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8位患者接受重离子治疗,治疗最多的是这种癌,有人照射7次后肿瘤缩小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4-24 13:31:01

橙柿互动 记者 金晶 张慧丽 制图 高薇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自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正式启用以来,重离子治疗门诊可谓一号难求。随着重离子治疗的启动,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重离子治疗,体验放疗领域“天花板”级别的治疗。

截至4月21日17:00,共有600多人次前来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挂号重离子治疗门诊咨询,来问得最多的是胰腺癌患者。经过严格的重离子多学科会诊,已有100余位患者正在进行重离子治疗计划制定,有治疗记录的患者共28例(12位患者已经结束治疗),涉及8种癌症,分别为肺癌、头颈部肿瘤(包括鼻咽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软组织肿瘤(脂肪肉瘤)、胆管癌、宫颈癌、脑膜瘤。

制图:高薇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教授,见证了从重离子落户浙江,在省肿瘤医院拔地而起,到重离子治疗门诊开设以及重离子治疗启动的全过程。

“患者对于重离子这样一个顶尖放疗技术的期盼,对于战胜肿瘤的渴望,我们都感同身受。”朱骥说道。

但,既然是治疗,有人适合,也有人不适合;有人迎来希望,有人无奈离开。平稳运行两个多月来,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的医疗团队,奔着根治肿瘤的目的,和患者一起努力着。

以前无计可施

如今有了治疗新“武器”

“重离子治疗门诊开出来,最直观的感受,以前我们接诊不到的患者,现在多了起来。这意味着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朱骥说道。

朱骥提到的“接诊不到”的患者,是腹部相关肿瘤比如胰腺癌、软组织肿瘤等。这些肿瘤,常规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像胰腺癌,如果不能手术,常规化疗做完,患者可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了。哪怕尝试光子放疗,效果始终有限。而根据国际相关研究报道,重离子治疗显示出比现有治疗方式好得多的治疗结果,那么这类患者就有机会接受重离子治疗。从以前的无计可施,到现在能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这是最大的变化。”

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放疗科负责人刘鲁迎主任医师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重离子治疗门诊开诊以来,前来咨询的有不少是不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常规五年生存率只有5%-8%。“胰腺癌首选手术根治性治疗,但很多患者一确诊就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这意味着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刘鲁迎表示,胰腺癌一直是临床诊治难点,“很容易复发转移,而且肿瘤紧邻十二指肠/胃等空腔脏器,一旦直接侵犯,放疗就给予不了剂量,局控就不理想。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肿瘤,但还没有转移的患者,通过重离子治疗能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刘鲁迎坦言:“胰腺癌五年生存率很低,通常以一年两年的生存率来统计。当患者无法手术时,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局部可以加放疗。常规的光子放疗,患者中位生存率大概在12-18月,而重离子治疗的中位生存率可达到20-30个月,2年的生存率可以翻一番,有了明显的突破和提升。”

“针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我们正在和外科做积极的沟通,看能否通过重离子治疗达到转化的目的,让肿瘤缩小,从而让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朱骥说,“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将胰腺癌的重离子治疗和其他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等结合,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

肺癌患者重离子治疗7次后

肿瘤从2厘米缩小到1.5厘米

从重离子医学中心有治疗记录的肿瘤病种来看,肺癌共有8例,占28.5%,其中4例已完成治疗。

“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早期肺癌不愿意手术的、高龄无法耐受手术的,也有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 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放疗科主任季永领主任医师说。

季永领表示,对于早期肺癌,目前首选的还是外科手术治疗。“从理论上来说,重离子治疗对于早期肺癌确实可以达到类似手术的根治效果,但目前相关研究及数据支持并不充分,而手术作为早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式,拥有大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如果能够手术,还是推荐手术。”

而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早期肺癌患者或是曾经手术,肺部现又长出第二原发灶的患者,重离子治疗则有明显优势:损伤更小,对肺组织的保护更好、副反应也更小。

最近,90岁的王奶奶接受了重离子治疗。王奶奶三年前体检发现右肺有一个肿块,初步评估为早期肺癌,医生建议尽快手术。由于王奶奶年纪较大,拒绝穿刺,也不愿意手术,这两年,肿瘤逐年在增大,已经长到了3.5厘米,好在没有出现转移。了解到有重离子治疗,家属带她找到季永领。

季永领团队为王奶奶做了治疗计划,并顺利进行了7次根治性重离子放射治疗,治疗期间王奶奶没有出现副反应。

“这个患者治疗结束近三周了,我们随访了解到,老人生活一切照旧,现在就等着她治疗后一个月来复查,我们看看肿瘤是否缩小,看看重离子的疗效。”季永领说。

除了像王奶奶这样高龄、身体不耐受手术的患者,还有一些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也接受了重离子治疗。

57岁的李先生一次体检中确诊早期囊腔型肺癌,肿瘤大小约2厘米。因为不想有创伤,他拒绝了穿刺,也不愿意手术,寻求重离子治疗。

“肿瘤靠近他的胸壁肋骨附近,我们给他设计了10次重离子治疗。他每天从家里过来治疗,治疗结束就自行回家,没有什么异样和副反应。”

重离子治疗7次后,季永领团队给李先生做了一次检查,发现肿瘤已经从2厘米左右缩小到了1.5厘米左右。

“目前,这个患者10次治疗已经结束,正在定期随访观察中。”季永领说。

重离子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并非“所向披靡”

有患者怀揣希望而来,无奈离开

定位更精准,且不会“误伤”沿途正常细胞,可对肿瘤“定向爆破”,实现疗效最大化。重离子治疗,无疑给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所向披靡”。

“我们必须明确,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重离子治疗是放疗的一种,本质上是癌症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无法替代化疗等全身治疗,手术依旧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朱骥强调,尤其是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重离子治疗性价比不高。

“很多患者治疗意愿非常迫切,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甚至可以说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的,但毛病实在太重,不适合重离子这样的局部治疗。婉拒患者时心里其实挺不好受的。”刘鲁迎坦言。

前段时间,腹部肿瘤重离子治疗门诊来了一位50岁出头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一确诊就已是腹膜等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多线治疗将近一年,效果有限,病情越来越严重。

“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孩子也没成家,老婆陪着来就诊,说重离子是他们全家最后的希望。” 刘鲁迎回忆,在门诊看到患者时,肚子鼓得老大,腹水非常严重。病情到了这个程度,即便有重离子这样的“好武器”,也帮不了他,只能做姑息减症治疗。

“听了我们的话,患者老婆眼泪唰的一下流下来,作为医生,确实很无奈啊。”

刘鲁迎说,针对现状,团队正在设计一些相应的临床研究,希望通过局部治疗联合全身靶向、免疫治疗等,为病人带来一定的获益。

真正照射治疗的时间很短

功夫都在治疗前

刘大伯前面提到,他真正治疗每次不到2分钟,但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花了蛮长的时间。

“的确,患者治疗时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精确验证位置上。”朱骥解释,由于重离子是立体定向爆破,治疗前的摆位非常重要,只有精准的摆位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

朱骥表示,患者上机治疗前,首先要确保摆位重复性。像腹部肿瘤患者,CT定位时往往会发现肠腔里有很多胀气,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甚至饮食调整来减少胀气产生。“通常顺利的话,定位前准备工作就需要花一周时间。如果草草了事,剂量不是精准落在肿瘤所在位置,而是打到正常组织,甚至打到肠腔,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打穿肠腔。”

然后是做治疗计划。肿瘤和正常组织关系很密切,如果正常组织照射剂量超过剂量限值的范围,就要考虑肿瘤照射和正常组织间如何权衡的问题,既能让肿瘤得到最好的治疗,又让正常组织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治疗计划制定完成后,需经过物理师和治疗师团队对剂量分布和入射角度等核心参数进行最终验证确认。只有完成上述专业评估流程后,患者才能上机治疗。

“重离子治疗中心的建设,绝对不是买一台高端设备就能为患者服务好。要把设备用好,关键在于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团队配备和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朱骥提到。

浙江公布重离子治疗费用

首次4.95万元,封顶19.8万元

重离子治疗费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4月22日上午,浙江省重离子放射治疗费用正式公布:首次4.95万元,第二次起每次1.65万元,每疗程最高不超过19.8万元,全国最低。也就是说,针对治疗10次及以上的患者按封顶价19.8万元收费,治疗10次以下的按首次加后续单次费用累计计算,具体治疗次数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目前,重离子放射治疗为高端医疗项目,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但市面上很多商业医疗保险如重疾险、防癌险以及部分惠民医疗保险,都已将重离子治疗纳入保障范围。以杭州西湖益联保(升级版)为例,300元/年的保费,可以享受首次重离子治疗费用最高60%的报销比例,大大降低患者负担。

责任编辑:金晶 审核:徐芳 冯云浓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