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亿打水漂,三年拆除,留下满地鸡毛……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吧?但它确实发生了,就在珠海。
有轨电车原本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承载着缓解交通压力的希望,可万万没想到,珠海的有轨电车却成了“烂尾工程”的代名词。
珠海是个沿海城市,随着经济腾飞,人口和车流量也越来越多,交通问题成了个大难题。
为了缓解压力,2013年珠海决定上马有轨电车项目,想用这种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分担城市交通的负担。
这事儿一开始看着挺靠谱,毕竟有轨电车比公交车快,比地铁便宜,还能一边坐车一边欣赏风景。
珠海也不是盲目跟风,按理说像珠海这种每小时高峰客流量在5000到12000人次之间的城市,确实挺适合搞有轨电车。
于是珠海一挥手,砸了26个亿,2017年6月,有轨电车正式运营。
但2021年有轨电车彻底停运。更尴尬的是,拆除工作拖到2022年才开始,到现在,珠海主干道上还能看到那些闲置的电车设施。
从当年轰轰烈烈的建设,到如今满地狼藉的收场,珠海有轨电车的失败,真是给城市规划提了个醒。
珠海有轨电车的“短命”,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问题?咱们捋一捋。
一、经济账没算明白,亏得离谱刚开通那会儿,这电车成了“网红”,不少人专门跑去体验,车厢里满满当当。
有轨电车一开始确实挺吸引人,但“新鲜感”能撑多久?
热闹没持续多久,大家的新鲜劲一过,问题就冒出来了。
电车每天的客流量连预测的5%都不到,维护费用却高得吓人,一年要花9100万,运营一天就亏25万。
短短三年时间,这电车不仅没缓解交通压力,反而成了“烧钱机器”。
二、 技术不过关,问题频出珠海的有轨电车在技术上也掉了链子。
从开通到停运的三年时间里,电车故障频频发生,累计停运事件多达77起,下雨天还闹过漏电、冒烟的幺蛾子。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更严重的是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再对比一下其他城市,比如重庆的有轨电车,虽然地形复杂,但通过高架设计解决了运行问题。
而珠海的有轨电车却因为供电系统的缺陷,一直拖后腿。技术不到位,乘客自然不买账。
三、规划不合理,越修越堵有轨电车的初衷是缓解交通压力,但珠海的实际情况却是,电车的线路压缩了城市主干道的空间,反而加剧了交通拥堵。
原本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结果成了新的麻烦。
更糟糕的是,珠海的电车站点设计也没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离生活圈太远,大家宁可继续开车、坐地铁,也不愿意折腾着去坐电车。
说白了,这车修得再好,没人坐也是白搭。
四、忽视居民意见,决策拍脑袋回头看珠海有轨电车的整个过程,最让人遗憾的是,决策者一开始就没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2021年拆除电车时,有68.5%的公众支持,说明大家早就对这项目看不下去了。
如果一开始多征求民意,可能就不会浪费那么多钱。
【结语】珠海有轨电车的失败,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场折腾下来,钱浪费了,路堵了,最后还得拆了重来。
有人说这是“试错”的代价,但这种代价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交通建设不是小打小闹,一锤子买卖拍脑袋决策,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珠海这次的教训,不仅是26个亿的经济损失,更是城市规划里一次深刻的反思:做事不能光图好看,还得接地气,算清楚账,听得进百姓的声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