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兵团入朝参战前,毛主席亲自为杨成武践行,敬酒三杯杯杯有深意

适说新史 2025-03-13 15:21:57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东北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我国决定派志愿军入朝,经过五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后,敌我力量趋于均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充分准备持球作战和争取和谈,中央决定,二十兵团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并要求在1951年7月底前到达朝鲜金城以南的防卫地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后期,后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三大兵团之一,因在1949年夏奉命解除进军大西北任务而留驻华北,布防渤海湾和卫戍京津,被誉为“首都兵团”。前身是华北三兵团,司令员是杨成武。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第二十兵团作为解放军代表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在第二十兵团开赴朝鲜战场前夕,正在天津备战的杨成武接到一个通知:毛主席要亲自找他谈话,于是迅速地从天津赶到北京。

也许是由于心情有些兴奋的缘故,或许是大自然的造化原本如此,杨成武感觉到北京的气温显然要比天津高几度。空中的风和阳光,地面上的槐树、白杨和花草,乃至大街上人流的着装,似乎都更早地显出了初夏时节的特征。北京,给人愈来愈多的亲切、热情和庄严之感地理位置的变迁,往往体现着时代的转换与革命的进程。

杨成武很早就跟毛主席结实,当时他还是一个15岁的娃娃,在张赤男(杨成武的革命引路人,后曾任红四军红十一师政委) 的带动下参加了福建长汀县古城、四都农民暴动。毛主席、朱老总率红军攻占长汀后,专程去看望当地的农民武装。

毛主席微笑地向大家问好,又逐个和大家握手、问话,走到杨成武面前时,和蔼地问了他的姓名、军龄,还问他缴过枪没有?杨成武回答说:“我们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毛主席把杨成武的手握得很紧,赞扬道:“好哇!真是人小鬼大呀!缴过民团的枪,还要缴白军的枪啊!”

人小鬼大的杨成武在往后的革命斗争中,多次给毛主席留下深刻印象,多次称赞其“不愧是模范政治委员”、“杨成武很能打仗,而且能在关键时刻起关键作用”。长征途中,杨成武担任政委的红四团担纲开路先锋,多次重要战役中都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征末期,面对天险腊子口时,毛主席表情凝重地亲自向林彪、聂荣臻、罗瑞卿、刘亚楼等人部署腊子口战斗,当听林彪、聂荣臻说准备让杨成武的红四团开路时,他眉飞色舞起来:个把腊子口,杨成武还是拿得下来的。

杨成武接受命令后,一番苦战,腊子口终于拿下,聂荣臻长吁一口气:“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走活了。”他表扬杨成武:“你们这回可救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驾了!”

长征时期的杨成武

1937年8月,杨成武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团团长(10月任独立第一师师长)。毛主席目光时刻关注着这位年轻战将,“把他当作战略棋子使用”。

1948年,斯大林邀请身体不好的毛主席去苏联疗养,毛主席曾专门将杨成武叫到身边,让他选一个熟悉的、战斗力最强的旅,准备跟自己到东北去。虽然后来经毛主席仔细考虑后决定不去苏联,但在那样紧要的时期,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杨成武,足见毛主席对他这位“白袍将军”的青睐。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仍然由杨成武护送他到山海关,回国时杨成武又到山海关去迎接他,与他同车赴京。

正因如此,在二十兵团入朝作战前,毛主席决定亲自为其践行。杨成武和第二十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一起,匆匆由天津赶到北京。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在那里见到了毛主席。

刚刚坐定,杨成武正想向毛主席汇报二十兵团入朝作战的准备情况,毛主席却高兴地先赞扬起来:“成武啊,我听恩来、荣臻说你们兵团已经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好啊!”杨成武报告说:“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牲,要多打胜仗,向党中央和主席报捷!”

接着,杨成武简要地汇报了部队的概况。毛主席听后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质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在谈到朝鲜战场的形势问题时,毛主席说:

“目前,中朝军队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打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尤其是从今年4月22日起,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五次战役,粉碎了和正在粉碎着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至平壤、元山一线的计划,战争双方已转入战略对峙阶段。

这一形势的出现正如斯大林答真理报记者问时所说的,并不在于美军指挥员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所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如今,美国开始有了一点谈判的意向,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说明了我们的仗打得不错。美国当局已经意识到光靠军事斗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我们并不想打仗。我们多么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呀!

既然敌人肯坐下来同我们谈判,我们当然同意咯。不过,敌人也很有可能利用谈判搞点什么名堂。我们军队的同志,头脑要清醒,不能有速胜的想法。五次战役都证明了即使一次包围了敌人一个整师或者一个整团,也是很难歼灭的。要看到,我们是有过用兵过猛、张口过大的教训的。现在就是要作长期准备,争取早日结束战争,我们的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在实行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斗争的同时,争取和谈,以打促谈……”

及至五次战役结束,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投入的军费已达500亿美元之巨,可实际上却没有取得任何的回报,反而损失了众多士兵与装备。

美军“世界无敌”的名号不复往日那般响亮,加之国内厌战情绪严重,美国当局不得不暂行停战,以维持国内和战场上的一个暂时安稳。

大家知道,三八线就是美国和苏联在朝鲜向日本受降的分界线。当入朝时以及后来,中央也估计到这个战争只能打个平手。要把美国完全从南朝鲜赶走,从整个形势讲也不合适。所以到1951年6月,打了一年,苏联出面提出,他们在联合国的代表马立克在一个广播讲话中提出,朝鲜战争双方停火休战,脱离三八线。这个讲话后,美国司令李奇微马上写信给金日成、彭德怀两位司令员,表示同意,由双方举行谈判。我们方面也同意了,这就是停战谈判的开始。

这是美国停战的初衷所在,与此相对的我国本就是为了抗美援朝,如果美方愿意停战,我们当然乐见其成。

毛主席说:“建国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出兵朝鲜完全是迫不得已的自卫行动。美国要侵略,要打仗,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还得准备,打它几仗,现在中央已经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准备以二十一个军分三批在朝鲜轮番作战。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军中三杨先后都曾踏上朝鲜战场

杨成武代表第二十兵团指战员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要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决不辱没京津卫戍部队的光辉称号。”

毛主席边抽烟边喝茶边谈。他时而拿一颗烟,并不马上抽,而是说着话,手上捏弄着烟,捏弄一阵子,把烟捏松。那烟是四川特制的雪茄,比一般的雪茄烟短,比普通香烟略粗。

当几句话告一段落,才拿根火柴,使劲擦着,点上雪茄,接着抽下去。他有时喝一口茶。当一缸子茶喝完,只剩下茶叶时,便把杯子端起来,用两个指尖当筷子,把茶叶扒到嘴里,慢慢地咀嚼,缓缓地咽下去。他还保留着湖南人吃茶叶的习惯。

所有这些动作使谈话产生一种特有的节奏。大家都无拘无束,随着主席的谈话,自由地插话,整个气氛融洽、热烈。毛主席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戌部队。”毛主席以浓重的湖南乡音,伴以自然、简单的手势,回到朝鲜战争的话题上来。论战局如聊平常事,千军万马犹从眼底过。

当时间接近正午,毛主席主动提出留杨成武吃中饭。这是他之前没有想到的,有点为难说:主席,你吃饭去吧,我们走了。不,吃了饭再走,一顿便饭。主席边说边以手势招呼我们往门外走。时间将近正午,颐年堂门外阳光灿烂。门前的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阴凉里有一张木质方桌,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和几碟家常菜,以及一瓶红葡萄酒和几个高脚酒杯。看情景,这顿预先没有料到的午餐,是推辞不了的。

“你们的兵团就要入朝作战了,这顿饭算是为你们饯行吧!”毛主席领着杨成武和张南生向餐桌走过去。他举起一杯酒说:“我敬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站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我们来给您敬酒。”

毛主席说:“不,我来给你们祝酒!祝你们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反侵略的,是为了保卫东北和世界的和平。”

杨成武将酒一饮而尽,保证道:“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

毛主席边招呼大家吃菜,边交代杨成武,到了朝鲜一定要尊重金日成主席,尊重朝鲜的民俗风情,爱护朝鲜的一草一木。在朝鲜也要跟在国内一样,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着,毛主席又举起了酒杯,“再来一杯!”

饮完第二杯酒,毛主席又跟杨成武讲起了朝鲜战场的局势。当时,美国一面表示要进行停战谈判,一面又宣称要继续抗击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我军北撤时,美韩军队突然疯狂向北猛插,形势陡然严峻起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彭老总准备组织三道防线节节抗击,坚持到七月底。毛主席告诉杨成武,二十兵团必须在这之前感到朝鲜前线,以稳定战线。在军事上必须准备持久作战,积极防御。要坚持这个战略方针,不能轻易放弃一寸土地,不能轻易后撤。换句话说,二十兵团入朝后,在朝鲜东线的主要任务是要在敌人正面不增兵、侧后不登陆的情况下,把防线稳定在北纬38度至38.5度之间。

杨成武连连点头,称自己必将牢记在心。毛主席听后,感到非常满意,第三次举起了酒杯,说:“呵,是的,你们是京津卫戍部队,京津卫戍兵团啊!来,干了这杯酒。”喝完第三杯酒,毛主席再次嘱咐说:“要注意战场上的局势,注意军事和政治上的形势。你们给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报,重要的要加报军委……”

三杯美酒,几番叮嘱,既是重要的指示,也是殷切的期望。毛主席的召见和饯行增添了杨成武出征的信心。

酒宴过后,杨成武向公务繁忙的毛主席告别。返回驻地时,杨成武心潮起伏,一夜无眠。他回忆着毛主席的教诲和对出征部队的厚望,倍感责任的重大。他披衣起身,伏案写下一首诗,以表此刻的心情:

如火电令催东征,领袖召见紫禁城。

一席妙语明方略,三杯美酒寄深情。

热血滚滚翻激浪,豪气漫漫贯长虹。

不负主席不负党,此去誓将敌虏平。

1951年10月15日,志愿军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第二阶段进攻后,《人民日报》宣布“20兵团创造了朝鲜战场日歼敌最高纪录”。

这个纪录从20兵团所辖的志愿军第67军的战绩上可以显示出来:67军10月13日与美7师、南朝鲜2师战场交锋,到15日仅3天时间歼敌17000多人,美7师所剩无几,无可奈何地撤出战场进行休整。

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中将震惊了,美7师面临的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是什么样的人在指挥这支部队?美军参谋人员很快向范佛里特将军做了回答:7师的对手是刚刚入朝的中共第20兵团第67军,兵团司令是杨成武。范佛里特这位西点军校的高材生、“二战”名将,开始对战场对手刮目相看了。范佛里特在“秋季攻势”中向20兵团的大规模进攻,连连受挫,屡遭失败。从此,这位美国名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对他的战场对手杨成武不得不服了。

0 阅读:7

适说新史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