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决策,走出危机

锤子替乐 2024-09-20 14:20:54
3个决策,走出危机

原创 润泽园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2024年09月20日 04:45 北京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说过,“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

因为,人在谷底的时候,最容易激起心中的斗志,也最可能触底反弹。危机,会激发出一个人内心的潜能和杰出的领导能力。

如何实现呢?

我们以阳明先生擒宁王中的三个小片段来感受一下。

01 临危不乱,展现自信

1519年,正德皇帝的叔叔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前,准备肃清那些反对他的官员。阳明先生也在名单之列。

当时,阳明先生正在去福建上任的路上,中途听闻宁王叛乱。为顾全民族大义,即使手中没有兵权,没有一兵一卒,阳明先生也要返回吉安,组织义兵平叛。

他叫来一艘渔船,命人带上两斗米和五寸长的鱼肉,准备乔装进吉安。

宁王追兵将至,情况十分危急。与阳明先生同行的下属不断地催阳明先生赶快登船。

准备出发时,阳明先生问下属:“东西都拿齐了吗?”

追兵马上要杀过来了,下属只想赶快发船,说:“都准备好了。”

阳明先生却笑道:“还差一样东西。”

两名下属互相看了一眼,想不出还有什么。

阳明先生指了指放在船头的罗伞(一种锦罗伞盖,是当时证明阳明先生提督身份的信物),说:“到了吉安没有此物,万一已经戒严不能入城,怎么证明我们的身份呢?”

下属恍然大悟,取走罗伞。

果然,第二天,众人到达吉安时,全城戒备森严,渔舟不准停岸。最后,因为出示了罗伞才得以进城。

下属心中感叹:在这么危急紧迫的时刻,阳明先生竟然还能如此从容不迫,考虑得如此周全。

越是局面惊险复杂,阳明先生的内心反而越冷静,指挥若定,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登船的目的是到达吉安组织义军平叛,而不是为了逃命。所以,他不管情况多紧急都能够把握住关键。

泰山崩于顶,而从容自若,这份自信体现了阳明先生的领导力。

02 全面布局,洞若观火

阳明先生在返回吉安组织义军的途中,就开始以朝廷的名义伪造一封封公文。其中一封说:“皇帝命我率四十八万大军前往南昌平叛,各地准备好粮草接待,不得有误。”

然后,又给宁王身边的谋臣写信,说:“你们潜伏在宁王身边,真是辛苦了,现在你们的家人我已经妥善照顾,就等宁王从南昌发兵,咱们就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宁王。”

阳明先生的弟子看着这几封伪造的书信,说:“先生,您写这些,宁王能信吗?”

阳明先生问:“他不信,但是心里会有怀疑吗?”

弟子说:“肯定会怀疑。”

阳明先生笑了,说:“等他一疑,大事去矣。”

然后先生叹了口气说:“朱宸濠的叛军虽然声势浩大,但都是威逼利诱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我率义军问罪讨伐,胜负已知。只是叛军越早一日出南昌城,百姓就越早一日遭受战乱,为今之计,留得他在南昌多待一日,天下就多享一日的福啊。”

这几封书信很“凑巧”被宁王截获。正如阳明先生所料,宁王心生狐疑,留在南昌城长达十八天,不敢出兵。这段时间,阳明先生加紧上报朝廷,又在吉安传檄四方,号召天下义士剿灭叛贼,征得义军两万余人。

当宁王意识到上当受骗,带着大部队出征后,阳明先生率军直捣南昌,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下了南昌城。

南昌城攻下后,阳明先生料定宁王“驽马恋栈豆”,舍不得老巢南昌失守,必然会回救南昌。所以,阳明先生命令义军在鄱阳湖设伏,以逸待劳,和叛军大战三天后,最终生擒宁王。

从阳明先生在吉安起兵到生擒宁王,只用了38天。

宁王当时号称十万精兵,死伤一万余人,而阳明先生这边的义军伤亡68人。

《心胜》扉页有一句话:“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心中。”

每一位领导者,最先战胜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

面对难以预测的困难与危机,优秀的领导者,心中要有定盘针,不会为外来的风雨动摇心志,克除私心杂念,这是夺取胜利的第一步。

03 我辈固当如此做

在与宁王对峙的时候,有一天,下属忧心忡忡地向阳明先生报告:“先生,听说朱宸濠许给叶芳封侯加爵,让他带兵攻打吉安。”

叶芳,是阳明先生此前南赣剿匪时招安的土匪,在当地势力庞大,拥兵近万。如果叶芳带兵攻打吉安,凭吉安现有的兵力,恐怕很难抵挡。到时候不要说平定宁王叛乱了,恐怕义军都会因为叶芳的倒戈,溃散。

危机中还有危机,阳明先生这次又是如何做的呢?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说:“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做。”下属醍醐灌顶,被先生这句话激荡,心中大利大害一下子分清楚了,一下子心里就没了烦恼。

什么叫是非,什么叫利害?阳明先生的心如此坚定。

优秀的领导者身上似乎总有这样强大的净化能力,在一问一答中,让人的心一下子明亮透彻起来。

为什么阳明先生比下属更能注意到一些细节?为什么阳明先生在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时候,能够洞察本质,以少胜多?这份非凡领导力背后是什么?

其实就是阳明先生每次面临危机,都能做出正确判断。

而作为一位领导者,作为普通人也是一样的。

如何做出正确判断?

有位知名企业家以自己亲身经历总结了五个字:“是非即成败。”

依着清澈良知做出选择,知是知非,即是走在了大道上。

因为,是非即成败,本质上,就是你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收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天理,也是规律。

当我们心中以大是大非作为判断的时候,哪怕我们处于低谷,我们也能点燃心中斗志,触底反弹。

当自己的斗志被点燃的时候,团队也会被我们所激扬。对于阳明先生而言,民族大义是“是”。所以,江西义士将生死置身事外,追随阳明先生大义勤王。

对于企业而言,利于客户、员工、社会是“是”。所以,有的企业才有百年传承。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良知就是我们的定盘针。所以,有些人总能遇到生命中的“贵人”。

有这样的底层判断,哪怕面对危机,我们也有机会发现转机,柳暗花明。

本文全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0 阅读:11

锤子替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