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组: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甘草,细辛,小麦,干姜。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加减】:
风寒束肺者加荆芥、紫菀、百部;
风热伤肺者加桑叶、芦根;
风燥伤肺者加梨皮、沙参;
痰湿壅肺及痰湿犯肺者加云茯苓。
【用法】:1剂/天,分2次口服,在服药期间嘱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甘肥辛辣及过咸的食物,戒烟酒、勤锻炼。
方解:厚朴、麻黄、杏仁具有祛湿化痰,宣肺利气降逆之功;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效;小麦益肾,除热,止渴,石膏甘淡微辛,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干姜入肺中利肺气,能治里寒;半夏、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亦能调和诸药,并结合辨证予相应加减,或祛风散寒止咳,或疏散风热,或养阴润燥,或健脾祛湿。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好神奇。病症都沒有刻度。就表示病症无法对比强弱 神奇在于都无法对比病症強弱你还能修改参考古方。中医大师天天说辨症。在参考古方时古人都死啦。你总不会见到吧。 医书记录的病症又是模糊的。两个模糊你如何对比大小。你都比不了谁大谁小你还能辨症什么。你都辨不了症啦 你参考古方如何实现。中医大师会说辩的是有没症状。那你忘记如果是有没就表示大家用的药材量就一样 也就是说量应该在药材介绍而不在方子中。你连参考古方都不需要啦 中医大师还说什么中药几千年验证 不知道中药重点是方子的量才是关键。也就是新的量才能治新症 你的新方子刚出来就几千年验证。中医大师还拿西医看病也说开方子多种药。不知道西药的药量是固定的吗。是写在药上 医生再写一次只是强调。最大的分别是。西药多个不是必须全服。西药分杀原因。去症状和预防三个方向 后面两个的药可以不吃的。西药的量是三期无数次服药检查服后效果记录数据后对比后总结出来。你中药一动就无效(因为你们说一人一方。如果方子变动还有效可就不对啦)。这你们中医大师也能说一样 中医大师最喜欢讲文化传承。不知道人最基本的目标是活下去。然后就是健康的活下去。在健康面前文化传承就是一堆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