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生产的妈妈应该都记得,我也记得,生娃待在产房时,那里的冷气像细针扎进毛孔,就感觉好冷好冷,感觉冷气都进入骨头缝了。
天知道,当时刚好是大夏天,外面37-38多度,产房里面只有22-26度,相差了整整十几度啊。

▶️冷气里藏着3把"生命锁"
1.细菌生命锁
要知道,26℃是细菌开派对的温度。
可当中央空调把室温控制在22-24℃,就像给产房按下暂停键,给细菌装了一把生命锁。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研究显示,手术室温度每降低1℃,感染风险下降7%。
所以,冷嗖嗖的产房对产妇也是非常友好的,它可以降低产妇感染的几率。

2.危险警报锁
都说生娃就是在逛鬼门关,是进去还是出来很难说。
但产房里那十几度的温差其实也是一个危险的警报器。
当产妇失血过多出现寒战时,突然升高的体温就是求救信号。
在平时可能不容易发现,但在产房内那低温环境中就能让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增加产妇的生命安全。
3.医护的清醒锁
产房低温对医护人员也有很大的帮助。
接产时,医护人员长时间工作,身体和脑子都容易疲劳,但低温能让她们脑子更清醒,手更稳。
这就比如"我们平时不清醒的时候就去用冷水洗个脸,马上就清醒过来了",效果是一样的。

▶️除了室温,产妇的身体也在上演"冰火过山车"
1.激素变化如过山车
分娩时,产妇体内的激素变化也非常大,肾上腺素也会飙升,它会让毛孔张开,长方体南22到26度的"冷空气"就从毛孔进入产妇身体,这种感觉就像寒冬突然脱掉羽绒服。
一个字:冷!
而此时即便是在37℃的室温中,在神经系统里会被放大成30℃的错觉,更别说24度的产房了。
2.血液流失过山车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分娩的时候都会让产妇的血液流失,尤其是剖腹产,失血量一般是顺产的2倍呢。
分娩时,当90%血液涌向子宫,产妇为了"保命",手脚上的毛细血管就会主动收缩。
本来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就没那么好,这会儿一收缩,就让产妇的末梢神经误以为身处冰源。
3.疼痛过山车
生过的妈妈们都知道,分娩的时候阵痛是很有规律,即便是在产床上。
子宫没收缩的时候啥事没有,子宫一收缩简直要命,而且这种疼痛会越来越强。
芝加哥疼痛研究中心发现,人在寒冷中痛感会增强30%。
产房内低温环境其实是放大了宫缩的疼痛记忆的。

1.冷气是新生儿的第一件铠甲
嘀,开机成功!
宝宝从37℃子宫跌入26℃产房,这11℃温差能激活棕色脂肪燃烧,就像给免疫系统按下启动键。
所以,产房内外相差的11度,是在激活新生儿,它暗藏着新生儿的第一口呼吸密码。
2.加速生育的进程
产房内的低温会加强子宫肌肉收缩。
我们看到的产妇在产床打冷战,其实都是子宫在高效收缩。
每一次子宫收缩其实都在把宝宝向前推进0.5cm,加快宝宝娩出的过程。

3.新手爸爸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为新手,爸爸可能不了解产房为什么要这么低温,但请也别傻乎乎要求调高空调!
如果真的心疼产妇,可以用搓热的掌心敷在妻子两侧的腰部,尽量减少产妇的不适。
产前产后照顾好产妇比口头上口头上的所有承诺都动人。
在产房里如何保暖?看看过来人的保命清单:
①可以选厚一点且方便的衣服,或者穿上长袜子。
②用保温杯准备一些驱寒补气血的茶,如红枣茶,姜茶,随时能喝。
③带一些能够快速补充能量的食物,比如说巧克力,小蛋糕,红糖鸡蛋羹。
这个是真的有用,我闺蜜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就煮了一大桶红糖鸡蛋羹,待产时,每次宫缩的间隙闺蜜就吃几口,进产房前还喝了几口糖水, 在产房的时候她就没感觉有多冷了,分娩的时候也有力气配合医生。

【写在最后】
产房的冷,是写进我们DNA里的生命密码,这种刺骨的寒意背后,暗藏着医院最温柔的守护,也藏着每个产妇必须知道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