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芡实血藤饮
方组:黄芪,茯苓,厚朴,炒白芍,炮附子,桂枝,巴戟天,菟丝子,芡实,川续断,独活,狗脊,皂角刺,石菖蒲,鸡血藤。
用法:7剂,一日三次,分早中晚饭后温服。
中医病案:张某某,男,60岁,司机。主因“左侧腰部疼痛1+月,初诊。患者体型中等略偏胖,诉及左侧腰部疼痛,呈阵发性发作,纳差,多服则腹胀,睡眠一般,大便溏,平时腰膝酸软。查体:神清,精神尚可,心肺(-),腹部平软,肝脾不大,肝区叩击痛(-),左肾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及眼睑无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辅助检查:尿常规示:尿蛋白(++),无尿隐血;腹部彩超示:左肾囊肿囊肿10cmX8cm;血压155/100mmH。西医诊断:左肾囊肿;中医诊断:腰痛,证型:脾肾阳虚,水湿不运。治法拟以健脾补肾、行气利水,佐以活血化瘀、开窍攻坚之药。(上方加减)
一周后复诊,患者诉上述症状较前减轻,加减上方继续服用14剂,复查蛋白尿(+),患者诉左侧腰部疼痛大减,饮食尚可,二便尚调。
此后上药先后加减煎服30余剂, 复查B超示:左肾见2cmX1.7cm无回声区,诸症均减,尿及肾功能亦皆正常,半年后追访,愈而未复发。
按:肾囊肿无疑是囊里面是一包水,其主要病机是肾虚。因为肾主水,肾一虚,则气化功能下降,水湿不能气化开来,就阻于体内,因此治疗的核心必在补肾之根本。但是囊里面的水,是由病理产生的,是病之标。标也必治的,要不单一片面地补肾,也治不好本病,所以用药上既要补肾又要祛湿。
那么水湿从何而来?患者体型略偏胖,再加上肾虚不能气化水湿,中焦虚寒而不能运化水湿、阳气不升,同时水本为阴邪而伤阳,加重了中焦的虚寒,故见纳差,多服腹胀,大便溏,平时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的表现。水不利而阻血脉的运行,不通则痛,故见左侧腰痛的表现。肾虚则固摄功能下降,故见蛋白尿的表现。症状结合舌脉象,故辨为脾肾阳虚,水湿不运之证,治疗拟以健脾补肾、行气利水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开窍攻坚。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没有剂量说了没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