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每年冬至过后,便进入了“数九寒天”的一九时段。今年,一九自 2024 年 12 月 22 日起始,在这传统的气象规律中,此时节应是寒风渐起,气温逐步下降,天地开启冬日的凛冽序曲,水始冰,地渐冻,人们也开始裹紧棉衣,迎接一年中最寒冷日子的到来。
然而,今冬自 12 月 22 日踏入一九以来,却一反常态,持续晴好暖和,暖阳高悬,微风轻拂,仿佛春天的使者提前到访。如今已是 12 月 26 日,这样奇异的景象依旧延续,宛如自然母亲用独特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引得人们纷纷猜测其背后对于来年春天的种种预兆,究竟是春旱的伏笔,还是春寒的前奏?
农谚,这流传千年的农业智慧结晶,为我们提供了洞察先机的视角。“一九暖,春雪寒”,直白地揭示了一九(2024 年 12 月 22 日起始的这一九)的温暖与春季气温骤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冬季本是冷空气频繁活动、积蓄力量的时期,正常情况下,西伯利亚冷空气会持续南下,带来低温和降雪,使得大地逐渐被寒冷冰封,为来年的气候循环奠定基础。但当这一九出现异常温暖时,大气环流便好似偏离了既定的轨道。暖湿气流趁机占据主导地位,抑制了冷空气的正常南下路径和强度,极地冷空气的活动被扰乱,无法充分积聚能量。
等到春季来临,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大气环流重新调整,原本被积压的冷空气便可能如汹涌潮水般大规模南下,与逐渐增强的暖湿空气激烈交锋,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娇嫩的春芽在乍暖还寒时萌发,却遭遇突如其来的霜雪,果树的花朵受冻枯萎,难以授粉坐果,春播作物的幼苗也会因低温冻害而生长受阻,甚至大面积死亡,严重威胁着春季农业生产的开局。
“一九晴,九九干”,则是对春旱可能性的预警。正常的冬季低温环境下,丰富的水汽会凝结成雪,纷纷扬扬飘落大地,为山川田野盖上厚厚的“棉被”。这层积雪不仅能够有效涵养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水分过快散失,还在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缓慢融化,为河流湖泊补充水源,为农田灌溉提供保障,是大自然赐予的珍贵水资源储备。但自 12 月 22 日以来持续的晴暖天气改变了这一进程,偏高的气温使得积雪过早消融或根本难以留存,同时加速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就像无形的抽水机在不断抽取大地的水分。河流湖泊的水位在冬季便悄然下降,而春季又是万物复苏、生长加速的时期,农作物从休眠中苏醒,生长进程迅速推进,对水分的需求呈指数级攀升。此时若土壤墒情欠佳,降水又未能及时跟上,农田便会陷入缺水干旱的艰难境地。土地干裂,种子在干燥的土壤中难以萌发,即便勉强出苗,幼苗也会因缺水而生长迟缓、发黄枯萎,农民们只能望田兴叹,眼巴巴地期盼着春雨的降临,以解农田干涸之渴,否则春播计划将受阻,全年的收成也会蒙上阴影。
从现代气象学原理探究,一九(2024 年 12 月 22 日开启的这一九)的暖晴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连。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逐年增加,全球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这在局部地区的冬季气候表现上更为显著和复杂多样。暖冬出现的频次逐渐增多,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也大幅提升。这种异常的气候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季节更替节奏,使得古老的农谚在新的气候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警示价值。
2024 年 12 月 22 日开启的一九时节这持续的晴好暖和天气,绝非仅仅是一段舒适宜人的时光,它更像是大自然精心编制的密码信函,其中隐藏着春旱与春寒的潜在信号。这是大自然敲响的一记警钟,敦促我们在珍视古老农耕智慧的同时,紧密结合现代气象科学技术,精准解读这些自然的预兆。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应对春旱,做好农作物防寒保暖措施预防春寒,用心守护好每一寸耕地,方能确保农业生产在日益复杂多变的气候浪潮中稳健前行,续写大地年年丰收的壮丽华章,让人类与自然在和谐共生中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