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邓华调四川副省长,离京时罗瑞卿突然来访:毛主席让我捎个话

敲响纪元的尾声 2025-01-04 18:18:37

1960年,邓华将军已经停止工作几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知道邓华是一个有能力闲不住的人,为了不让邓华在家中蹉跎年华,毛主席决定让他前往四川担任副省长职务,在庐山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邓华的工作处境就变得艰难,毛主席也只能替他争取这么一个机会,想要消化一切事情,暂且需要时间。

在离开北京前往四川之前,毛主席安排罗瑞卿大将和邓华谈一次话,罗瑞卿带着毛主席的嘱咐告诉邓华:

“要认识和改正错误,但也不要抬不起头,不要消极,多到下面走走看看”。

毛主席的这一番叮嘱,让邓华心中的阴霾散去许多,因为邓华当时不敢与太多的战友们接触,担心自己影响到他们,就有一种毛主席所说“抬不起头”的感觉,但是毛主席现在告诉他,就算有错误,也不至于抬不起头,只要改正就行了,现在北京的工作不顺利,也不要消极,就到基层去看看。

其实了解毛主席的人都知道,在多年的革命工作中,毛主席也曾受到过排挤,但是毛主席从来都没有“低人一头”的想法,在受到排挤的时候,就在地方好好工作沉淀,因为毛主席知道,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工作,不管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只要工作得好,哪里都需要他。

邓华恍然大悟,握着罗瑞卿大将的手连连说道:

“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邓华作为解放军中重要将领,他受到许多中央领导人以及军队领导人的青睐,解放战争后期,邓华在解放中南地区的工作上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在他的领导下,第四野战军解放了海南岛,并且协助了叶剑英管理广东军区,能力在所有的兵团司令中都是佼佼者。

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时候,林彪提议让邓华代替林彪手下的“爱将”黄永胜担任13兵团司令,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朝鲜的兵团司令,也是因此,邓华成为了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协助彭德怀在志愿军司令部工作。

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让邓华的光芒更加绽放。

不管林彪怎么推行山头主义,林彪看人的眼光非常准,他认为邓华潜力很大,后来果真是如此,这是一位上限极高的将军,对应不同的局面以及战场,都能有不同的表现。

邓华的潜力大表现在于,他的性格非常沉稳,在任何时候都不冒进,或许让他担任一名营长,让他指挥部队跟敌人的一个营对战,他的表现不会超过太多的营长的表现,可是让邓华担任一名军长、一名兵团司令,甚至是一个方面军的司令。

他的指挥永远都是那么沉稳,在保证了整个部队作战,后勤,补充,政治等等框架基本稳定之后,才会有不同的战术变化,所以邓华是全面的,这种能力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被彭老总所发现。

彭老总是后来的第二开国元帅,仅次于朱老总,因为朱老总年龄已经很大了,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之后,协助毛主席进行中央军委的日常管理工作,他是新中国的国防部部长,也是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从职务以及地位的角度来,彭德怀和邓华相差甚多,可是彭德怀从来不把邓华当作下属,一直当作朋友,这就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欣赏邓华,也积累了足够的战友情谊。

彭老总在年老之际,曾经将一个金色烟盒交给了他的妻子浦安修,他叮嘱浦安修有机会一定要交给邓华,在彭老总离去了几年之后,浦安修才把这个金色烟盒交到邓华的手中,邓华泣不成声,因为彭老总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始终记挂着他。

当然,邓华上将也对得起彭老总的这份情谊。

1959年,担任着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接到了中央即将召开“八届八中全会”的通知,会议的地点在庐山,这次会议,也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庐山会议,简称庐山会议。

在沈阳军区司令员的这个岗位上,邓华推动了沈阳军区的快速发展,并且在辽东半岛上进行过多次的抗登陆作战演习,在当时的所有军区司令中,邓华的战术进步是非常快的,这一点令很多人都无比惊叹。

但这一次返回庐山开会之后,邓华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庐山会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时主持的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老总,在这场会议上被指出了许多问题,过去的革命工作中,彭老总的指挥非常铁血,但是彭老总的脾气也不太好,常常“骂人”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彭老总手底下的很多将军都曾经提醒过他,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大家的感情上难以接受。

比如廖汉生,罗舜初将军,都对彭老总说过类似的话,彭老总也都听进去了,可是还是难以改变。

这也导致了在庐山会议上,很多人对彭德怀进行了错误的指责和批评,这种批评导致彭德怀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彭德怀被解除了国防部部长职务,停职检讨没有明确的期限,而在这场会议上,邓华将军等少数几位将军和同志觉得对彭德怀的批评有些过分了,从批评问题上升到了造谣和扣帽子。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和彭老总并肩作战的邓华,自然知道彭老总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面对很多不利于彭老总的错误指责,邓华“奋起反对”,邓华的做法让彭老总非常感动,但邓华的表现也让邓华在之后受到了一些影响,邓华的职务也同样被停了下来。

为了帮助彭德怀,邓华被停止职务,他并没有什么后悔的想法,1952年的时候,彭德怀回国养病,把志愿军的所有工作都交给了邓华,这种信任足以让邓华坚定信任彭老总,也是在这场会议结束之后,彭老总为了不影响邓华,也没有再跟邓华有过来往,这是为了保护邓华。

毛主席知道邓华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所以才安排他前往四川担任副省长,主持四川的农业工作,四川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农业基础大省,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毛主席让邓华前往四川,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到达了四川之后,邓华与西南局书记李井泉有过会面,李井泉建议邓华接管“农业机械工作”,邓华对此没有任何考虑,直接答应。

虽然没有接触过农业机械,可是邓华知道,只要学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邓华本身就是“书香世家”出身,他的文化水平很高,对于学习很有一套办法,拿到一些书,该怎么学习,该怎么吃透理论并且实践,他都已经是得心应手,当时的四川并不缺乏这一类的书籍,邓华立即钻进了理论的海洋,大力汲取其中的知识,并且坚持下基层。

也是在这样的动力之下,短短五年时间里,邓华走过了170多个县市,在西南地区视察了上百个厂矿,上千个农机站。

因为当时很多农民都还是利用土法打造农业工具,所以邓华甚至连路边打造锄头、镰刀的铁匠铺,都要专门去看看。

农业机械基本上是通过工厂制造,邓华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考察工厂,而邓华考察工厂有着很特别的一套方法,因为他担心有些工厂的负责人“提前安排”,从而掩饰掉了一些错误,所以邓华常常“微服私访”。

每到一处,邓华总要先找工人谈话,掌握了一手资料后才听厂长的汇报,邓华的这种工作习惯,让很多工厂的负责人都知道了,所以这就弄得厂长每次汇报都要出一身汗,生怕过不了关。

有一次,邓华发现一个农机厂少了一台铣床,厂长打哈哈说邓华记错了,结果在邓华的一再追问下,厂长才承认拿铣床换了汽车,解决工厂的运输问题。

邓华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让人感到钦佩,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四川的农业有着巨大的发展,1966年的时候,邓华回到北京开会,毛主席点名要见一见邓华,毛主席笑着对邓华说道:

“在四川几年,没有人说你不好”。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邓华推动了四川柴油机马力从十几万到一百多万的发展,这种巨大的生产力进步,令四川的整体工业水准都有所提高,所以邓华的工作能力再一次印证了他潜力。

一直到1977年,扣在邓华将军头上的错误帽子被摘掉,平反之后的邓华回到北京担任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并且进入中央军委担任委员,他也离开了生活十几年的四川,对于四川,邓华将军有着无尽的怀念,他晚年常说,四川是他的第二故乡。

可见邓华将军,真的做到了毛主席当年对他所说的那一番话。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0 阅读:4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