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发生至今,胡塞武装一直是各方不可忽视的力量,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人们不禁要问,自诩天下无敌的美军,为什么拿胡塞武装没有办法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背后的真实原因。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突然升级,胡塞武装宣布对曼德海峡实施封锁,到2024年1月,红海的航运流量锐减一半,这让西方国家严重不满。美国发起了代号“繁荣守护”的行动,联合20个地区和国际盟友,并派出一支航母战斗群前往打击胡塞武装。而欧洲各国也发起代号“阿斯皮德”的行动进行护航任务,但这些并没有压倒胡塞武装,反而时不时掏出高超音速导弹,让欧美头疼不已。

2024年6月,一艘希腊籍货轮的沉没成为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击沉的第二艘货船,并让货船的投保费用飙升。尽管美国拥有航母战斗群,但却对胡塞武装的灵活战术束手无策,甚至还有军事专家称这是自二战以来最激烈的海战之一。胡塞武装也成功让美国消耗了41亿美元,但华盛顿对胡塞武装进攻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胡塞武装的前身是成立于1990年代初的小型青年组织,在创始人侯赛英·胡赛的领导下迅速崛起。最初,该组织专注于复兴实业派伊斯兰教的一个主要分支——宰德派。在美国入侵伊拉克后,胡塞武装逐渐发展壮大,很快开始质疑也门国家的合法性。在接下来的10年里,也门总统萨利赫开始镇压,将胡塞武装驱逐到也门与沙特边境的北部山区。为了生存,胡塞武装逐渐与中东的其他实业派拉近关系,最终得到了伊朗的青睐,成为抵抗之狐的重要一环。

2011年,也门爆发革命,并逐步演变为伊朗与沙特之间的代理人战争。胡塞武装巧妙利用了也门内部复杂的政治局势,与下台的前总统萨利赫结盟,于2015年2月攻占了首都萨纳。但当萨利赫重新掌权后,他很快与胡塞武装反目。但胡塞武装早已在萨利赫的军队中安插了大量内应,很快推翻了萨利赫并接管了军队。这让胡塞武装获得了也门北部的军事力量和人口资源。

最重要的是,他们突破了内陆封锁,夺取了曼德海峡的控制权。这条海峡最窄处仅有30公里,是国际航运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海盗的理想区域。胡塞武装因此建立了新的部级线,开始涉足国际军火贸易。尽管后来丢掉了亚丁港,胡塞武装通过一系列的海上活动,仍然获得了大量资金。

截止2020年,相关收益超过15亿美元。感受到胡塞武装潜力的沙特产生了恐惧,于2015年发起了直接军事干预。但在伊朗和黎巴嫩的援助下,胡塞武装不仅挺了过来,还进一步发展壮大。

沙特多年的空袭教会了胡塞武装如何分散兵力,并进行非对称战争。通过占领也门的多个港口,胡塞武装获得了也门废弃的海军装备,包括反舰导弹等等,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红海的威胁能力。在伊朗的协助下,胡塞武装武器装备得到了快速进步。

2022年,胡塞武装还接收了一批来自伊朗的反舰导弹,包括射程120公里的罗尔导弹、200公里的塔德尔导弹以及射程300公里的胡尔木兹法尔斯反舰弹道导弹。萨玛德三无人机和图兰三水下自杀式等武器也加入了胡塞武装的军火库中。

随着时间推移,沙特发现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开始变得极为昂贵。到2021年,沙特及时止损并引起沙特经历多年战争的洗礼,胡塞武装已经与2015年进军萨纳的那支队伍判若两人。在与沙特停战后,胡塞武装在国内外更是声名鹊起。2022年8月,巴以爆发冲突为胡塞武装提供了新的机遇。战争不仅塑造了胡塞武装的生存能力,也使其具备发动更大规模战争的潜力。

2002年7月,美国海军进行了一次名为“千禧挑战”的军事演习,模拟美军与伊朗之间的假想战争。推演中,伊朗的分散兵力,利用摩托车信使和灯光信号等传统手段规避侦查,使用自杀式水上爆炸装置和大规模巡航导弹,对美军舰队进行歧视攻击。最终推演让美国海军损失约2万人,16艘战舰被毁,包括一艘航空母舰、10艘巡航舰和5艘两栖舰艇。

20年后,美国海军面对胡塞武装时,重演了当时推演的困境。俄乌战争和遏制我国让美国付出了大量资源,让美国不愿意再加大部署成本去打击胡塞武装。而且现代战舰的造价高昂,对等战争中出现损耗还可以接受,但让这些昂贵的装备冒着遭受攻击的风险去攻击胡赛武装这样的游击队,美国显然不想去进行这样的冒险。

正如有人所说的,战舰就像是赌场里的筹码,除非你准备承担损失,否则不会轻易使用。以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例,每艘造价约为20亿美元,月运营成本高达700万美元,而一旦遭受损坏,修复费用可能高达数亿美元。2000年,科尔号驱逐舰遭遇基地组织的自杀式爆炸船袭击,成本不到100万美元的爆炸船却造成了2.4亿美元的损失,17名美国水兵丧生。美国海军发射的美美导弹成本在100万至430万美元之间,但这些导弹往往用于击毁价值紧约2000美元的无人机,这种代价如同用火炮打蚊子,让人不知道到底是谁在削弱谁。

根据半岛电视台的统计,截至目前,“繁荣守护”行动的总费用已经达到18亿至40亿美元。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已经让美国人对海外战争兴趣寥寥,更不用说需要长期投入的冲突,例如巴以冲突及其外溢效应。而且巴以冲突也很难让华盛顿去指挥其盟友进攻,由于争议,中东国家普遍不愿直接介入,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欧洲国家。

但欧洲的“阿斯皮德”行动却与美国的行动大相径庭,任务明确限制欧洲部队直接打击也门境内目标,仅允许参与护航任务。更为严峻的是,欧洲海军无论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行动意愿与士气,都难以与美国相比。

因此在当前局势中,欧洲的帮助微不足道。胡塞武装也似乎发现了美国的难处,近几个月来,他们显著加大了进攻力度。在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胡塞武装平均每70天发动一次海上无人机袭击,总计24次。而在2023年11月至2024年7月短短9个月内,他们的袭击次数达到了77次,平均每3天就发动一次进攻,直接影响了全球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大幅提高了货船的保费成本,通过供应链层层加码,只要货船到达好望角,都会让运输时间增加10天。而在全球贸易中,每多一天的运输时间,都会增加燃料、船员薪资及保险费用,因此物流成本迅速攀升。

由于缺乏有效的军事解决方案,华盛顿只能被迫选择外交途径。但美国一旦低头,胡塞武装的声望将会再次提升。但美国也不是黔驴技穷,华盛顿可以尝试武装支持也门政府,由于无能、腐败及内部分裂,既缺乏资金支持也不得民心,该政府的合法性与胡赛武装一样备受质疑。美国也许会通过扶持傀儡的方式,让更熟悉内部的腐败政府去消耗胡塞武装。同时,如果美国能够促成加沙停火,那么胡塞武装也将失去在红海行动的理由,这会迫使胡塞武装走上谈判桌,并放弃目前获得的利益。但任何可能触及以色列利益的协议,都会在美国国内引发强烈的政治反弹,因此这一招想要实施起来也并不简单。

从各方面来看,华盛顿已不自觉地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人质。眼下似乎不存在既可行,政治上又可接受的解决方案。美国既无法通过军事手段阻止胡塞武装,也无法通过外交途径迫使其妥协。与此同时,对红海的胡塞武装而言,现在正是他们的红利期。他们将会继续利用这一机会,最大限度地打击对手并发展壮大。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