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陆海鹫的武器—二战日本航空机枪及航炮

铭晨说军事 2023-06-10 07:17:04

上一期介绍了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使用的航空机枪以及航空机炮,苏联航空机枪以及机炮种类不多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务实,苏联的航空机枪以及航炮几乎都诞生于别列津和什瓦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下一款航空机枪或者航炮是给予前者的改进,这不仅不会浪费资源也加快了研发速度。

苏联什瓦克20毫米航炮

苏联的务实在和日本对比后会发现日本的“不务实”,说起二战日本陆海之争总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步枪弹的底缘是不同的,螺丝转的方向是不同的,陆军拥有航母,海军拥有坦克等等,所以在介绍日本海军航空机枪以及航炮就以陆海军分开介绍。

二战日本陆军的秋津丸号航母

要注意的一点是日本在二战是没有独立空军的,空军隶属于海陆两军被叫做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在二战时期日本陆军航空兵被叫做陆鹫,海军航空兵被叫做海鹫。

在战争末期日本的陆海鹫成为自杀式“特攻”的炮灰

日本陆军航空兵

日本陆军航空兵的武器和海军一样都是从英国维克斯7.7毫米轻机枪开始的,日本陆军一开始以采购的形式购买但随之觉得买不如自己造,毕竟武器这东西最担心的就是受制于人,日本陆军向英国购买了维克斯轻机枪图纸和生产授权,虽然日本陆军只是仿制但是在弹药上采用了日本本国的7.7×58毫米子弹(英国原版是7.7×56毫米),国产化后的型号是八九式航空机枪。

八九式航空机枪

八九式航空机枪有进攻和防御两款型号,进攻型号没什么可说的但防御型号是有必要提一句的,在本人前面的文章里介绍过八九式回旋机枪,八九式回旋机枪采用双联装设计,作为一款航空机枪该机枪理论射速1200发每分钟但是日本丢不掉的弹钣设计导致实际射速远远低于理论射速。

八九式回旋航空机枪

日本陆军考虑到7.7毫米口径的子弹已经很难对付以后出现的飞机,更大口径的航空机枪就迫在眉睫。

美国F4f野猫战斗机,虽然相较于日本飞机比较笨重但胜在装甲厚实

日本陆军航空兵12.7毫米航空机枪是美国M2机枪的翻版,最早日本由三款12.7毫米机枪参加了竞选,包括八九式7.7毫米航空机枪扩膛改的ホ101(罗马音发ho),仿制自意大利布雷达ホ102机枪以及成功上位的ホ103机枪。

ホ102机枪的原版意大利布雷达12.7毫米航空机枪

ホ103机枪定型后就是一式12.7毫米航空机枪,采用12.7×81毫米子弹,由于采用了穿甲爆破弹其伤害比起美国原版.50机枪并不落下风。

一式12.7毫米航空机枪

日本陆军航空兵装备的第一款20毫米航炮是ホ1/ホ3型20毫米航炮,但是这种航炮最开始并未装在单发战斗机上,理由是日本陆军航空兵的飞行员认为装上笨重的航炮会让战斗机的机动性下降,于是陆军航空兵的ホ1/ホ3型20毫米航炮都装备在双发重型战斗机上,顺嘴一提,ホ3型20毫米航炮是九七式20毫米反坦克步枪(炮)。

Ki-43“隼”战斗机是日本陆航的格斗战斗机,以灵活著称

二式20毫米航炮并不是ホ1/ホ3型航炮改的而是根据一式12.7毫米机枪扩膛改的,由于该航炮一开始就是作为日本重型单发战斗机的武器,在研发过程中日本陆军高层也要求新式航炮的性能要比海军的20毫米航炮更轻、更简单;二式航炮也被称作ホ5航炮。

二式20毫米航炮

二式20毫米航炮为了减重将原本的20×125毫米弹药缩减装药量改为20×94毫米弹药,虽然二式航炮达到了陆军高层的要求但是却造成该炮弹道弯曲以及单发威力过小的问题。

四式战斗机“疾风”乙型装有4门二式20毫米航炮

ホ155型30毫米航炮是日本陆军于昭和18年开始进行研发的航炮,该航炮研发背景是当时美军重型轰炸机使得陆军现有航炮威力不足,为了追求“一击必胜”的能力日本开启了30毫米口径以上的航炮研究。

B-29轰炸机是战争后期轰炸日本的主力轰炸机

ホ155型30毫米机炮有两个型号,I型是高初速型主要搭载在双发战斗机上,II型是低初速型号搭载在单发战斗机上,比如二战后期日本Ki-84“疾风”战斗机上就搭载了ホ155型30毫米机炮。

ホ155型30毫米机炮的两个型号

ホ203型37毫米航炮是日本陆军在追求对美军轰炸机的“一击必胜”思想下进行的航炮研究,研发者川村正孝开发出ホ200型系列航炮,该航炮口径均为37毫米,最早的ホ201和ホ202型由于后坐力太大而且日本飞机的轻量化设计使得其结构强度无法承受航炮发射产生的后坐力。

ホ203型37毫米航炮

ホ203型37毫米航炮是川村正孝改进后的产物,缩短了炮管以及装药量来减少后坐力(这导致该炮弹道不好很难瞄准),虽然能装上飞机但是其后坐力太大只能装在双发战斗机上,战争后期日本的川崎Ki-45“屠龙”重型战斗机上就搭载了1门ホ203型37毫米航炮,“屠龙”战斗机有两个型号,甲型搭载的航炮是单发手动装填,乙型改为弹鼓装填,弹鼓容量16发。

川崎Ki-45“屠龙”乙型重型战斗机机头搭载的ホ203型37毫米航炮,可以看到该炮的弹鼓

日本陆军在搞出37毫米航炮后认为自己得到了局部防空的真谛(即采用大口径航炮获得一击必胜的效果),为了尽可能的一炮解决问题更大口径的航炮陆续出现,诸如ホ301型40毫米航炮、ホ401型57毫米航炮以及ホ501型75毫米航炮,其中ホ501型航炮是日本陆军根据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改的,备弹量15发。

Ki-109战斗机机头搭载的ホ501型航炮,就是机头突出的那根管子

日本海军航空兵

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航空机枪和陆军都是从英国引进的,但日本海军更加“花心”一点除了引进维克斯航空机枪外也引进了英国刘易斯式航空机枪,日本海军首先对刘易斯式航空机枪进行了国产化就是九二式航空机枪。

刘易斯式轻机枪上图是陆军下图是航空机枪,由于在高空可以不用考虑散热问题取掉了那个像炮筒一样的散热筒

九二式航空机枪继承了刘易斯式航空机枪的转盘弹鼓,这导致该机枪很难成为新时代战斗机的机头机枪,于是日本海军开始着手对维克斯航空机枪进行仿制及国产化,产物就是九七式航空机枪,该机枪成为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武器之一。

二战初期猖狂一时的零式战斗机在机头里搭载2挺九七式航空机枪,机翼搭载2门九九式20毫米航炮

三年式13.2毫米航空机枪是日本海军航空兵装备的一款大口径航空机枪,该机枪的来历颇为有趣;最早日本海军为舰载机装上了九九式20毫米航炮,但该航炮的性能注定只能是那些飞行老手的好武器,对于后来补充的新飞行员而言则无比鸡肋。

九九式1型20毫米航炮

日本陆军一式12.7毫米航空机枪诞生后日本海军感觉脸上被狠狠地甩了一个耳光,和九九式航炮相比一式航空机枪无疑是优秀的,于是日本海军从特殊渠道引进了M2航空机枪进行研究,为了保住面子就说这个机枪是从中国战场上缴获的。

当时中国战场上装备.50机枪的飞机除了P-40外还有P-36战斗机

日本海军在仿制过程中发现日本陆军一式航空机枪改变了发射弹药,对于日本海军而言陆军能做的事情海军也能做,于是日本海军把子弹改为九三式13.2毫米高射机枪的子弹(13.2×999毫米),最早的三年式航空机枪保留了九三式(原型是法国哈奇开斯高射机枪)的散热片,后来发现枪管容易过热又换回多孔散热。

九三式13.2毫米机枪

九九式20毫米航空机炮出名的原因更大在于该炮搭载在零式战斗机上,该炮源自于厄利孔FF机炮,1936年日本海军和厄利孔公司签订合同并且挖了厄利孔公司的设计师在日本第一次以进口零件组装的形式完成了日本首款20毫米航空机炮。

厄利孔机炮

九九式1型20毫米航空机炮源自于厄利孔FF航空机炮,该炮采用轻量化设计炮管比较短发射药装量少导致九九式1型航炮的弹道非常弯曲,一开始该炮受到日本很多飞行员的诟病的最大原因是当时日本飞行员面对的是以灵活机动著称的苏联伊16战斗机时,相较于弹道比较平直的7.7毫米机枪而言几乎是弧线的九九式1型航炮难有发挥的作用。

九九式1型(上)和九九式2型(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九九式1型20毫米航炮的投诉变少了,这是因为美国飞机过于笨重但是装甲厚实,7.7毫米航空机枪几乎难以摧毁美国飞机而20毫米航炮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日本海军也对九九式1型航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就是九九式2型20毫米航炮。

约翰·史密斯·萨奇就是依靠F4f战斗机的厚实装甲才敢采用“萨奇剪”的战术

日本海军在对大口径航炮的热情上没有陆军高,究其原因是自始至终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任务就是和美军争夺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对于日本海军而言飞机是需要从航母上起飞的,能够装上大口径航炮的飞机肯定也上不了航母,这也是二战日本海军把航炮口径定在含30毫米及以下。

二战日本翔鹤级瑞鹤号航母

二式30毫米航炮是1门赶鸭子上架的产物,由于美国飞机无论是在装甲还是火力上都开始超过日本海军飞机,日本海军认为需要1款30毫米航炮来应对危机,为了能够快速装备日本海军直接在九九式20毫米航炮的基础上进行扩膛和精简机构制造出了二式30毫米航炮;和赶鸭子上架的二式30毫米航炮不同的是五式30毫米航炮是日本海军潜心研发的。

二式30毫米航炮

五式30毫米航炮在1943年就制造出了样炮,当时日本海军认为装备该炮的飞机会成为局部截击机,为了让该炮可以在任何情况都能良好运作测试工作从1943年一直进行到了1945年,可以说日本海军如此重视航炮在获得定型后其性能是不错的,然而1945年后的日本已经陷入到了美国战略轰炸的火海之中,在极度缺乏原材料以及制造工厂的前提下五式30毫米航炮失去了量产的可能。

五式30毫米航炮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量产

3 阅读:594

铭晨说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