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艘航母:会是全球第一舰吗?
在福建舰已服役一段时间后,中国第4艘航母成为了军迷们热议的焦点。
有网友提出,中国开工的第4艘航母可能会采用美国的“扩展能力方案”(ECBL),一旦采用,航母排水量可达12万吨,从而超越美国的福特级航母,成为“全球第一舰”。所谓ECBL,就是通过加宽加厚航母飞行甲板来提升承载能力,进而提高航母战斗力的方案。
但事实上,中国第4艘航母采用该方案的可能性极小。从历史来看,ECBL方案并非新鲜事物,它源自上世纪。美国在为提升尼米兹级航母战斗力以及探讨福特级航母设计时,1999年提出的CVNX计划中就包含了ECBL方案。然而,经过多方讨论和设计,到2004年美国放弃了这一方案,可见其问题不少。
首先,舰岛位置问题。ECBL方案基本只能搭配前置舰岛设计,而前置舰岛在航母运作中存在明显弊端。舰岛除了瞭望功能外,还需调度航母飞行甲板上的各小组,尤其要指挥舰载机群,因此它必须保证能观察到整个甲板情况,所以后置舰岛更为合适。美国航母从近现代到现在,舰岛位置不断后移。中国已服役的三艘航母辽宁舰、山东舰以及福建舰,舰岛也均采用后置设计。
其次,性价比考量。航母并非越大就越好,过大的排水量带来的战斗力提升存在边际效应,成本却会大幅增加。10万吨级航母相较于5万吨级航母战斗力提升显著,而20万吨级航母相较于10万吨级航母的战斗力提升远不及前者的性价比。同时,超大排水量的航母建造难度和成本都极高,世界上能建造12万吨以上航母的船坞屈指可数,其使用也受港口条件限制。
那么中国下一艘航母会是什么样呢?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第4艘航母排水量可能在8万吨和10万吨之间徘徊。如果排水量为8万吨,那很可能是一艘类似于福建舰的设计,采用常规动力。福建舰虽然是常规动力航母,但设计精妙,战斗力强劲。而且常规动力航母成本低、建造速度快,符合中国当前航母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际军事需求,未来中国有可能建造2 - 3艘甚至更多。另一种可能是10万吨级航母,它既可能是常规动力航母,也有核动力航母的可能性,毕竟中国已有福建舰的成功设计经验,航母技术趋于稳定。
中国航母事业正稳步前行,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