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人数突破1300万,而2024年高校毕业人数又达到了1179万,这1179万的大学生,不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1179万个家庭的希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们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但是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都会有学历限制,有些直接会标明只招985、211等一流高校。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说实话极为震惊。外卖小哥的本科率已经达到了30%(数据真实性有待考察)!
这意味着什么?很多寒窗苦读20年的大学生,竟然都去送外卖了,毕竟大家都知道,送外卖的话其实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只要勤劳肯干就行。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是为了生计,只好选择去做服务员、外卖员、快递员。因为这些工作不看学历,也不挑长相。
那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究竟是大学生们为了所谓的“职业自由”去送外卖的,还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选”。真实情况不得而知。
但是“毕业即失业”的说法,或许已经成为了常态。难道其中原因都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和”经济下行“吗?还是又更多值得思考的层面。
“不是不就业,而是不就不喜欢的业”
或许大家都感受到了,现在各行各业都很“卷”,而新一代年轻人却不再接受“卷”,他们的选择就是“给钱多,工作少,离家近”。
很多应届大学生都表示自己不就业的原因就是:
“工资太低了”
“只是单休,要经常加班”
“没有五险一金”
“没有发展空间”
……
诸如此类的原因数不胜数,要知道,现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靠着一个本科学历就想或者高薪工作,已经是小概率了。而很多大学生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变化和挑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最终错了一次又一次的校招和各种机会,最终迎来了“毕业即失业”局面。
继续深造,逃避压力?
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现在大学毕业后,考研、考公靠编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因为在私企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现在大家都是两个字“求稳”。
但很多人都忽视了,这唯一的确实性而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上岸”的确定性,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继续考研考公。今年没考上?没事,再战,又站,……一直到真正的上岸。
在我的同学当中,很多毕业后2、3年不工作的,大有人在。都是一直在家备考。难道说,这些人真的喜欢继续深造吗?不可否认的是,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逃避就业的压力。
守株待兔,等的花都谢了
很多应届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往往只是投递一份简历就不管了,不再和HR交流,也不了解相关情况,就一味的等着老板联系自己,等着hr通知自己。
要知道,机会不是靠等的,而是靠自己去创造的。但其中,也有很多人是害怕失败,
有些人毕业好几年都不去工作,问其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刚毕业投递的几份简历都被退了,自己被虐的有了心理阴影,不敢再去面对社会。
而这种心理往往会出现一个死循环,越是怕,就越是失败,越是难以成功,越是不敢尝试。最终虚度光阴,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全新的择业观
由于现在信息传播速度比较快,很多人毕业后并不打算找工作,而是打算自己创业。自己当个网红,直播带货,又或是做个博主,开个店,这些也是就业,并不是只有给别人打工才叫就业。
很多人也都发现在了,现在自己写小说、做自媒体,并不比上班差,于是很多人便选择“单干”,自己做得好了,自己当老板。
家庭的原因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找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因此,“教师、医生、公务员“变成了香饽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家里不让参加工作,就是一直让考编、考证。
其实,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也会给很多大学生带来压力,有些人甚至会感受焦虑、抑郁。
甚至退缩。
不过,还有一大部分人,家庭条件比较好,就算是孩子暂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养个两三年也不成问题,可以在家安心的备考,直到上岸为止。
不过,这种种现象,也得引起学校的重视,现在很多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对于实践,却是一片空白。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都发现自己所学和工作毫无关系。
当然了,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够给大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让一位奋斗者,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