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没人会想得到,一群没受过多少教育,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农民,在退休以后,会有一万多的退休金?反观那些在工厂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员工,一年下来也就2000-3000的养老金。一个是小学教师,一个是技工,有啥区别?更有意思的是,以前大家都瞧不起的「农村教师」,现在却成为村民们艳羡的目标。难道是巧合?
或者说,这就是天意弄人?
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八九十年代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当时乡村的教学条件很差,公办小学的教师也很少,所以代课教师就成为了应急人员。代课老师,正如其名,是无正式工作人员,薪水很少,收入也很不稳定。有的地区一年一结,有的几年不结。就拿村子里的老李来说,一九八五年当老师,一个月才十多元,到了十多元,还不够吃米油饭。
但老李却一直在努力。他每日清晨踏着露珠上学,教导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读书和算术。教育水平低的他,甚至无法教授小学三年的功课,但是村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选择,能有一个教师就已经很好了。与之相比,那些在工厂工作的人,薪水同样不高,但好歹每月都有工钱,生活可比那些平民教师要好上许多。那时候,又有谁能料到,那些曾经被人看不起的“农村教师”,会在数十年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约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一个拐点。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对基础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逐渐把一些老教师转变成了公共教师。也就是说,老李他们这些平民教师,已经变成了“有编制”的公办教师。这样做,不但保证了他们的收入,也为他们以后的养老埋下了伏笔。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运气。像老张这样,只教了一段时间,就选择了另一条路,就失去了这个契机。老张跟老李都是一班的老师,后来嫌工资太低,没前途,就辍学回乡种地。于是,在2003年,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规定,将一批符合条件的教师转为公立学校,老张由于提前退出,并没有入选。
这让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厂内的老员工特别气愤:「我们天天累得要死,领的养老金却那么低;他们天天给孩子识字,就有一万块?”不过,再往深处想一想,老李一伙人的“逆袭”并非一夜之间,这完全是数十年来的执着与国家对他们的关照。
村头巷底,到了2025年一月,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老李现在一个月能领一万二的养老金,村子里的老赵,也就是3000多一点。都是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有了如此巨大的差别,自然会有人说三道四。有些人不服,就找老李说:“我们哪里不如你了?为什么要带那么多东西?
老李也是一脸的无奈:“当初我在学校里,薪水比你这个厂低多了,每月也就十几块,我都是咬着牙熬过去的。这不是我说了算吗?
更有趣的是,老李这个人的经历,也让很多年轻人开始反思。村子里的青年们逐渐认识到,机遇总是为那些有毅力的人准备的。当初老李就是嫌薪水太少,才辞职不干的,哪有现在这样的福利。而总是抱怨命运不公却不肯付出的人,则注定要被这个世界所抛弃。
老李的反击,也给村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知。有的人将此视为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与弥补,有的人则认为,这样的落差会让各行各业的人感到不公平。但不管怎么说,老李的人生,都被这一次的教育变革给彻底的扭转了。
不止老李一个人,许多以前当过老师的人,也都受到过这样的对待。相反,一些没能熬过去,或是提前离职的老师,也只有望着其他人生活得更好,感叹自己命不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时候机遇并不明显,不到最后,你永远都不会明白。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每个人对此事的看法。
【网络热议】
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议论,有嫉妒的,有气愤的,也有感慨人生无常的。
“村头杂货铺的老板”道:“老李还真有福气,当初挺过来了,过得挺滋润。”
“隔壁老王”也说了:“这么多年,政策一直在变,我们都是受害者!有没有天理?”
“老李配得上这样的工作,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赚到这么少的钱,要是我,早就辞职了。”
“隔壁村的王大爷”嗤笑一声:“人家是运气好,但人家厂子里的员工就罪有应得?他当了好几年的老师,也比他当一辈子的老师强。”
看到这里的留言,你是否也有些困惑?老李他们,究竟是走了狗屎运,又或者,这些员工,就不应该得到更好的福利吗?
于是,老李这样的平民教师“逆袭”,究竟是因为时间的恩赐,还是因为这个世界的不公?那个时候,在工厂里工作的人,是不是真的没有老师那么努力?还是说,机缘与机缘,到底是哪一方更重要?你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