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话题在朋友圈炸了:"人为什么一定要上班?"你可能也刷到过类似的吐槽。说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老一辈那套"好好读书、找个稳定工作、干到退休"的人生剧本,演着演着就开始崩了。

首先就是那个躲不开的"35岁危机"。现在找工作,招聘启事上明晃晃写着"35岁以下"的比比皆是。更扎心的是,就算你挤破头进了公司,到头来可能发现:工资涨得还没物价快。十年前5000块算高薪,现在交完房租就只够吃泡面了。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个更远期的焦虑——养老金。专家们算来算去,最后告诉我们:等咱们退休的时候,领的钱可能只有现在退休人员的一半。
那不上班行不行?还真有人给出了答案。

现在年轻人玩出了各种"不上班也能活"的新花样。比如最近特别火的"数字游民",说白了就是带着电脑满世界跑。我认识个设计师,在大理租个2000块的房子,接的还是上海北京的活儿,收入没变,生活质量直接翻倍。

要是没这技术呢?别急,路子多着呢。会拍照的当约拍摄影师,会写字的给人写文案,哪怕你只会做手工艺品,开个网店也能养活自己。

要是连这些都不会呢? 豆瓣"抠组"给出了新思路:少买名牌、不背房贷,有人靠存款利息就能活。他们中不少人每月只花2000块,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说到底,问题的关键从来就不是上不上班,而是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有人就适合朝九晚五的稳定,有人就爱自由闯荡的刺激。重要的是想明白一件事:我们赚钱是为了生活,可不是活着就为了赚钱。
不是不想安稳的干到退休,而是根本无法安稳的度过4050界限。既然都这样了,为别人长期打工就是风险投资,我投资了岁月,收获了一地鸡毛和贫困潦倒[笑着哭]何苦为难自己呢?[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