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加缪的《局外人》:荒诞的世界、技术理性与渺小徒劳的个体

颜威说历史 2023-01-04 15:33:13
阿尔贝·加缪

阿尔贝·加缪是20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鼠疫》《局外人》《西西弗斯神话》。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与一般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同的是,阿尔贝·加缪文学思想背后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20世纪40年代,其中心转移到法国并开始兴盛,代表人物是萨特、加缪。到20世纪50年代,存在主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

存在主义、荒诞的世界与技术理性

存在主义和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认为这个世界是荒诞的、荒谬的。

物质的过度膨胀导致人的物化,人被物质所奴役;工业化与现代化造成了人的异化,人沦为毫无意义的机器零部件;金钱和商业化淹没了正常的人性,人际关系金钱化,金钱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准则;社会机构的高度组织化和大城市的迅速拓展加重了人的孤独与疏离感;技术理性抹掉了人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一种相互利用和相互欺骗、相互倾轧的关系。整个社会呈现出荒诞、畸形、病态的异化图景。

理性与科学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政治的动荡,经济的萧条和残酷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道德沦丧、信仰危机以及传统价值体系崩溃。资本主义所构建起来的庞大的理性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遭受着空前的质疑。因为人在高度启蒙的基础上仍然会挑起两次死伤惨重的世界大战,自相残杀。会建起奥斯维辛集中营这种惨绝人寰的人间炼狱,制造大屠杀的浩劫。会任由疯狂的纳粹思想蔓延。

所谓的自由、法治,在战争、屠杀面前变得荡然无存,什么精神追求,什么共同原则,在利益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在完全被技术理性统治的世界中,不但人与自然相异化,而且人与人也相异化,人普遍物化,人在普遍异化的世界中相互冲突。

世界的荒诞、社会的灾难、人格的丧失、个性的毁灭,已经使得社会成为一个不适合人居住的世界。既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这个世界是丑恶的、荒诞的、不合理的。这个世界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都是不正常的,人被社会所压迫、扭曲,失去了正常人的自我,没有个性。

既然社会是这样冷漠无情,这样的荒诞,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局外人而已。

《局外人》

《局外人》是阿尔贝·加缪的成名作,发表于1942年。故事的主角是莫尔索。他是当时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首府阿尔及尔一家法国公司的职员。

故事一开始,他收到养老院一封电报:“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他是三年前将母亲送到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的马朗沟一家养老院的,他对母亲漠不关心,最后一年几乎没去看过她。

别人问他母亲“年纪多大?”他回答说“还好”,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母亲到底是多少岁。对母亲的死,莫尔索也表现得无动于衷。在奔丧的流程中,他只感到太阳炎热,累得受不了。在灵堂上打瞌睡,喝咖啡,抽香烟,拒绝瞻仰母亲的遗容,对别人的吊唁,竟产生“可笑”的感觉。送殡途中,除冷眼旁观外,仍然是炎热的太阳使得他“又气闷,又难受”。

总之,毫无悲痛表示。完事后,当长途汽车开进阿尔及尔,莫尔索感到的是喜悦和马上可以躺下睡他个十二个钟头的思想。

回到阿尔及尔的第二天是周末,一觉醒来,莫尔索决定去游泳。在海滨浴场同过去一度钟情过的同事玛丽邂逅,他们一起游泳,又一道去看电影,接着便同居。玛丽问莫尔索到底爱不爱她,他“回答说这种话毫无意思,如果她一定要问嘛,那就好像是不”。接着玛丽又问莫尔索愿不愿跟她结婚。莫尔索回答“无所谓,假使她一定要结婚,我们就结。”“随她的便,高兴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反正是玛丽要跟他结婚,他只是表示同意就是了。一番对话下来,玛丽认为莫尔索是个怪人。

莫尔索就是这样一个冷漠、无所谓的人,而他的冷漠和无所谓不仅表现在对母亲与女友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对自己本人的身上。

有一次,老板约他谈一个公司的计划,就是公司想在巴黎设一个分部,以便就地和巴黎各大厂家直接建立联系。如果莫尔索有意去那里工作,老板可以安排他过去。这样,莫尔索就可以改变生活,住在巴黎,每年还有机会旅行几次。

虽然莫尔索说他愿意去,但也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表现出来的态度让老板很不放心,甚至认为他没有野心,对于发展业务是很不利的。结果莫尔索错过了这一机会。

面对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母亲去世、女友爱情、职业发展等等,这些看似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莫尔索都表现出一种冷漠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对自己的生命而言,似乎也无关紧要了。

后来莫尔索因杀人被捕入狱了,他仍然对什么都不在意。在法庭上,被审的似乎是另一个莫尔索,自己犹如一个旁观者、局外人。面临死亡,他也漠然处之。尽管他也留恋生活,在听到最后判决的时候,内心里曾一度产生过一种特殊的不均衡现象,但很快就得以平复。

总之,莫尔索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一个藐视一切世俗规则的人。面对丧亲的巨大悲痛,男女间的热烈爱情以及生与死的严重关头,他都置身事外,无关痛痒,形同一具无爱无惧、无悲无喜,无欲无厌的行尸,一个局外人。

莫尔索之死与个体对荒诞世界反抗

那么,莫尔索之所以成为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是因为他的诚实、不加掩饰的赤裸裸的真实和单纯,按自己的本性和直觉过日子的方式。这与这个理性原则规范并统治的世界产生了冲突。

他想真实、自由地做自己,但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中,他失去了生活坐标,精神上无所归缩,看不到生活的前途,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感到孤独,充满痛苦,但又有所不甘。为了显示自己的真实存在,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便选择了冷漠这一生活态度。而他的冷漠正是对这个荒诞世界的反抗,反抗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灵魂。

但这种反抗的代价是巨大的,莫尔索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冷漠的社会面前,在强大的机器面前,在宏大叙事面前,在技术理性面前,在专制强权面前,在社会秩序面前,在荒诞世界面前,渺小个体的反抗终归是徒劳的,是无意义的。

加缪留给我们的思考,到底是人类玩弄了生活还是生活玩弄了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战争、工业、科技文化的发达,为什么在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同时又带来了灾难,在给人类精神展示广阔的远景的同时又挖掘了坟墓?这一切的荒诞是从何产生的?人类到底怎样才能摆脱荒诞,走向真正的幸福?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