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打下安南设立郡县,好圣孙朱瞻基却放弃安南,他为何这样做?

醉风文史 2023-11-08 23:52:20

安南之地在秦朝就已经成为中国领土,此后该地区长期臣服或归属中原王朝统治,而“安南”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永徽年间,到宋淳熙年间,宋孝宗赐其国名安南,安南国这个名称才正式确定下来。

永乐五年六月,明成祖朱棣改安南为交趾,并设交趾布政使司,将安南地区彻底纳入明朝管辖,可仅仅过了20年,明宣宗朱瞻基就决定“弃置交趾”,让安南独立。

朱棣打下安南并将其郡县化,而他的孙子朱瞻基却将安南拱手相让,让安南彻底脱离中原王朝的掌控,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虽说崽卖爷田心不痛,但20年的辛苦经营,说放弃就放弃,也显得太可惜了些。

那么,朱瞻基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才选择放弃安南的呢?

好圣孙朱瞻基

凡是皇帝出生,谁没异象谁尴尬,明宣宗朱瞻基出生时也有异象,只不过这异象发生在他爷爷朱棣的梦中。

话说在朱瞻基出生前夕,朱棣梦到老爹朱元璋将象征权力的大圭交到他手上,并且还嘱咐了一句话: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就在朱棣梦醒不久后,大孙子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心想这也太巧了,等看到大孙子的帅脸,朱棣忍不住惊呼,这小子和自己长得真像,脸上一团英气,和自己梦见的一样。

朱瞻基出生后不久,朱棣就开始起兵靖难,在历经四年的艰苦战斗之后,朱棣推翻侄子朱允炆的统治,成为大明朝新一任主人。

不过这时有一件事却让朱棣犯了难,那就是太子人选,按照常理,朱棣应该将嫡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但问题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连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朱棣很不喜欢这个大儿子。

相比之下,朱棣对次子朱高煦就很满意,朱高煦在靖难过程中立功颇多,英武风姿很像自己,更重要的是,由于是武将出身,朱高煦获得不少军中武将的支持。

对于太子的人选,朱棣在犹豫中拖了两年,在此期间,朱高炽与朱高煦针对太子之位展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文臣支持朱高炽,武将支持朱高煦,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令朱棣不胜其烦。

有次,朱棣私下里问解缙立储问题,解缙说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朱棣对此回答不置可否,这种话他都听腻了,随后解缙又扣头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想到自己的孙儿朱瞻基,朱棣点了点头,对解缙的话表示认可,不久后朱棣就册封朱高炽为太子。

其实,朱棣一直以来都将朱瞻基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在北征蒙古时,朱棣更是将年仅九岁的朱瞻基带在身边培养,教他战阵之术。

太平天子,促织皇帝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在榆木川病逝,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仁宗,然而仁宗仅在位10个月便因病去世,仁宗去世前紧急召回远在南京的皇太子朱瞻基返京即位。

朱高煦在得知朱瞻基返回奔丧的消息后,派人在半道截杀,但没有成功,朱瞻基回到京城从容登基。朱高煦对皇位觊觎良久,想要效仿父亲朱棣来一出“靖难”抢夺侄子的皇位,结果造反之事被英国公张辅告发。

朱瞻基领兵亲自平叛,朱高煦之叛很快被平定,当时大臣们的意见大多是处死朱高煦,朱瞻基不许,将其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朱高煦造反失败后仍然嚣张桀骜,朱瞻基有次去探视,他竟然故意将其绊倒,朱瞻基大怒之下命人用铜缸扣住朱高煦,用火活活烤死,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都被杀。

连亲叔叔都杀,各地藩王吓得够呛,纷纷夹起尾巴做人,不敢妄想复制靖难旧事,朱瞻基由此坐稳了皇位。

朱瞻基在位期间任用贤臣,打造了仁宣盛世,但其在施行文治的同时也留下不少弊端。比如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时曾明令禁止宦官干政,并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力,而朱瞻基却打破这一规定,在宫内为宦官开办学堂,让其识字参政。

宦官集团在宣德年间得以崛起,在朝堂上,宦官与文官互相制衡,在军事上,宦官监军制衡武将,朱瞻基的一系列做法无意中为宦官们滥用权力开辟了道路,这也导致明朝后世皇帝一旦怠政,宦官权力就极大。

此外,朱瞻基也特别喜欢促织,即斗蛐蛐,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经常在民间大肆搜集蛐蛐,导致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因为个人爱好导致劳民伤财,这显然不是有德之君所为。

放弃安南是短视之举

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在朱瞻基之位期间,安南从中原王朝独立出去。

其实,朱元璋建立大明时曾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理由是安南地区不仅土地产出少,人也很难驯服,可是朱棣即位后却违反朱元璋留下的规定,派兵征讨安南,之后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将其纳入明朝版图。

有一种说法是,朱棣之所以出兵安南是为了与郑和下西洋战略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陆两方面强化西洋朝贡体系,巩固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地位。

可惜,明朝对安南的统治仅仅维持20年,朱瞻基登基后不久即废除交趾布政司,弃置交趾沉重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声望,甚至连宗主国地位也因此动摇,放弃安南着实是短视之举。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朱瞻基做出放弃安南的决定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占领安南“不经济”。朱棣出兵征讨安南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仅兵饷就高达百万,更重要的是,安南是个穷地方,没有什么产出收益。

朱高炽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认为占领安南很不划算,认为安南好好做明朝的藩属国就可以了,朱瞻基登基后延续父亲的做法,逐步从安南撤军。

其次,明朝的战略重心在北方。明朝始终将北方蒙古作为最大威胁,为了防止蒙古骑兵侵扰,明朝在北方边境布置了大量兵力,而南方对于明朝来说威胁没有那么大,就算放弃也无法动摇明朝的统治。

最后,安南地区叛乱不断。明朝将安南地区纳入版图之后,当地豪绅百姓发起的叛乱屡有发生,明朝不得不为此投入大量的人才、财力,朱瞻基与一部分朝臣认为安南地区是一块鸡肋,空耗大明国力。

如果只看仁宣时期的经济账,朱瞻基放弃安南的决定似乎是明智之举,但这也让明朝以及后来的清朝都失去了收复安南的机会,使得安南地区独立成国,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