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7月,曹操南征荆州,8月刘表病逝。
平和安定近20年的荆州,从此再无宁日。积累多年的荆州人才大宝藏算是炸了锅了,大家纷纷找起下家来。
曹操收获最多,豪族蔡瑁、蒯氏兄弟,名士韩嵩、王粲、傅巽,大将文聘等都投奔了他。
依附在刘表手下的刘备号召力也不错,收获了伊籍、黄忠、魏延等。
就连益州的刘璋也因此收获了两个人才。
一个是被迫来的刘巴,刘巴本来想投奔曹操,却被刘备阻挡,只好辗转来到益州。
另一个就是主动投靠的李严。

一、替刘备豢养的人才
刘璋是三国德不配位的典型代表,212年开门把刘备请进来时,刘备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里不仅是块好地盘,而且养了如此之多的人才,这不全是我的吗?
果然,二刘一翻脸,益州人才、包括李严纷纷投降刘备。
李严的地方治理水平很高,无论在刘表还是刘璋手下,都名声极好。于是刘备立刻把李严从成都县令提升为犍为郡守。
刚一到任,李严马上着手解决民生疾苦问题,凿山开路,百姓无不欢呼。
而刘备也很快发现,李严绝对不简单。

二、全能型人才
214年,刘备进入成都,面对之前刘璋留下来的法纪松弛、毫无规矩的烂摊子,他命令诸葛亮组建班子,制订法律《蜀科》。
班子成员包括: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
古代大臣,能参与治史和制律的,基本不用核实,一定是肚子里的墨水多。
218年,刘备正与曹操在汉中鏖战,大后方的广汉郡突然发生叛乱,李严不等刘备从汉中分派援军,就自带5000人马,将数万叛军一举消灭。
接着,越巂郡的南蛮首领高定出兵进攻汉嘉郡,又是李严带兵飞驰而来,迅速灭火。
能文能武,又擅长治理,如此全面的李严绝对不可多得。

三、托孤重臣
223年刘备病逝,安排诸葛亮与李严共同辅佐16岁的少主刘禅。
刘备托孤的主要目的是制衡,从而为刘禅亲政留下操作空间。
所以,蜀汉的老人荆州派与新人益州派得各有一个代表。
荆州派的代表诸葛亮毫无悬念,而益州派,其实刘备也早有安排,李严只能算是三号备选。
1、头号备选法正
从史料中看,法正和庞统如果能活着,蜀汉大概率不会出现诸葛亮一相撑天的局面。
刘备有了法正以后,对外作战的大框架就是:
关羽守着荆州,诸葛亮守着大本营,然后身边带着法正,后来有了汉中后,留魏延镇守汉中。
法正也因此被封为尚书令,而蜀汉绝大部分时间里,大将军和尚书令这两个职位基本就意味着百官之首,还经常由一人兼任(诸葛亮的丞相,蒋琬的大司马是例外)。

2、二号备选刘巴
法正去世后,接尚书令的人就是刘巴。
刘巴是刘备极为尊重的人才,当初进成都时,曾专门下令:
“谁要是伤害了刘巴,我灭他三族!”
可惜,刘巴于222年去世。
而李严就是此时接任的尚书令,所以,他其实是刘备托孤计划中,益州派的三号备胎。

四、与诸葛亮配合默契
刘备死后,李严成为诸葛亮之后的二号实权人物,而且两人也曾携手共进,精诚合作了八年之久。史载:
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
这是说,李严给孟达写信说,诸葛亮真是我的好伙伴啊。
诸葛亮也给孟达写信说,我和李严之间的配合简直不要太舒爽啦。
挺奇怪两人为啥都给当时身在曹魏阵营的孟达写信夸奖对方,孟达在史书中确实是一个Bug般的存在,啥才华也没写,但周围人都超级欣赏他。
此时的诸葛亮与李严,大致上是一个“亮主外,严主内”的合作模式,运转得一直不错。
227年,李严甚至还补了关羽“前将军”的称号,这个时候的他,也完全配得上这一荣耀。

五、突然人设崩塌
李严曾经劝过诸葛亮加九锡,就是让刘禅赐给诸葛亮九种仪具,曹操之前就让汉献帝办过一回,是皇帝对大臣的最高礼遇。
诸葛亮回绝了,说等将来灭了曹魏,刘禅统一了天下,别说九锡了,十锡我也不会拒绝!
其实,李严此时已经开始不满足自己的待遇了,如果诸葛亮不再往上走走,自己就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后,李严就明里暗里地向诸葛亮表示,自己的待遇还得提高提高再提高。
而诸葛亮为了北伐大计,始终选择了隐忍,多次安抚和满足了李严。
公元230年,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正相持着呢,李严却派人通知诸葛亮,粮草跟不上了,退兵吧。史载:
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即李严)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
诸葛亮退兵后,李严却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对刘禅说:
“粮草很充足啊,丞相咋就退兵了哩?该不会是诱敌之计吧?”
诸葛亮得知此事后,终于爆发了,直接上书,将李严贬为平民!

李严贪心不足,弄巧成拙,曾经的二把手,被一撸到底。
234年,诸葛亮病逝,在家中赋闲的李严得知后,万念俱灰,不久也病死了。
因为李严知道,真正了解他的诸葛亮一走,自己再无复出的可能。
234年对蜀汉绝对是个大灾年,曾经的一、二号人物诸葛亮、李严,以及第一猛将魏延都死了。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当时,支持把李严贬为平民的大臣非常多:
刘琰、魏延、袁綝、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刘巴(和上文中的重名)、费祎、许允、丁咸、刘敏、姜维、上官雝、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