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 科普10克
编辑|科普10克
前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年来芯片进口额连年居高不下,2021年和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额分别达到了2.79万亿元和2.76万亿元。
那在2023年呢?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又是多少?
连续两年进口额超2.7万亿
2021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达到了2.79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GDP的2.8%,同时也超过了石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额。
而到了2022年,尽管受到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芯片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芯片进口额仍然达到了2.76万亿元,虽然同比略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高位。
这表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旺盛需求,以及国内芯片产能的不足。
中国进口的芯片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其中集成电路占比最大,这些芯片主要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其中中国台湾和韩国占比最高。
这反映出全球芯片产业分工明确,中国在产业链中主要扮演封装测试和消费应用的角色。
另外在芯片制造工艺上,中国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中国缺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这导致中国各种智能终端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连续两年超过2.7万亿元的芯片进口额,既反映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暴露出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和隐忧。
那么2023年,中国的芯片进口额又是多少呢?
进口额降至2.4万亿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数量为4795.6亿颗,同比减少10.8%。
进口金额为24590.7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6%,而如果将进口金额以美元计算(3490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更是下降了15.4%。
这一变化趋势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芯片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批国内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崛起,如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在某些细分领域实现了对进口芯片的替代。
以华为海思为例,其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手机芯片已经在性能和功耗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5G基带芯片领域,华为海思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打破了高通、三星等国外厂商的垄断,这为中国5G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芯片支撑。
而中芯国际作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其14纳米制程工艺已经实现量产,7纳米工艺也在加速研发中,这使得中国在先进制程芯片的自主供应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许多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也开始将生产订单转移到中芯国际等国内代工厂,促进了国产芯片的应用和发展。
当然,中国芯片产业要完全实现自主可控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如此,2023年中国芯片进口额的下降趋势还是给国产芯片替代带来了积极的信号,它表明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加速追赶,国产芯片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企业创新动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产业链协同的日益完善,中国芯片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那既然说到了中国的芯片自主得到突破,我们究竟是怎么在美国的制裁下突破垄断呢?
自主创新取得突破
在芯片进口额连年下降的同时,中国国产芯片产业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批国内芯片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产芯片替代注入了新的动力。
华为无疑是国产芯片发展的领军者,华为在美国的严厉制裁下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加大了芯片研发和投入的力度。
今年,华为推出了搭载自研芯片的麒麟985 5G芯片的70系列手机,实现了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这款芯片采用了7纳米工艺制程,性能和能效比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标志着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华为的突破给国产芯片行业注入了强心剂,它表明中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完全有能力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除了华为,中国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芯片企业,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北京君正等,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如芯片制造、存储芯片、AI芯片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不过,国产芯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资金、税收、人才、市场等多方面支持国产芯片产业发展。
例如,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实施集成电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启动“绝对核心技术”攻关行动,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这些举措为国产芯片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国产芯片要完全实现进口替代还需要一个过程。
对此,我们该怎么努力完善呢?
政企协同发力,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技术竞争,中国芯片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协同发力,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产业链,众所周知,芯片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众多的关键技术和产业环节。
所以政府要发挥好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制定长期的产业发展战略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产业政策体系,从研发、投资、税收、人才、市场等多个维度,为芯片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前,中国在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EDA工具、光刻机等领域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和受制于人的风险。
所以,集中优势资源去重点攻关一批“卡脖子“技术,尽快实现自主可控就成为了头等大事。
芯片产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的竞争,而竞争有时候也是个好事,它能够加快企业之间的创新与突破。
自从美国开启了“芯片战”后,它们拉拢日韩荷等国家就坐等看咱们笑话,可偏偏中国从来不惧困难,想看我们的囧样?门都没有。
华为当初被制裁的时候,手机行业一度迎来了寒冬,就连现任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也被针对。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依旧抗住压力推出了亮眼的60系列,这一举动无外乎是明晃晃的告诉美国:“你制裁我,我照样可以自力更生”。
大批中国芯片企业不断崛起,如今即便是美国加大制裁举动,我国今年1-10月的半导体出口也达到了9311.7亿元,增长21.4%。
可以看出,美国长达五年的制裁非但没有“杀死”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反而催化我们更加强大,相信在今年,中国的芯片出口定会突破万亿。
总结
有句话说得好: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会使我更加强大!
美国当初举起制裁大刀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过自己的举动反而会倒推中国一把,更没有想到会“害”了自家企业。
这场关于半导体的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我不知道,但很明显,胜负已分。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玉渊谭天丨美国加大芯片制裁之时 中国半导体出口破万亿
中国经营报:两会建言|两会“芯”愿景: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集微网:海关总署: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27934.8亿元,同比增长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