论的奥秘,揭开宇宙真相的面纱。

这与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弦论,一种试图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和粒子的理论,涉及到的知识点无疑是宽泛的,那么这与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我们初中时,我们就学过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虽然我们在初中时感觉这个概念时可能觉得有点难,但老师教我们这个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成科学家,而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勇气去挑战旧观念。

可以想象一下,哥白尼当时提出这个理论时一定面临了很多反对和质疑。但是他不怕困难,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被教廷烧死。可百年之后,科学证明了地心说更加不靠谱,这就是科学的奇妙之处,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提出新的看法。

所以,当我们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时,不仅是在学习一个天文学的概念,更是在学习一种科学的精神: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困难。这就是科学发展的魅力,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探索未知的勇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弦论呢?笔者认为,对待这一理论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和乐观的态度,进行科学的探索和评价,而不是轻易地否定或放弃它。

弦论,尽管目前还未得到实验证据的支持,却具有很多理论上的优势。它能够自然地统一引力和其他基本力,消除点粒子的无穷大问题,导出规范场论和引力理论,提供全息原理和对偶性等深刻的物理原理。

这些优势表明,弦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和价值的理论,可能是描述我们宇宙的理论,也可能是一种更广泛的理论框架。

参考资料:

弦论;维基百科为什么弦理论仍然没有错;约翰·霍根,2017由在拓扑量子场论中引入缺陷有什么意义;知乎是物理学基石,还是“伪科学”?神秘的弦论能否被实验验证;环球科学,2020弦理论:热闹而孤独的旅行——写在“2006年国际弦理论会议”前夜;中国科学院,2006宇宙弦可能是暗物质/能量的本质吗?从本质上讲,宇宙弦只是时空形状的“皱纹”;quota,2018

0 阅读:17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