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畜牧养殖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而畜收差殖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饲料的稳定供应,饲料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
在饲料研发方面,除要求饲料品质优良、营养主富外,对其储存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饲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储存等各个环节均难以完全避免霉菌或霉菌毒素混入的情况。
饲料霉变是导致饲料品质下降、安全性受影响的重要原因,可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弱,适口性下降。饲料霉菌毒素超标还可导致动物进食后出现抵抗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等情况,甚至会在食物链中逐步积累,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查显示,饲料原料中不同原料类型的带菌量有所不同,玉米中带菌量约102~105个/g,颗粉饲料的带菌数量一般为102~103个/g;粉状饲料的带菌数明显高于颗粒状饲料;在温度、湿度均较适宜的环境下,霉菌繁殖速度明显加快,出现发热霉变等情况,导致饲料品质下降,安全性受到影响。从粮食组织估算数据可知,每年约5%~7%的饲料或饲料原料因霉菌侵害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明确饲料霉变的发生原因,做好预防工作,保证饲料品质。
PART.01
饲料霉变的发生原因
饲料霉变的发生原因与众多因素密切相关。
霉菌繁殖生长时对氧气条件、温度水平以及湿度水平要求均较高。饲料中最常见的霉菌类型主要有青霉菌属、曲霉菌届及镰刀菌属,均为室温性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C湿度为80%~90%;上述霉菌属耗气微生物,氧气供应越充足,生长速度越快。因此,颗粒间隙越大霉菌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受繁殖生长条件影响,南方地区饲料原料以及饲料的霉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
饲料原料的含水量水平对霉菌霉变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饲料含水量较高极易导致饲料或原料出现霉变情况,麦类植物、玉米以及稻谷等谷类的饲料原料的含水量水平达到17%~18%,较易出现霉菌繁殖;粉碎后其水分含量明显增加,发霉率也随之上升,故一般要求谷类饲料的安全含水量水平在14% 以下。
饲料在实际加工生产中若未能选择配套风机或使用冷却器,也会导致饲料在冷却时因风量供应不足或冷却时间较少,出现水温或料温过高等情况,导致饲料装袋后发生霉变。
饲料在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若鼠害情况较严重或仓库运输车辆较潮湿也极易导致饲料出现霉变情况。
作者:王通,董延江,张岩彬,韩业东,吴倩,冯大兴;作者单位:辽宁大成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来源:现代畜牧兽医,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