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美日当靠山的帕劳:停飞中国航班、扣中国捕捞船!现下场如何

小彭的灿烂 2024-12-08 04:07:01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中,经济成为了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石,帕劳这个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国土面积不过46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却一再挑战中国的底线。

停飞航班、拒绝游客、强硬站队美日,这一系列的选择让帕劳自信满满,但帕劳真的能依靠所谓的“大哥”保全自己吗?为何它甘愿成为美日的棋子,却又一次次承受苦果?

【旅游天堂的落寞】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那一年帕劳突然成了新闻焦点,这个国家公开站队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为其背书。

明明是一个与南海毫无关联的国家,却表现得比当事国还积极,这一举动不仅令人大跌眼镜,也直接惹恼了中国。

中国随即宣布暂停一切赴帕劳的旅行团队,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决定,却如同丢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帕劳经济的层层涟漪。

毕竟这个国家的旅游业占据了其经济命脉,而中国游客曾占游客总量的六成以上,一旦中国游客减少,帕劳的经济仿佛被抽掉了根基。

一开始帕劳并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即使没有中国游客,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仍然能吸引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可现实却很快泼了他们一盆冷水。

事实证明失去中国市场后,无论是日韩游客还是欧美游客,远远无法弥补这个空缺,酒店空房率逐渐攀升,景点冷冷清清就连本地的旅游从业者都开始纷纷转行。

这并不是帕劳第一次低估形势,再往前追溯到2012年,帕劳因为扣押一艘中国渔船,甚至导致一名渔民丧生,当时国际舆论一片哗然,中国暂停了与帕劳的部分经济合作。

可这一次的教训似乎并未让帕劳吸取经验,此次停飞航班政策出台,带来的经济打击,比以往更加深远。

在旅游业接连受创的同时,帕劳国内的其他产业也跟着陷入困境,依赖游客的餐饮、零售行业首当其冲,不少商家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歇业。

而更为关键的是,帕劳一直以来赖以为生的援助国美国和日本,并未因为帕劳的“忠诚”而伸出更多援手。

或许帕劳没意识到,一个弹丸小国若不懂得在国际大环境中保持平衡,只会成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

一个国家如果过于依赖外部援助而忽视自身发展,不仅难以摆脱困境,还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机,帕劳的选择,究竟是机遇还是险棋?

【殖民奴性的代价】

帕劳的历史,像极了一部“漂泊史”,先后被四个国家占领,每段统治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1710年西班牙发现帕劳开始,这个小国就失去了自我主权,西班牙对帕劳兴趣寥寥,仅将其视为海上补给站,直到1899年西班牙将帕劳卖给德国,帕劳才迎来了第二位“主人”。

德国虽试图在帕劳建立贸易基地,但殖民成果寥寥,很快因一战失去了掌控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接管了帕劳。

这段统治成为帕劳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日本并非简单地统治,而是以一种“文化侵略”的方式将自己的影响深植于这片土地。

从设立行政机构到经济开发,日本带来了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帕劳的文化形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人已经占据了帕劳人口的六成。

日本语言、饮食乃至生活方式都渗透进当地人的日常,帕劳逐渐成为日本的“模仿者”,二战爆发后,美国击败日本并接管帕劳,成为其第四任“主人”。

与日本不同,美国的统治带有更明显的军事色彩,帕劳被改造成一个军事前哨,同时接受了大量美国式教育、管理模式和文化。

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帕劳独立后的几十年,在1994年宣布独立后,帕劳并未真正摆脱对外来势力的依赖,反而主动选择将国防托管给美国,并获得了超过8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对帕劳来说,这笔援助至关重要,直接占据其GDP的20%以上,但多年的殖民统治,也让帕劳的国家意识始终薄弱,尤其是在与日本的关系上,帕劳表现出了一种“亲近心理”。

这种心理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的文化渗透,也反映在现代政治中,帕劳的首任总统中村邦夫具有日本血统,他在任内推动了许多与日本合作的计划,并对战时日本在帕劳的士兵举行悼念仪式。

实际上殖民带来的“奴性”并不罕见,在太平洋地区,关岛的情况与帕劳有些相似,作为美国领地,关岛也完全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扶持。

而这种依赖,往往会让一个地区在全球格局中迷失方向,甚至沦为大国的棋子,帕劳如今在美日的背后不断挑衅中国,似乎也是这种历史影响的延续。

帕劳试图通过抱紧美日“大腿”获得安全与繁荣,却始终未能找到自我发展的真正道路,帕劳的今天,是否会让它重新审视过去的选择?

【美日靠山真的可靠吗?】

其实帕劳之所以敢于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对中国的不友好,关键在于背后的美日支持,自帕劳1994年独立以来,美国就成为其主要的经济援助国,并通过《自由联系条约》承诺为帕劳提供军事保护。

与此同时日本也不甘落后,以经济援助和游客输出的方式加强了与帕劳的关系,在帕劳的旅游宣传中日本游客被视为重要的客户群。

但这些所谓的“靠山”,在关键时刻是否真的可靠?

答案似乎并不算乐观,早在2012年帕劳执法人员射杀中国渔民事件中,国际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和日本的反应却极为冷淡。

美国虽然是帕劳的“托管国”,但并未在此事件中提供直接支持,而是选择默不作声,甚至有意保持中立。

这种“大哥”袖手旁观的态度,并非帕劳一家的经历,菲律宾曾高度依赖美日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但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为了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采取模糊政策。

让菲律宾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帕劳在对美日的过度依赖中,也陷入了类似的局面,失去了独立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却始终无法获得真正的支持。

面对这样的情况,各国当如何去做呢?

【一个决定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帕劳的错误决定远不止一两个,2018年的“停飞中国航班”事件堪称其经济政策的分水岭,彼时,帕劳政府高调宣布停止所有飞往中国的航班,并对中国游客入境采取严格限制。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外交上的示好,帕劳希望通过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换取美日更大的支持,然而,这一决定却迅速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帕劳经济因此陷入更加深重的困境。

帕劳的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占据了GDP的50%以上,而在中国游客停止赴帕劳之前,他们曾占游客总量的60%以上,中国游客不仅数量多,消费能力也极为可观。

从酒店住宿到高端旅游项目,几乎涵盖了帕劳旅游业的所有产业链,一旦失去这部分游客,帕劳的整个经济体系都开始摇摇欲坠。

大量酒店空房,旅游从业者失业,景区陷入萧条,帕劳不得不面对一场由自己引发的经济危机。

这一切似乎在南太平洋的其他岛国中并不罕见,所罗门群岛与基里巴斯曾在与台湾“断交”后迅速恢复与中国的合作,并因此获得大量经济支持。

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长足发展,而帕劳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不仅与台湾保持“邦交”,甚至进一步加深了与美日的合作,却始终未能从中获益。

失去了中国市场,帕劳的选择显得更加孤立无援,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孤立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影响了帕劳的国际形象。

一个依靠旅游业为生的小国,却选择与最大游客来源国对立,这一矛盾选择让外界对帕劳的外交政策产生了质疑,帕劳或许低估了中国游客的影响力,也低估了中断经济联系的长期后果。

【结语】

帕劳选择了停飞中国航班、拒绝中国游客、依赖美日靠山的路,但这样的决策让这个小岛国一步步陷入困境。

历史和现实一次次证明,盲目追随大国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和发展,唯有平等合作、务实交流,才能为国家谋求长远利益。

帕劳的教训,不仅是一国选择的后果,也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小国如何定位自己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在平等中谋求发展这才是可持续的道路。

参考资料:

环球网在2020年12月16日关于《帕劳扣押中国捕捞船及28名船员,外交部回应》的报道

海外网在2018年7月20日关于《帕劳民航经营不佳停飞港澳航线 蔡英文硬说挺台湾》的报道

环球时报在2024年6月7日关于《中方将干涉帕劳大选”?外交部驳斥》的报道

0 阅读:195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