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周总理的《论“贤妻良母”与母职》,大为震撼。我们最敬爱的伟大的总理,在八十多年前写的文章,放在现在依然振聋发聩,而且问题依然存在。
有人说现在的女性都被资本洗了脑,没有了贤妻良母,个个都是小仙女。
什么是贤妻良母?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每个男人都想有一个“贤妻良母”。

如何成为贤妻良母?
洗衣做饭,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友爱邻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懂得忍让,给足丈夫面子,能做丈夫的门面担当。
总而言之就是牺牲自己,成就大家。要做别人希望的那个人,不能做自己。
周总理说:
“贤妻良母”成为一个固定的连结在一起的名词,其含义便不同了。它是专门限于男权社会用以作束缚妇女的桎梏,其实际也的确是旧社会男性的片面要求。 在这一名词下,妇女的地位,便被规定得死死的,只能牢守在家庭做一个伺候丈夫的妻子,做一个养育儿女的母亲,而不能在社会上取得一般地位。
“贤妻良母”就是男权社会给女性画的一个牢笼,目的就是困住女性为男性服务。
使其终生守着那个小小的家,守着丈夫,守着孩子,日夜操劳,任劳任怨,忍气吞声,最后除了得到别人称赞的“贤妻良母”一个称号,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为什么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贤夫良父”?
只是一味地要求女性做贤妻良母,却没有人说男性也要贤,也要良,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孩子。

周总理说:
无论在任何社会,做母亲的当然要良,做妻子的当然要贤,这犹之做父亲的当然要良,做丈夫的当然要贤,一样成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易的真理。
可是现在做家务,带孩子变成了女性天经地义的事。不做饭怪女人,孩子带不好怪女人,甚至丈夫没能在社会上成功也要怪妻子,说不旺夫。
男性不会做家务是正常的,如果做了一点就在帮妻子做的,好像那个家他没有份。
男人不会带孩子也是正常的,如果他带了一会孩子,那就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对于男性的不贤不良,社会好像对他理所当然地宽容着。
男人只要有身份,有社会地位,不管他家庭是否和睦,人们都不会对他有过多的责难,反而会责怪他的妻子,没有把他的家庭照顾好。
如果一个女性因为追求事业而疏于家庭的照料,人们就会说她没有平衡好家庭与工作,是个不称职的妻子,不顾家的母亲。
人们把家庭里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女性。
结婚率低怪女人眼光太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谁都看不上。
生育率低怪女人矫情、怕痛,不愿意生孩子。
离婚率高还是怪女人被资本洗了脑,看不清自己,没有妇德。
真是什么锅都让女人来背。
为什么女性不愿意做“贤妻良母”?
周总理说:
我们尊重母职,提倡母职,不应站在男性社会自私的观点上,而应站在人类社会共利的观点上。社会不管进步到什么程度,公共育儿制度就算尽善尽美的实现,母性固然不会消失,母职也还仍然需要。狭义说,十月怀胎,婴儿哺育,均属母职。广义说代人哺婴,公共育儿,又何尝不是母职?!
尊重,是要引起全社会的尊重,首先就要求家庭中尊重母性,尤其是当丈夫的更要尊重母职,帮助母职,而不应妨碍母职。能尽父职的人,必须懂得母职是百倍艰难于父职。
如果真的想要女性做“贤妻良母”,首先就要尊重女性,不止是丈夫要尊重妻子,知道妻子的不易,主动承担家庭的家务与责任,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都要尊重女性。不能因为女性可能会怀孕,或者需要照顾孩子,就将女性拒绝在职场外。
招聘时不要问女性怎么平衡工作与家庭,不要问考不考虑要二胎三胎,更不能因为怀孕而开除她。
尊重她,尊重她的选择,尊重她不结婚,尊重她离婚,尊重她不生孩子,尊重她为了事业而放弃家庭。尊重她成为她想成为的那个自己,而不是强迫她成为人们想让她成为的人。
我们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为母亲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母亲没有后顾之忧,做一个快乐、自信的女人。
“贤妻良母”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而不是只要求女性放弃自己,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结果。
所以,先看看男人是不是“贤夫良父”,再来说为什么女人不想做“贤妻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