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脱发(肝肾亏虚,血瘀阻滞),中医古方1则,补肝益肾养血

欣鸿聊健康 2023-03-24 23:42:02

中医学对脱发早有记载,《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并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肾气盛衰,气血充盈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指出“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坠。丈夫五八,肾气衰,发落齿枯”。至汉代张仲景,认为脱发与精血亏虚有关,《金匮要略》记载“夫失精家目眩发落,脉极芤脉迟”。

隋代的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指出:“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后人多持血热致脱的观点,如金代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记载:“年少发白早落,此血热太过也”。至清代,也有医家提出血瘀致脱的观点,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瘀血》中记载:“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七情不遂,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或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阻毛窍;或久病失养,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所致等,但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血瘀阻滞为主要病机。

  治宜:补益肝肾,养血活血

  根据中医学“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等相关理论,中医强调补益肝肾,充盈精血为生发之根本,故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

  方药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枸杞子,菟丝子,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

临证时,根据年龄、体质差异及不同证候表现,随症加减。

若血虚生风,伴见头皮瘙痒者,酌加天麻,羌活;

若湿热内蕴,循经上蒸,伴见头油显著,头皮屑较多者,酌加白鲜皮,黄柏;

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伴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者,酌加茯神,远志,酸枣仁;

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伴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

若肝阴亏虚,伴见胁肋隐痛,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者,酌加川楝子,黄连,银柴胡;

若阴虚阳亢,风火上扰者,伴见头晕耳鸣,面部烘热,视物不清者,酌加菊花,桑叶,决明子,五味子;

若瘀血阻滞,气血不畅,伴见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者,酌加桃仁,红花;

若气血亏损,无力上达,伴见发质干枯,气短乏力,舌淡脉弱者,重用当归,酌加太子参,炙黄芪。

方解: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敛阴养血,川芎理气活血,枸杞子、菟丝子、黄精、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填精养血,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养血生发之功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