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新的提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尽管2023年是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第一年,而与世界进一步畅通互动实际上是2024年,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与太多免签和恢复直航。比如,早在今年年初,东南亚各国迎来了一轮对华免签潮;3月份,中方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最近发生的事件是,5月17日,古巴宣布即日起,持有效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出入古巴国境、在古转机或停留,时间不超过90天(自入境之日起)享受免签政策。并且就在当日,中古直航恢复。
可以说,世界各国,正希望抓紧疫情后恢复的这个契机,增进人文交流,扩大旅游刺激力度,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正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提出的。
毫不客气地说,疫情三年,旅游业遭受的打击最大,尤其是跨境出游。从全球各国的统计数据来看,即便世界经济2023年已从疫情中走出,但旅游业远未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当然了,这背后的问题有很多。
比如,就我国的情况来说,2024年全球航班恢复仍在逐步修复中,根据民航局在2024年年初的预计,到2024年年底,国际客运市场将加快恢复到每周6000班左右,恢复至疫情前约80%的水平。
这就意味着,尽管全球经济已经从疫情中走出,但经历一场3年新冠大流行冲击,想要一下回到之前的水平,仍需要假以时日。
或许有人就提出质疑了,为啥不一口气就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航运水平呢?
我想,各大航空公司也是这样想的,奈何现实情况不允许,不是各方不希望恢复,而是航班恢复需要硬件来支持,那就是要有充足的市场需求才行,光恢复航班,没有乘客,恢复了又有什么意义?
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航班恢复是要有经济基本面做后盾的。
从国际航班的恢复情况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并未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除了商务出行之外,旅游出行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也侧面证明,旅游业又直接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的。毕竟,旅游不是“刚需”,是可选消费。
只有经济繁荣了,旅游业才会繁荣,当经济低迷时,刺激旅游业效果其实也并不明显,还是那句话,消费拉动经济,首先是消费者口袋里先有钱。
当然了,随着2年的疫情后经济复苏,旅游业开启新一轮繁荣具备了先决条件。
随手翻动了一下《易经》,非常凑巧的是,2025年对应的是“旅卦”,暗示着2025年可能迎来一个60年一遇的旅游大年。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经济遭遇一场危机,除了新冠大流行之外,还伴随着乌克兰危机、美联储一轮激进加息、巴以冲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解读,这三者,又与新冠大流行危机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当新冠大流行渐行渐远,美国通胀危机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或者第四季度逐步解除,美联储利率转向,势必就会迎来乌克兰危机走向缓和。
从这个逻辑上来讲,2025年的确是全球经济复苏、区域冲突缓和的关键时间点,旅游业强劲复苏,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