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联合主办的2024健康中国传播大会于北京举行。此次大会以“讲好健康中国故事,推动健康中国传播”为主题,全方位地展示健康中国传播所取得的成果,促进先进经验的深度交流,从而助力健康中国传播事业迈向全新的高度。
在以“医学科普助力全民健康素养”为主题的分论坛上,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巍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公共关系专家、苏秦会执行会长陈向阳共同参与圆桌论坛,探讨医学科普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从左至右:高巍医生、喻国明教授、陈向阳会长
喻国明教授指出,有效传播是思想和知识价值变现的必要途径,而实现有效传播涉及四个关键环节:看得到、看得下去、看得懂、看得有用。“看得到”即通过合适的渠道与目标受众对接,确保信息能够被看到;“看得下去”则表示情感共振和关系认同比事实和逻辑更重要,因此传播内容需要与受众的情感和价值观产生共鸣;“看得懂”即用受众熟悉的语言和情境来编码信息,减少文化折扣和认知偏差。“看得有用”即传播的内容必须对受众有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有用。
喻国明教授
陈向阳会长则从市场角度分析了医学科普的现状和挑战。他提到,尽管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专业领域的传播,尤其是医学科普方面,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和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他指出,媒体和公关公司的专业团队往往缺乏医学常识,而医疗机构的人员则忙于一线工作,难以投入到科普传播中。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形成了一股新的科普力量,但这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真伪难辨的问题。他呼吁专业机构应超越简单的新闻报道,深入挖掘医学科普的亮点,以提高传播效果。陈向阳会长认为,传统的灌输式医学传播方式已不再适应新一代的需求,未来的医学科普应更加注重用户的亲身感受和互动体验。
陈向阳会长
在讨论对医生科普的建议和提升水平方面,喻国明教授提出了利用新技术进行科普传播的可能性。比如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公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则和知识,这种方式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更有效。此外,他还提到了数字人和社交机器人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将医生的经验和智慧数据化,形成高智能的人工智能模型,为公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咨询服务。
陈向阳会长则强调了内容生产、个人表达和社交搜索的重要性。他认为,高效的内容生产能力是提升科普传播效果的关键,同时,医生需要提升个人魅力,以更好地感染和吸引公众。同时,通过建立社群和跨界合作,扩大科普的影响力。随着影响力的增加,医生也需要加强声誉管理,确保传播的正面效果。
来源:CHTV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