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友易谈历史 2023-07-15 22:50:02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唐朝著名的“牛李党争”,一直以来在文学典籍中有所记载,他们一般是指以“牛”和“李”两位大臣为代表的党派之争,他们就是牛僧孺和李德裕。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两人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争斗不断,不止他们,与他们相连的诸多大臣们逐渐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派,互相争夺不断,历经六个朝代,将整个国家的政治局面搞的乌烟瘴气。

但奇怪的是,对于两党的之间的性质划分,在历史的论断上却是众多纷纭。

众多对于“牛李党争”的猜测

有部分人认为牛李党争其实是双方之间的互相保全,就像是中国古代皇帝的权术,讲究平衡二字。

因此无论是“牛”派还是“李”派,他们都得互相争斗,即使是有缓和的机会,但也是不能停止的,因为他们一旦停止,就需要面对的是皇帝的清算,毕竟自爱他们相互争斗的现代,有几位皇帝是极其具有权势与力量的,比如唐武宗。

但这种认识也被人们渐渐忽略,因为根据典籍记载,“牛”、“李”二党之间的争斗那是你死我活的实干,并不存在其他的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

而随着考究的加深,不同的人对于牛李之争的划分确实越来越感到怀疑,不少人甚至开始怀疑牛李之争中“李”的身份,到底是现在所提及的李德裕,还是李宗闵。

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牛李之争的划分其实是身份与阶级的划分。

而在历史记载中,“牛”派的牛僧孺明确的就是代表着进士出身的官僚集团,他们属于后辈势力,向着前辈势力讨要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遭遇到了后辈势力的打压,也就是“李”派;

图片来自网络

“李”派的代表是李德裕,他的身份其实是山东士族集团,是旧势力,也是目前坐在宝座上的人,在此意义上,所谓的牛李之争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与旧门阀世族之间为了生存与发展的相互斗争。

唐史专家岑仲勉先生认为,李党是指李宗闵,李德裕是“无党派人士”。

但是却有不少人指出,陈寅恪先生的描述存在不妥之处,因为唐朝的最初就是以李世民家族为代表的关陇贵族与山东贵族之间的争端。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宗李治时期,唐王室对于山东贵族的打压已经基本上取得成功,更不用说之后的武则天对整个朝局的打乱洗牌,这些山东门阀是没有那么容易再次把握朝政的。

而在历史上,牛党代表人物牛僧孺的背后是有着宦官支持的,表明其所代表的阶层是宦官集团,或者也可以猜测是宦官集团背后的皇帝个人。

因为牛僧孺所代表的新兴的地主阶层,基本上都是新科进士,从那里得到的力量与旧的把持整个朝廷大局的“李”党对抗,“李”党背后可是整个文官集团,因此这场牛李之争其实是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的争斗。

图片来自网络

但也有人表示,两个不同的队伍可以争斗数十年,历经6个皇帝,那么党争的目标一定不会是一个复杂或者具体的东西,应该是一种理念之争。

不然6个皇帝看到自己的臣子们在不断的争斗,心里难道就没有心烦的意思吗?

根据历史记载,牛李党争时期,两党人士其实都有着皇帝的支持,那么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你的手下们争斗什么是你不会去约束的,或者是你想要看见的,那么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做事的方法和理念。

图片来自网络

据历史记载,李德裕在西川节度使的时候,曾经设计促成了吐蕃内乱。

吐蕃大将向其表示归降,愿以潍州作为信物,来获取大唐对于这个将领分裂吐蕃政权的支持,这时候的李德裕其实是被贬到西川的,这件事应该就是属于他的功绩,毕竟有着一个吐蕃内部的小头领来降,只要多加把握,就可以趁势分裂吐蕃,甚至将吐蕃收归在大唐的国土之内。

如果此事做成,那么李德裕将名留青史,于是李德裕修书一封,派人将这个投降的吐蕃将领带到皇帝面前。

图片来自网络

但“牛”党的人们也不是傻子,毕竟就是因为他们才将李德裕贬到了西川当政,现在李德裕没出去多久就立下了这样一件大功,这以后哪还有他们“牛”党的活路。

因此,牛僧孺就向皇上进言,大唐与吐蕃属于世代交好,现在李德裕搞这么一下子,就是将大唐陷于不仁不义的地步;

我们的开国太宗被外邦奉为“天可汗”,那就是因为我们大唐仁义啊,现在李德裕搞这么一手,传出去之后,其他的番邦怎么看我们,怎么看皇帝你,到时候你去了地下见到太宗皇帝时又该怎么向他解释。

图片来自网络

潍州一座城市是小,大唐的信义与和周边番邦的交情是大啊。

皇帝听后感觉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就以“唐蕃和解”为由,将这个投降未来的吐蕃将军送回来吐蕃,交给了原来的皇帝,吐蕃皇帝杀了这个降将后表示十分感谢大唐,愿与大唐世代交好,吐蕃世代臣服在大唐皇帝之下。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皇帝一高兴,把降将送来的潍州也还了回去,而李德裕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功绩飞走了,这也成为了两党的争端。

从中我们是可以看到的,“牛”与“李”两党之间,抛开必定有的摩擦,更多的应该是在做事理念与方法上的差异,而这点不同也成为了他们之间相互争斗的根源。

牛李之争,牵扯到许多人

这两个政党就像是我们现在的“主和派”与“主战派”,在对待问题上有着很大的分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之间互相的矛盾越来越多,到最后恐怕也就没有了明确的划分标准,就简单的一句话,和对方有关系的就是和我们这边有仇。

因此在这样的思维下,也就衍生出了大旋涡,将整个时代都拉了进去。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诗人李商隐,在历史上李商隐是希望能够为官来施展自己的家国抱负的,但他生不逢时,倒霉的碰上了这个“牛李党争”。

在李商隐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文采而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因此他也被划分到了“牛”党之中,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一个大人物,身居高位,因此这个时候的李商隐是十分风光的。

但不久之后,令狐楚病逝,李商隐被王茂元请去帮忙,一来二去之下,王茂元就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商隐。

图片来自网络

但王茂元是“李”党李德裕的好朋友,因此这时候李商隐又被迫成为了“李”党。

对于这样一种行为,也是迅速引来了同时代人们的排斥。

他们纷纷谴责李商隐,认为其为了女人而选择背叛自己的“恩师”,因为令狐楚可以算得上是李商隐在官场上的老师,对他有知遇之恩。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在老师去世后就因为女人而选择投靠对手的人,在当时受到了所有人的排斥,包括“李”党内部的人员,今天他为了女人叛变“牛”党,明天他就能够为了别的叛变“李”党,而王茂元只是李德裕的好友,因此无法在这方面过多的帮助李商隐。

不得已之下,李商隐又求到了自己恩师的儿子,现在官居高位的令狐绹门下,但是令狐绹也是知道李商隐的事迹的,因此,一直选择对李商隐的寻求帮助视而不见。

图片来自网络

李商隐给令狐绹写了都封信,但都被令狐绹撕毁了,在外面见到李商隐,也是对其白眼有加。

李商隐一气之下就在令狐绹的家中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讽刺令狐绹忘记了昔日的交情,令狐绹看到后气的将屋子锁上了,不许下人打开。

随后的李商隐在官场上一直是保持着这种态势,长此以往,也铸造出了李商隐心思细腻的写作技巧,他的诗美在感情。

实干派与权衡派之间的摩擦

对于“牛”党与“李”党之间的相互摩擦,在历史上已经是十分详细了,几乎是一个党派辉煌一个朝代,在此期间,另一个党派集体倒霉,发配边疆。

“牛李之争”中,更像是一场牛僧孺对李德裕的“制裁”,李德裕是实干家,但牛僧孺是“名流雅士”,他们需要制裁这些莽夫来维持自己的高雅,维持世界的主流。

图片来自网络

在事件的最初,牛僧孺在考取功名的时候,被宰相李吉甫摆了一道,而李吉甫正是李德裕的父亲,因为牛僧孺在试卷上针砭时弊,批评朝政。所以针砭时弊,批评朝政。怕这个考生揭自己的短,于是上奏皇帝说牛僧孺与考官沾亲带故,不适合继续考试,于是唐宪宗就惩罚了几位考官,并没有启用牛僧孺。

牛僧孺于是联合自己的势力向皇上讨要公道,皇上在得知事情原委后,也是惩罚了李吉甫,将他贬到了外地当节度使,因而两家的梁子就结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带到李德裕入朝为官后,疯狂的针对牛僧孺,以此来回应牛僧孺导致自己的父亲被贬,而牛僧孺也回怼了回去。

自此,牛僧孺联合一些与自己同为科举出身的,没有背景的官员成立的“牛”党。

而李德裕则是依照者自己祖辈的蒙阴,开始与一些士族出身的官员打成一片,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李”党。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李德裕的个人势力很到位,因此“李”党前期的优势很大,但由于当时的皇帝频繁更换,所以新皇帝为了朝局的稳定,就会选择支持“牛”党,打压“李”党,这也算是维持两者存在的平衡。

唐文宗即位后,牛僧孺当上了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挤出朝。

唐武宗在位时,李德裕做了宰相,又把牛僧孺流放到了南方。

后来唐宣宗在位时,牛党又被重新启用,李党遭到罢斥,这次之后,李德裕在流放途中病死。

两派的之间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不管是哪一方,只要自己手中掌握着大权,那么对方就一定会倒霉,排挤、打击对方是常态。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