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来洛阳玩,要是没喝上一碗不翻汤,那可就亏大啦!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不翻汤为啥叫不翻?是不是做的时候真的不翻锅?今天咱就来唠唠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洛阳不翻汤。

洛阳不翻汤是一款颇具河南洛阳地方特色的民间小吃,口味是属于酸辣咸香,醒酒开胃,回味无穷,洛阳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相传,清康熙皇帝在一次微服私访时,途经河南孟津县小浪底镇,当时,他饥肠辘辘,身上所带干粮已吃完,怎么办呢?这时,他远远看到一户农家房顶上有炊烟升起,康熙带着随从直奔农户家。进去后,他看到农户家的老妇人正在烙饼,便上前讨要。
老妇人说:“饼还没翻,只烙了一面,不熟。”康熙皇帝说:“不翻不翻,能吃就行。”说着抓起饼便吃。老妇人怕康熙噎着,赶紧从灶上的锅中舀了一碗杂碎汤端给康熙,康熙就把这种饼子泡在汤里,吃了个痛快。
吃罢,康熙问老妇人,这饼子和汤叫什么名字。老妇人随口答道,我们乡下人把这饼子叫“绿豆饼”,汤叫“杂碎汤”。
康熙想了想,说道,这饼子刚才烙的时候中间虽然没有翻,但特别好吃,泡在这汤里味道更好,不如把这饼子和汤叫作“不翻汤”吧。
康熙回行宫后,命人赏赐了老妇人,又亲书“不翻汤”三个字命人赐予老妇人。老妇人带着家人便在城里租了铺子,开设了“不翻汤”饭馆,生意火爆。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不翻汤”饭馆收了很多学徒,“不翻汤”的制作手艺也随着这些学徒带到了洛阳城。时至今日,“不翻汤”已成为洛阳的一张美食“名片”,逐渐走进了大街小巷的汤馆,成为了洛阳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洛阳城的变迁,也承载着无数洛阳人的回忆,是洛阳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最出名的当属老城丽景门的“老洛阳不翻汤”。


不翻汤的制作工艺,那可是相当讲究,每一步都饱含着洛阳人的智慧和对美食的执着。
先来说说这关键的不翻饼,它的制作就很有门道。精选优质绿豆,提前浸泡,让绿豆充分吸收水分,变得饱满圆润。接着,把泡好的绿豆细细磨碎,兑上适量的水,调出不稀不稠的面糊。这面糊的状态很重要,太稀了,烙出的饼不成形;太稠了,又会影响口感。一切准备就绪,舀一勺面糊轻轻摊在烧热的鏊子上,这时候,可千万不能心急去翻面,只需耐心等待片刻,借助鏊子的热度,面糊迅速凝固,一张色泽翠绿、散发着淡淡豆香的不翻饼就大功告成了 。
光有不翻饼可不够,汤头才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所在。洛阳不翻汤的汤,一般用猪骨精心熬制而成。新鲜的猪骨放入大锅中,加入足量的水,再放入葱、姜、花椒、八角等各种香料,小火慢炖数小时。在这漫长的炖煮过程中,猪骨里的营养和香味慢慢释放到汤里,让汤变得浓郁醇厚、鲜香扑鼻。
配菜也是丰富多样,缺一不可。有爽滑劲道的粉丝,吸收了汤汁的鲜美,变得格外入味;还有脆嫩的海带丝、鲜香的虾皮、清爽的紫菜、鲜嫩的木耳、金黄的黄花菜、爽脆的油炸豆腐,以及提香的韭菜末 。这些配菜不仅丰富了不翻汤的口感,还让它的营养更加均衡。
当你端起一碗不翻汤,首先扑鼻而来的是那股浓郁的酸辣香气,瞬间就能勾起你的食欲 。舀起一勺汤送入口中,先是感受到汤的酸辣,刺激着味蕾,让人精神一振 ,紧接着,醇厚的猪骨汤味道散开,带着微微的鲜香,口感丰富而有层次 。

不翻饼更是这道汤的精华所在,它软绵细腻,入口即化 ,每一口都能品尝到绿豆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搭配上爽滑的粉丝、脆嫩的海带丝、鲜美的虾皮、清爽的紫菜、鲜嫩的木耳、金黄的黄花菜、脆香的油炸豆腐,以及提味的韭菜末 ,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各种食材的口感相互交织,让人欲罢不能 。
这道汤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消食开胃 。在你吃多了油腻食物或者食欲不振的时候,来上一碗不翻汤,保准让你胃口大开 。而且,不翻汤的热量相对较低,营养丰富,非常适合想要保持身材又想享受美食的朋友们 。

对了,悄悄告诉你们一个吃的小秘诀,在喝不翻汤的时候,搭配上一张酥脆的薄饼,把薄饼掰成小块,泡在汤里,让薄饼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然后一口薄饼一口汤,那滋味,简直绝了!
家人们,今天关于洛阳不翻汤的分享就到这儿啦!有没有馋到你们呢?或者,你们有没有在洛阳品尝不翻汤的有趣经历,快在评论区分享分享,让我也跟着感受感受。要是你还知道洛阳其他超棒的美食,也别藏着掖着,一并留言告诉大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