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示】
道,并不是无用的不能立竿见影的废物。道,不仅能让我们人类轻松自如地发现事物发展的趋势,还能更深刻地认识这世界的运动变化规律,预测他们的趋势,把握他们的未来就是把握人类的未来。真正无用而且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能做的是道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定性的部分,也就是道恒。道恒无为无不为,道的核心本质本身确实是无用的,啥也不做,啥也不能做,总之就是“啥也不是”。平常一般的侯王怎么可能遵行这个?
【视频版】
【文字版】
一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接下来一句“侯王若所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这和三十二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只有一字之差。再往前找——
道常无名朴虽小,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常无为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自化,不教而化,犹自化。被教化的对象自主自动自助接受教育而化生为教化想要的样子。
各国领导者如果能坚守道的这些基本原则并达成共识,那么,天下人就会自觉自愿地变成领导人们想要的那个样子。
【不充说】
三十五章说啦,看起来,道是没啥用处的废物,“用之不足既”。三十六章就批判了这种“道无用论”和“道无效论”以及道不能立竿见影的谬论,指出认识掌握了道,权当它是一些事物本身的小小规律,就可以轻松滴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如,开着的门的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势是关闭。因为人们无法打开已经打开的门。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小透明,不仅如此,道的作用和价值意义深刻而伟大。掌握了道就可以明白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或多面性,相互依存而存在,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转化。
当一方成为另一方的充分必要条件时,就好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双方的关系就再次发生了变化。如“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于人”,可千万别误会了国与国的统治者的关系,国之利器也并非国本身,国的真主人是一国的人民,而不是你——即使你把国之重器藏起来,国还丢还是得丢。
所以,真正能够“无为无不为”的只有“道”,而且是“常道”或道恒,道的概念的内涵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定性的那一部分。一般的侯王怎么可能遵守“道常”的“无为无不为”的原则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他们真的遵守了践行了无为主义,那就必然会“无所不为,无所不能”,这世界的宇宙时空天地及其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会自动归化他的麾下,那还得了?
那根本就无法承受这样的局面。
另外,就是这一句看似重复的句子是不是衍文,或者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思考启发。
第三十二章一开头: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本章一开头:
道恒无为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好标准的对文对言句。除了“天下莫能臣”作为这一部分的主题之外,就有一个“自宾”与“自化”的一字之差了。
我们把“道恒无名朴小”理解为道恒,道无,道名,道朴,道小或道可大可小,而我们又把“道恒无为无不为”理解成“道恒就是看起来什么也不用做而实际上什么都是他做的”。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道恒无名”,“道恒无为”……天下莫能臣(或其他)。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自化/自朴/自小……自其他。
第二,我们现在的解释,就是32-37章作为道经的结尾,老子总的阐述了道的“恒,无,名,朴,小”五大特性,以及其在理论上现实中的作用价值和伟大意义。
第三,其他不知所云的解释都是错误的。
还有一个问题,存疑。
“自宾”是针对“天下莫能臣”来说的,那么“自化”又是对谁而言呢?
#我在岛屿读书#
#冬日生活打卡季#
#迪拜展出全球最大金条:重300公斤#
#博世将在全球裁员5500人#
#头条晒图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