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没有庇护制度,但有一个次选,老杜没有选,铁了心赴海牙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5-04-01 02:37:57

杜特尔特最近被逮捕,涉及他在“禁毒战争”期间犯下的所谓“危害人类罪”,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杜特尔特在被捕前出现在香港,又传出了一个传闻:老杜试图向中国寻求庇护,却被拒绝。随后中国外交部火速辟谣,表态从未收到他的庇护申请,传闻中“相关者透露”更是子虚乌有,显然,杜特尔特并没有打算通过中国这条路解决困境。

我们都知道,中国没有国家庇护法律,也没有允许难民在境内定居的政策,但并不代表完全没路走。根据UNHCR的程序,申请庇护者可以通过申请难民身份来获得保护,并且会被发放难民证书。持有这个证书的人可以暂时留在中国,直到联合国为他们安排第三国的安置计划。

不过,这条路注定不好走,首先,中国并不会真正接纳这些难民定居,本质上只是一个中转站。其次,这样的程序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对于老杜这种一旦回国就面临逮捕的人来说,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事实上,杜特尔特显然从未考虑过这条路——他没有向联合国提出申请,也没考虑长期滞留中国,而是直接选择了去海牙与国际刑事法院对簿公堂。

我们来看看杜特尔特的实际行动。根据外交部的表态,他此次香港之行其实是一次私人度假,并没有任何“避难”性质。但从时间节点和舆论压力来看,外界对此显然不信。香港距离中国大陆近,且属于“一国两制”地区,理论上如果杜特尔特真的想寻求中国的庇护,这里是一个不错的中转地。然而,从结果看,老杜并没有在香港停留太久,反而直接奔赴国际刑事法院,这充分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法律策略有足够的信心。

杜特尔特的强硬态度也反映在他的家庭成员身上。他的女儿莎拉公开表示,杜特尔特对指控毫不在意,认为自己根本无需答辩。这种自信很可能源自他对国际刑事法院复杂审理程序的熟悉,以及菲律宾国内强大支持者的背后支撑,可以说,老杜选择赴海牙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主动选择了一条看似“险中求胜”的道路。

杜特尔特被捕后,菲律宾国内局势变得愈发复杂。先来看民调数据:马科斯政府的满意度迅速下滑,而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已经将矛头对准了马科斯。指责他利用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打压政治对手的声音越来越多。可以说,杜特尔特一案不仅没有让马科斯巩固权力,反而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反弹。

更关键的是,杜特尔特家族并没有被这次事件压垮。相反,他的女儿莎拉的支持率在短短时间内飙升,甚至已经超过了马科斯和其他几位总统热门人选。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杜特尔特家族很可能在中期选举中重新崛起,甚至通过建立“反马科斯联盟”,对现任政府进行强有力的反制。比如,部分政治家族已经联合起来,计划推动提前大选,而莎拉无疑是他们的首选总统候选人。

再来看看中国的角色,此次事件中,中国外交部迅速出面辟谣,明确表示从未收到杜特尔特的庇护申请。这一举动绝不仅仅是为了驳斥传闻,更是为了避免中菲关系因此被政治化。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视马科斯政府的算盘。借助杜特尔特一案,马科斯有意转移民众视线,将国内的不满情绪引向南海问题,甚至试图让中菲争端成为“替罪羊”。但从中国的态度来看,这一策略恐怕很难得逞。比如,此前菲律宾试图炒作南海话题,挑动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则始终坚持理性对话,避免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总的来看,杜特尔特并没有选择联合国难民署这条“次优解”,也没有依靠中国的庇护,而是选择直接面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这一选择背后,不仅体现了他对自己“无需答辩”的信心,也反映出他对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的深刻判断。

对于马科斯来说,逮捕杜特尔特似乎是一步险棋。不仅没有彻底打压对手,反而激发了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击之力。而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也在加速集结,未来的菲律宾政坛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加波云诡谲。至于中方,在此次事件中坚持“划清界限”,避免“祸水东引”,但中菲关系在南海问题的博弈下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正如杜特尔特这次“铁了心”去海牙一样,未来菲律宾政局的走向,恐怕也会是一场“硬仗”。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