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狗”经济的崩盘:一场价值观的“供给侧改革”

先利深水 2025-02-14 21:18:41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纳兰

2月14日,本应该是全世界有情人团圆花钱的日子。

但是今天走在街头巷尾,却意外地发现,那曾经铺天盖地的商家造势、情侣们的甜蜜互动,似乎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难道,“舔狗”经济——这个曾以情人节为主战场,大张旗鼓推销浪漫与爱情的商业盛宴,真的彻底崩盘了?

要聊这情人节的由来,得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时候,有个节日叫牧神节(Lupercalia),时间是每年的2月15日。

古罗马人庆祝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邪。年轻男女们还会通过抽签配对,来庆祝爱情和生育。这节日,可以说是情人节的前身了。

但情人节真正兴起,还得提到一位名叫瓦伦丁的牧师。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二世禁止士兵结婚,认为单身士兵更专注战斗。瓦伦丁却秘密为年轻情侣主持婚礼,违背了皇帝的命令。

图源 搜狐网

结果,他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爱上了狱卒的女儿。行刑前,他给心上人写了一封署名“来自你的瓦伦丁”的信。公元269年2月14日,瓦伦丁被处决,后来被教会封为圣人。于是,2月14日就被定为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来纪念他的牺牲和对爱情的坚守。

到了14世纪,英国诗人杰弗里·乔叟在诗中首次将情人节与浪漫爱情联系起来,这节日就逐渐浪漫化了。中世纪欧洲,情侣们开始在2月14日交换情书和礼物,表达爱意。

19世纪,资本家们嗅到了更肥的商机。

英国印刷厂老板用滞销贺卡发明了“社恐友好型表白法”,美国贺卡公司Hallmark更推出“情人节三件套”(贺卡+巧克力+玫瑰),用广告语“三件套=完美爱情”洗脑全球情侣。

到1920年,美国情人节消费额暴增12倍。

而日本人则被玛丽巧克力公司忽悠得团团转,女性被迫在情人节给同事、上司甚至路人甲送“义利巧克力”,硬生生把节日过成“职场生存游戏”。

曾经,情人节可是商家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就为了掏空情侣们的钱包,资本对情人节的操纵堪称“精细化运营”的教科书。

云南玫瑰批发价1.5元,北上广卖30元,包上金箔能飙到100元——这还不算完。

商家发明了“冻龄玫瑰”,用化学试剂让花永不凋谢,价格翻5-10倍,宣传语“你的爱永不凋谢”实则暗藏玄机:过几年花会氧化发霉,“像极了爱情”!

巧克力更是从阿兹特克战士的“战前兴奋剂”被包装成“甜蜜武器”,心形礼盒必须印上丘比特;程序员收到女友送的机械键盘要发朋友圈“秀恩爱”,否则就是“直男不懂浪漫”。

商家甚至发明了“送礼功能”,微信一键下单大牌美妆,数据却显示男性最常收到的礼物是皮带——仿佛爱情能用皮带长度丈量。

商场布置拍照墙、许愿树、情侣游戏区,美其名曰“浪漫体验”,实则把顾客圈在消费场域里。

某策划书直言:“设置甜蜜茶歇区,让情侣边吃边买”。

更绝的是“会员专属优惠”,表面是福利,实则是大数据杀熟的预演。

然而,近几年情人节的消费市场,却似乎不再像以往那样狂热了。

消费者们变得越来越理性,商家们的造势也越来越难以奏效。

2025年的情人节,商家们终于尝到了反噬的滋味。

尽管云南玫瑰批发价暴涨,但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鲜花销量同比下滑23%,男性购买比例锐减40%。

网友吐槽:“300块一束花,不如带女朋友吃三顿火锅”。

“以前送花被嫌丑,现在自己买鞋真香!”——某网友在七夕晒出Air Jordan订单,获赞10万+。

经济下行压力下,七成老板担忧现金流,普通男性更愿为3C产品、潮牌手办买单,而非为“仪式感”透支信用卡。

现在的年轻人,可是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了。

情人节期间,那些华而不实的礼物,已经很难打动他们的心了。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实用、有意义的礼物,或者干脆选择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庆祝情人节。

唯品会数据显示,女性送给男性的皮带销量翻倍,但评论区高赞却是:“给他系紧点,别出去乱晃”。更讽刺的是,“男朋友送的花能有多丑”登上热搜,网友毒舌:“墓前的花都比这好看”。

商家们那些老套的操纵策略,也已经越来越难以奏效了。

消费者们已经看穿了他们的套路,不再轻易上当。那些过度包装的情人节限定款商品,虽然价格高昂,但质量却并不一定比普通商品好。

消费者们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实用性,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和噱头。

“舔狗经济”的崩塌,本质是年轻人对资本逻辑的集体反抗。

当资本试图给爱情标价时,年轻人掏出了计算器。当爱情变成KPI,年轻人选择“躺平式恋爱”。

全球通胀压力下,青年失业率攀升,大厂裁员潮席卷,普通人更关注“吃穿住行”而非“999朵玫瑰”。

某策划书哀叹:“会员专属优惠无人问津”。

女性收入提升催生平等消费观,男性拒绝当“人形ATM”。

自媒体热议:“穷酸男”“画饼男”本质是消费主义的话术陷阱,真爱情不需要靠礼物“验货”。

抖音上“情人节避坑指南”播放量破亿,博主疾呼:“拒绝朋友圈爱情表演!”年轻人开始用“二手玫瑰”“拼单巧克力”解构节日仪式感,甚至发明“反向情人节”——2月15日打折捡漏。

从古罗马的牲血鞭痕到今天的冻龄玫瑰,人类用2000年证明了:爱情可以商业化,但不能证券化。

当商家还在盘算“如何让情侣为虚头巴脑的浪漫买单”时,年轻人早已用脚投票——“你的套路很好,但我的钱包要留给房贷。”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

先利深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