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我国人民群众的识字率十分低下,能够读书认字的人占全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很少,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特别是在农村,能认字的人寥寥无几。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大力倡议开展全民扫盲运动。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9年,短短二十年时间里,新中国通过四次大规模扫盲运动,就扫掉了一亿文盲,为往后的社会主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已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要提高识字水平的重要性,为此,在一九三九年四月,毛主席还曾在当时的延安《新中华报》题写下了“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几个大字。
我们来欣赏一下毛主席的这几个题字,感受伟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书法艺术水平。
我们看到,这几个字是用行书写成,行笔不紧不慢,点画浑厚敦实,但又有一种灵动飞逸的气势,把重与巧结合起来,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书法艺术感受。
全篇字体结构端正稳重,文雅又大方,没有花巧浮滑的笔触,以藏锋为主,笔力隐而待发,充满张力。
如第一个“为”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沉实的力量,以中锋运笔,线条圆润而又有弹性。
第二个“消”字,左边三点水形态新颖特别,起笔藏锋,信笔而下,收笔轻提,写成一撇的形状,显得厚实而轻快;右边肖字头以及月字的几笔小点,力量感十足,于细微之处写得如此厚实,足见书者的运笔功力,确实非同小可。
接下去“灭”字的一长戈钩,细劲轻快;“文”字的捺画,收笔处转折向上提起,又有一种俏皮感,增加了笔画的多样变化。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个“争”字,起笔轻松快捷,而最后一笔竖钩,突然变得粗重壮实,并尽情伸展,行笔过程中,又有弧度的变化,可谓轻快与浑厚集于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这幅题词,是毛主席为大力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文化识字水平而奔走号呼的写照,见证了伟人关心群众、注重群众、帮助群众的行动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